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实行义务兵役制,到1957年基本实现由志愿兵役制向义务兵役制的转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现代意义上的义务兵役制,历时8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复员、动员、民兵三项工作相互交织,面对首次实施义务兵役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采取了人口普查和试点调查、实行普遍民兵制、普遍建立兵役领导机构、重视宣传和思想发动等措施,确保从志愿兵役制向义务兵役制的平稳过渡。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度引发关于义务兵役制的存废之争。总而言之,义务兵役制的实行,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为国家实现寓兵于民的国防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义务兵役制,原本诞生于欧洲,成熟于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完全或部分采用了现代意义上的义务兵役制。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义务兵役制在欧洲却受到厂冷遇。1995年,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迈出了取消义务兵役制的步伐,奥地利、法国、俄国、西班牙的政府首脑于去年纷纷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军队仍实行义务兵役制。在16个国家的军队中,只有5个国家的军队是不实行义务兵役制的职业化军队。德国联邦总理科尔和国防部长吕厄仍然主张保持义务兵役制,联邦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也没有主张搞职业军队的。然而,一些次要人物要求结束义务兵役制的呼声很高。 是否取消义务兵役制的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缩减国防预算的问题。由此而形成的较小的军队必须承担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同  相似文献   

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9):16-17
6月30日,瑞典政府正式废除了长达109年的义务兵役制。紧接着,德国政府7月1日宣布对军队实施大规模改革,将义务兵服役的时间由9个月缩短为6个月,最终将完全取消义务兵役制。而众所周知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对军队进行大万阔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消源于欧洲大陆的义务兵役制。紧要关头,各国民众又如何看待取消年代久远的义务兵役制呢?  相似文献   

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兵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1955年后义务兵役制的推行,在一些地方民兵工作有所放松.有的领导干部忽视民兵在新时期的作用,认为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民兵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各地压缩民兵人数,收缴民兵枪支,民兵工作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1956年,我在沈阳部队某军的一个步兵团担任政治委员。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当时,国家刚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干部要一批批地退出现役,部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新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部队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各级干部怎样才能交好班和带好班?这是我所经常考虑的问题。我想,如果能把我们这支部队的战斗经历,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汇集成册,这不正是对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吗!于是,我产生了编写团史的想法。1958年我们组织力量开始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军的发展史亡,实行义务兵役制已经30多年了。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和部分地区逐步走向富裕,许多战士“带薪”入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不管人们对此作何解释,不能不承认传统的义务兵役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这种初露的端倪中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兵役制度的一场深刻变革已经在“市民社会”中悄悄孕育,薪金兵役制的萌芽已经出现了。我预言,在不太久远的若干年后,薪金兵役制一定要取代义务兵役  相似文献   

8.
冯根龙  董瑞雪 《国防》2004,(9):58-59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内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兵役制度,是实现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曾实行过不同类型的兵役制度,但就其本质来说,兵役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带强制性质的义务兵役制、征兵制和带自愿性质的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履行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其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世界兵役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世界兵役制度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的回顾 ,全面阐述了现代兵役制度发展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 :即 2 0世纪上半叶的普遍义务兵役制阶段、战后相对和平时期的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阶段和 2 0世纪最后年代的职业化的志愿兵役制阶段 ;并从战争形态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军事技术革命和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等方面深刻分析了现代兵役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因 ;系统阐述了现代兵役制度对战争的胜负所发挥的保证作用、对武装力量总体建设所具有的协调作用和对国家安全与防务所产生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兵役制度改革的热潮,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东欧国家相继改革或取消义务兵役制,纷纷效仿美、英等国的做法,尝试走职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195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人民解放军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史称“三大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大规模地给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之臣颁授勋章、奖章,  相似文献   

12.
乌武装力量改革始于1991年。当时军队废除了苏联式“头重脚轻”型指挥控制结构,转而采用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化的指挥结构。1996~2001年间,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军队作战思路,提倡联合作战思想。乌军转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废除义务兵役制,打造一支全部由志愿兵组成的精干高效军队。现在,乌武装力量已经从1991年的90万人减到24.5万人。国防部长格瑞申科指出,军方的目标是2011年使兵员总数减至14.3万人,拥有一支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军队。为达上述目的,格瑞申科部长打算在此期间让一批高级军官退休。同时他还指出,乌军无意马上加入北约,目前需要做的是采…  相似文献   

13.
民兵文摘     
世界各国的兵役制度,尽管名称不一,但按其性质区分,基本可归纳为义务兵役制或征兵制)、志愿兵役制(或募兵制)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制(或征募混合制)三种类型。当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兵役制度不尽相同,大部分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如越南、蒙古、伊拉克、土耳其、以色列、瑞士、希腊、古巴等;有的国家实行募兵制,如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如朝鲜、韩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波兰、西  相似文献   

14.
兵役制度选择与军事人力吸纳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在兵员吸纳成本构成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志愿兵役制度将成为军力吸纳的最佳方式。未来的兵役制度改革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设计优化的军事人力吸纳方案,二是确立人武部的征兵考评机制,三是要加大军人职业化力度。  相似文献   

15.
《国防》1996,(5)
最近,奥地利《侧影》杂志披露了奥内政部长艾内姆关于取消义务兵役制、建立职业军队的谈话。他认为冷战结束后,过去的威胁已不复存在,一旦发生边界冲突,由训练有素的警察部队再配备上重型武器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位内政部长的想法在奥  相似文献   

16.
军队职业化改革实质上就是兵役制度的改革。俄罗斯目前实施的是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并行的混合兵役制。俄军职业化改革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增加合同兵比例、逐步将俄罗斯的兵员补充由义务制转向合同制的过程。受政治、经济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县(市、区)来说,10年20年无责任退兵,也许不算很难,也是人武部门应该努力做到的。然而,自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49年无责任退兵,这就难能可贵,实属不易了。请看来自广东省"征兵工作模范县"始兴县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连日来,云南省元阳县各级政府、兵役机关和各行各业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专栏和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兵役法》的高潮。元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全县有2000多热血男儿从军报  相似文献   

19.
《军事经济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了姜成洲、孙柏林两位同志撰写的《论士兵薪金制度改革》一文(以下简称姜文),对我军目前的士兵薪金制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改革设想,有许多新意,读后很受启发。但纵观全文,有些观点我们不能同意,特提出与之商榷。一、募兵制问题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兵役制度是实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姜文提出我军的一部分士兵要以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兵役制度发展沿革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兵役制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时代。50多年来,中国兵役制度经历了渐次改革和完善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本文通过对兵役制度发展沿革的历史回顾,梳理了新中国兵役制度的发展脉络,对新中国兵役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