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叶剑英同志为华北军政大学所作的“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题词(编者注:这一题词见《军事学术》1983年(军事历史)增刊第1期),迄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对于今天加强我军院校建设、为部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12,(10):46
[案例]叶剑英元帅在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期间,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个星期天,几位学员没事逛街,走到附近镇上一座庙里时,有位学员随手在墙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寺庙。庙里有菩萨,比我更枯燥。"接着,另一位学员又在后面补充了两句:"转身往回走,回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战略高度所作的科学预见,在人类预测学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以他特有的洞察力,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说,把中日战争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复杂矛盾,通盘考察了这场战争的全局,清晰勾画了这场战争的轮廓和发展总趋势。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见是科学的。列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外部自然界的规律,并且认为人完全可以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些规律”(《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页),从而可以科学地预见未来。对战争也是一样,可以依据战争的规律加  相似文献   

4.
中央军委决定在本会参谋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指定叶剑英、朱云卿、郭化玉(即郭化若),左权、杨立三、范树德、林彪、林野、黄公略、陈奇涵、耿凯、邓萍、曾士峨等十三人为编辑委员会委员,以叶剑英为总编辑,朱云卿为战史部主任,左权为编译部主任,郭化玉为杂志部主任,(暂缺)为军事地理部主任。其工作内容:第一、是搜集数年来中国红军在战争中英勇的斗争的历史的材料,并妥为整理使具备中国红军战史的雏形,以便将来的编辑。第二、是搜集中国红军战士在战争中的经验与创见,及介绍国际尤其是苏联军事作家的著述,以提高红军军事  相似文献   

5.
粟裕与军事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裕大将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叶剑英元帅创建军事科学院的第一助手。1972年,叶帅因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领导工作,就把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工作给辞掉了,由粟裕同志接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时轮同志为院长、第二书记。因为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军事科学院被破坏得很厉害,面临着相当于第二次建设的局面。这个重建工作,应该说是在以粟裕同志为首的院党委领导下搞起来的。我在粟裕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在1975年秋。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军事科学院遭…  相似文献   

6.
在叶剑英元帅诞辰95周年之际,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叶剑英学术讨论会”,于5月28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军队和地方的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顾委常委伍修权,中顾委委员王诚汉、任仲夷,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蒋顺学,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政治委员张仲先,以及广东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讨论会。聂荣臻元帅生前为这次会议题了词。薄一波、王震、刘复之、耿飚、张震为会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在军事谋略领域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厚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精髓,正在于他一贯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运用在军事领域中,作为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指导战争的唯一法宝”。本文以此为切点,探讨了叶剑英军事谋略的主要内容及特色: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判断战争;辩证地对待战争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依据敌我情况运筹作战行动;善于预见,抓住中心;灵活运用谈判、外交、宣传等手段,化劣势为优势;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战争中,人和武器究竟哪个起决定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当前,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正确认识未来战争中人和武器作用的新变化,对于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的决定作用在高技术战争中将得到充  相似文献   

9.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何念选叶剑英元帅,有钓鱼的爱好,他常在工作之余用这种方法调节大脑。1961年,在广州参加军委组织的合成军队战斗条令会议的几位同志,在编写条令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想请教叶帅。一个星期天,几位同志相约去叶帅处。当他们走进一处绿树掩映...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军事,气象与工农业生产,气象与航空、航海,密切相关。作为既是兵,又是民的民兵,了解一下我军气象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1945年3月的一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找来当时在医科大学任教的张乃召(解放后任军委气象局副局长、中央气象局副局长)谈话,要求他迅速培养出我们自己的气象人才,尽快把解放区的气象台、站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分析国际战略大趋势,决定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然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多方位分析国际形势变化,指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剑英元帅可谓一颗耀眼的智多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些重要职务同他的名字紧密相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人民解放军参谋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心血。一、立足战争实际,致力于人民军队参谋部的建设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叶剑英一向把参谋部的工作视为保证军队胜利的枢纽工作。他认为:司令部是军队组织至关重要的部门,是军队的领率机关和指挥中心。军队的管理教育、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等都需要司令部来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一切军事计划只有通过司令机关才能实现。因此,他在几十年的参谋长生涯中,总是敏锐地关注战争的特点、进程和需求,及时落实和调整参谋部的组织机构与业务制度,从而使参谋部能够充分发挥“领率”与“指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新春伊始,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武部传来喜讯,由部长张维银牵头研制的《战争资源潜力储备显示系统》经全军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喜讯传来,大家的脸上挂着喜悦的泪花,部里的同志都知道,这里面凝结着被他们称为“科技部长”的张维银多少艰辛和心血。2001年5月19日,是令张维银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时,省军区领导来人武部检查工作,当问及全县有多少可供利用的高技术人才时,部里没有一人能够说得清  相似文献   

14.
(一)1947年3月,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机关和我军主力主动撤出延安。中央决定把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中央工作,继续留在陕北指挥作战;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等同志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西北地区,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战争实践中,人和武器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是战争指导者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重大问题:“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437页)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运用,高精尖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已经位移。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洛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组成八路军,任弼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9月,任弼时随八路军总部离开陕北,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6日,中央军委为了统一和加强前方和后方抗日部队的领导,决定在陕北延安成立总政治部,由任弼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谭政任副主任。由于当时任弼时在华北抗日前线,决定由毛泽东代理。为了统一对外,总政治部也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  相似文献   

17.
八一勋章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人员的勋章。共分三级:一级授予当时师级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团级和营级干部;三级授予连以下人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部队中开展的”以劣胜优”讨论,对广大官兵更好地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树立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信心,对于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思想和训练体制,形成部队坚强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同志在讨论中暴露出的不正确思想倾向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克服“武器制胜论”的倾向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运用,给现代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与武器关系可以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于是,一些人就片面地夸大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而不去研究构成战斗力中的其它要素作用,认为武器已经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种倾向是错误有害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仍然是科学真理.任何高技术装备都离不开人的制造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一件高技术武器离不开了人而凭得来的.没有高素质人才,高技术武器装备也不会产生并应用于现代战场上.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较之过  相似文献   

19.
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人们比较重视。但是,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一些人对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产生了怀疑。有的人认为,高、精、尖武器的发展,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作用越来越小,有的感到我军武器装备落后,仗无法打了。最近,军委领导同志针对我军装备落后和部队反映的实际强调指出,要重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做好培养人的素质的工作。认真学习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人和武器的关系,坚定立足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信心,促进和加强部队的教育训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都国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经过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队和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结束了战争状态,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新时期,军事训练成为军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军事训练究竟怎么搞,是局限于现有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