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铁 《国防》2010,(4):20-22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带来国防动员任务的多样化,加速了国防动员体制编制、动员方式、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国防动员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一方面,遂行多样化任务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国防动员需求更加多样,要求加快潜力资源建设和结构调整;国防动员地位更加突出,要求加快服务和应急功能开发拓展;国防动员实施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2.
刘海峰  孙楚 《国防》2009,(12):12-13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明显上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经成为国防动员系统最重要、最现实、最经常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下大力抓好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确保国防动员能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使命任各。  相似文献   

3.
冉亚权  范胜龙 《国防》2010,(11):29-30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不放松,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国防动员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样化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努力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杨光跃 《国防》2012,(1):27-29
加强国防动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锤炼国防动员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舞台,更是国防动员系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功能建设的同时,切实增强其应急功能,推动应战应急功能建设一体化,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车华松 《国防》2013,(10):46-48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国防动员质量建设的主要任务。国防动员系统必须适应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新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质量建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边疆省区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德高 《国防》2010,(4):9-11
“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战略思想的提出,对于国防动员系统有效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拓展多样化能力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防动员系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结合国防动员系统的特点和使命任务拓展的实际,更新观念,科学筹划,重点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金奎 《国防》2011,(1):42-44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职能使命的拓展,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国防动员职能使命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国防动员系统直接参战力量与支援保障力量建设、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国防动员职能转型、结构转型和技术转型,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国防动员"双应"能力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辉清  柳国庆 《国防》2013,(9):58-58
国防动员系统近年来遂行的几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启示我们:信息力直接影响动员成效、事关任务成败。新时期新阶段,国防动员系统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国防动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与"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认清差距,紧紧围绕"打赢"目标,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平 《国防》2013,(3):33-34
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走活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联合、权威、高效、顺畅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深化军地融合的动员建设理念。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必须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树立军地一体、军民联合的建设理念。应着眼遂行新的职能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军地全面融合的意识,使部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10.
隋金山 《国防》2010,(1):35-35
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我们党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历来都是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战争威胁逐渐弱化,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非战争威胁日趋严重,给边境地区国防动员带来新考验。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国防》2007,(1):8-10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全面分析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着眼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的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使命,不仅赋予了军队新的职能任务,也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国防动员的历史使命必须与军队新的历史使命相一致,国防动员战略必须与军事战略相适应,国防动员建设必须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符合,以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俊卿 《国防》2011,(5):38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命任务也有了很大拓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努力使国防动员建设有新的发展。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建坡 《国防》2008,(1):36-37
国防动员军事需求论证,是新世纪新阶段筹划指导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筑牢军事斗争准备基础、战时实施快速高效动员的关键环节。为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着眼我军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4.
舒玉泰 《国防》2006,(8):9-11
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管武装、使命牵引、信息主导、军民结合、整体规划、平战一体”的思路,狠抓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国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完成使命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需要下大力加以解决。当前,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把增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聚焦在深化对“使命任务为牵引”的思想认识上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同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以应急准备带动全面建设、以强化训练提升动员能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钢 《国防》2010,(8):38-39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为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防动员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为契机,以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目标,加大依法建设和配套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换、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贵友  刘新强 《国防》2013,(5):43-44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新时期新阶段,必须紧贴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形势,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全面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努力提高后备力量支援保障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顺利 《国防》2012,(8):67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防动员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将日益常态化.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任务政治性强、突击性高、环境险恶、任务艰巨等特点,对国防动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国防动员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对于确保其有效遂行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光春 《国防》2006,(2):12-15
国家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军队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坚持以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整合国防动员资源,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国防动员建设步伐,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20.
张肖南 《国防》2010,(12):21-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新的战略目标,对国防动员的职能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周边安全形势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