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军队士官养老保险现状分析1.士官未能与军官、文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军队士官待遇中明确规定:士官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保险待遇。但实际工作中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长期以来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其中养老保险甚至会因各种原因被排除在军人保险制度之外。在现行军人保险制度中,士官的保险个人缴费义务与军官相同,其伤亡保险和干部一样都是5元/月,退役医疗保险扣缴按军官、文职干部职务等级和士官军衔级别确定,而他们在享受保险待遇及权利方面却是不平等的。如军官、文职干部转业选择进企业工作,享有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给予养老保险一…  相似文献   

2.
刘岩 《军事史林》2007,(2):42-49
公元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在中国电视屏幕和报刊照片中,出现了解放军的一种新的肩章符号。这就是军队中一些科技界和文艺界的知名专家、艺术家,在原来的文职干部肩章外端加缀上了一枚将官那样的松枝叶;同时他们原来的军帽帽饰带,也由银灰色换成了金黄色。人们看后觉得新鲜,不久有人便赋予佩带这种肩章的军人一种称呼,叫做“文职将军”,并在互联网上列出大批“文职将军”的姓名和部职别。解放军的将军中是否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没见有人作过澄清。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就文职干部需不需要统一制服的问题,到驻穗一些文职干部集中的单位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这些意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各级领导普遍认为,军队文职干部应发统一制服。因为文职干部是不带军衔的军队干部,是我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4.
军队文职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通过讨论文职干部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文职干部的地位与作用 ,文职干部与现役军官之间的关系 ,以及文职干部享有的权益 ,从而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军队文职干部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与品德修养,也可以看出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向。作为军人,我们就更应该有军人的形象。 然而,由于人武部移交地方十年,许多人武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军人形象要求,收归军队后,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随意性很大。走在街头,军容不整,军姿不端。到各部门办事,不修边幅,大大咧咧。更有个别干部,出入酒绿灯红,贪钱迷色,在公共场所穿着军装吆五喝六,酒气熏天,不注意一名革命军人应具备的自身彤象,在群众心目中形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穿着蓝色的军装去中央民族大学拜望一位独臂老人,拜望一位不是军人却被授为“南沙卫士”称号的知识分子,拜望一位刚刚从南海归来就被“肺癌”这个恶魔缠倒的考古学家。他走得太远太远,负荷得太重太重,身心感到太累太累。他就是王恒杰,是民族大学一位普通的教授。我们到时他睡着了,便坐在他那小小的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7.
丈夫是名军人。和他相识前,我对军人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直以来,军人给我的印象都是冷峻的,从外表到内心似乎硬得像钢,没有一丝关爱与柔情。然而,我俩第一次见面就让我感悟到了军人性格的另外一面。那天,我在朋友的催促下到一个咖啡馆里见面,我在车子里远远地就看到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站在门口,严肃冷峻的表情让我心里慌乱得不知所措。下车瞬间,我的头感到无意中撞到了一只手,我才发现他怕车门  相似文献   

8.
大概是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人生价值观以后,“军人”一词便渐渐在他们的心目中贬值了。军人转业后,他们就象把海陆空三军统称为“大兵”一样,对军队转业干部的称谓也有“创新”。如某厂调来个军队转业干部,他们会传:“喏,又来个‘老转’。”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建立了文职制度,招聘和使用大量文职人员,以保障军队执行各种任务。除作战部队原则上不使用文职人员外,外军上至国防部长,下至各类勤杂人员都可由文职人员担任。对文职人员的称呼,各国有所不同,俄罗期军队称“职工”,日本自卫队称“非制服职员”,美军称“文职人员”。这些“不穿军装的兵”虽然不统计在现役兵力之内,但却是外军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渊羡鱼”与“退而结网”陈子升当前,一些官兵受社会上“下海”经商浪潮的冲击,思想出现波动,颇想到“海”中游一游,但苦于“军人不准经商”的限制,他们就感叹“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要想奔小康,趁早脱军装”,抱着“混”的想法等待转业,饱食终日,不思进...  相似文献   

11.
军人作为一个内涵厚重的名词,让人充满了敬意,很多大学生就是带着这种敬意走进了绿色方阵,当他们穿上军装以后,穿军装的人和军人相差有多远?总参2004年招收的地方大学生用他们思辨的答案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华 《国防》2006,(7):66-66
人武部既是军队编制序列的一级军事指挥机关,又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解放军的“窗口”和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桥梁”。人武部的职能、地位、作用和面临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武干部必须强化“六个意识”。(一)强化军人意识。人武部虽然接受双重领导,担负双重工作任务,但它毕竟是军队编制内的一个团级军事机关,干部都是现役军人,特别是在没有其他驻军的地区,人武部的形象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军队形象,人武干部的形象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军人形象。因此,每一名人武干部都要有很强的军人意识,牢记我军的性质、宗…  相似文献   

13.
训练场上生龙活虎、战场上骁勇善战,这似乎已成为男军人的代名词,“战争,让女人走开!”也已成为历代各国军人所默认的信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军队中的诸多领域已开始出现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的女兵身影,女兵的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女军官走上将军宝座,这已成为各国军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各国军队建设情况看,女兵以其自身的特点和才华,开始  相似文献   

14.
绍明  郭效东  刘俊 《环球军事》2008,(11):50-51
法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把救灾专业部队列入军队建制的国家。在法国,灾难发生时,奔赴一线的基本匕都是军人,但这些军人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军人。因为,他们既是军人也。他们的口号是“救助与牺牲”.而不是一般常规部队的“冲锋与杀敌”。他们就是法军各军种中为应对各种灾难而专门设立的专业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深刻指出了创新对于军队的至关重要性。军事创新的主体是军人,军事人才成长的关键是创新。然而,某些军事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其道德素质还不能和谐统一。有些敢想、敢干、勇于开拓性工作的“千里马”,其明显缺失人格、道德上的魅力。军事创新活动应该是对军人道德理想践履的道德实践活动,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军事创新人才必须具有以下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6.
李志强  彭况 《环球军事》2011,(24):28-29
在任何一支军队的战斗序列中,“特种部队”都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名字。他代表着一支部队的极限,代表了这支军队所能达到的高度。能在特种部队任职,对于任何一名军人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国家军队中都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虽然身着军装却不参加战斗,虽然亲历战场却手无寸铁,这就是随军牧师。尽管各国军队中宗教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但随军牧师在培训和教育军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住房实物分配使军队不堪重负。改变这一现状,应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源供应市场化、住用管理社会化。使现役干部住上由军队保障的“官邸”或公寓,干部家属进入半社会化性质的家属住房基地;对离退休、复转人员实行“货币化安置”,并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设置“住房建设债券”,建立军队住房信息系统,完善军人住房保障法规制度,使军队住房改革既符合国家现行方针政策,又切合军队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让世人聚焦中国西部;西部,一片充满热望的土地。有多少人正在为她的富裕和兴旺而辛勤耕耘,播撒希望的种子。 驻守西部的陕西省军区,从1997年起,组织机关干部、10个军分区和107个武装部下到全省118个贫困村,开展“一部一村”活动,用他们的模范行动和丰硕成果,事实上揭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1600多名军人先后来到陕西省最穷最远的山区,与那里的群众一道与贫困搏斗,向大自然挑战。他们是农民,他们又穿着国防绿,老百姓感激地给他们一个称呼:穿军装的“农民”。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自有军队以来,军人待遇作为一种制度,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既有军队,就会有军人待遇制度存在。在我国古代的“耕战”、“农战”时期,农人平时耕田务农,战时即由国家遣入战场作战;农人从不是军人到准军人,从准军人发展到组成军队的军人;国家从不给任何报酬到发给少量实物,从发给少量实物发展到按功劳、按官职发给俸碌。时代发展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