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河北省军区各级党委站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前沿思考问题,注重在本职岗位上培养锻炼干部,不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积极探索干部成才规律,大力营造干部成才环境,为干部岗位成才搭建了良好平台,他们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军区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闻鼙鼓则思良将。”在新军事革命波涛汹涌、信息化战争一日日临近的今天,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坚定地走人才强军之路,是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民兵改革的迫切呼唤。 近年来,天津在城市民兵改革中,遵循军委江主席提出的“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的重要指示精神,本着现代人  相似文献   

3.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仅是装备的竞争,更是人才的较量。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谁就能抢占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战争中担负着参战支前保障等重要任务,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迎接新军事变革挑战.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抓紧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关键在人才。专武干部作为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具体组织者和落实者,其作用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举足轻重。各级务必把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专武干部队伍,以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治军强军之本。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在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他对人才建设极为关注,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才战略思想。各级必须以这一战略思想为指针,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7.
“闻鼙鼓而恩良将”。在新军事革命波涛汹涌、信息化战争登上舞台的今天,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坚定地走人才强军之路,是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民兵改革的迫切呼唤。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7,(5):2-2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军事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紧迫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各级党委和领导要把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历史责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人才战略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林荣华 《华北民兵》2005,(12):41-41
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新军事变革,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关键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不断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的道路。科技强军,人才是根本。在努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的同时,有效利用既有的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国防科技人才队伍中所蕴涵的国防科技人力资本的生产价值,是实现科技强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军事人才素质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我军军事教育的发展。这一理论对当今军事教育改革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主席一再强调,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军队院校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必须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相似文献   

13.
方庆灵 《国防》2006,(5):31-32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质量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应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明确军事需求,搞好整体设计要本着“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原则,着眼国防后备力量可能担负的任务,认真研究军事斗争的特点规律以及信息化条件下后备力量参战支前的内容形式,搞清军事斗争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人才、技术和物资装备,并据此科学制…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必须以十六大精神和江主席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战争为坐标,以强敌对抗为参照。确立“人才先行”的思想,发挥军队院校和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性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来势迅猛,发展急速。其核心是信息化,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  相似文献   

16.
国防后备力量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培养和锤炼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有效发挥后备力量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民兵预备役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兴国之本,人才是兴军之本。“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科学预测了未来军事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了人才建设的标准和目标,为我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因素。当前做好部队人才培养工作,核心是要坚持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统领,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杜福刚 《国防》2003,(11):27-28
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最近,江主席在出席国防科技大学50周年庆典会上强调:"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既反映了我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又阐明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军要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培养造就大批在部队建设中挑大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但目前,我国现行的兵员征集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个要求.因此,应当改革我国现行的兵员征集模式,建立"以地方高等院校应届毕业大学生为主、社会适龄青年为辅"的征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保证。因此,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是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