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裴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前半辈子,他在隋朝做官,是个以阿谀奉承、逢迎拍马而著称的佞官。可归顺唐朝后,他却一反常态,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成了敢于直言相谏的诤臣。不仅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意见,有时甚至敢于当面与唐太宗争论,其忠直敢谏不亚于魏征,深得唐太宗的赞赏。司马光在论及裴矩前佞后诤的变化时说:“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有明君才出诤区,有唐太宗才会有魏征。裴矩遇扬广这个“圆盘子”,就是个八面玲珑的圆滑之臣,逢李世民这个“方盘子”,就是个刚正不阿的耿直之臣。于今而论,把封建社…  相似文献   

2.
杨林 《政工学刊》2013,(11):68-68
孟子曾说:“口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之,国之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孟子的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像上级忽悠下级的现象便是如此。有的领导对下级封官许愿,开空头支票;有的领导对下级的困难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的领导言行不一甚或相悖,或说得多做不到,甚至没有做还要作秀。诸如此类的忽悠不仅会污染社会环境,而且还会加害于己。  相似文献   

3.
《军事历史》的“读史札记”,我们部队的同志很喜欢读。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短小精悍,以史为境,既传播了知识,又能给人不少启迪和教益。就以今年第一期的《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一文来说,读后就使我产生了不少联相心。首先,我感到作为一个称职的指挥员,应该而且必须掌握“万人敌”的本领。这就是胜人一筹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项羽虽然提出要“学万人敌”,但对“万人敌”的内容和范畴没有搞懂,这很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其次,一定要注意发挥同级和下级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不少部队包括人武部开设了函授站,办了函授班,招了不少人武系统的函授生,一些上级机关每年也要根据工作急需,给下级和基层干部布置一些对口的函授作业。这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但我们在一些单位了解到,做函授作业者自己不做,而让人代做代抄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倘有人问我:“工作中最使你头痛的是什么?”我会马上回答:“会议太多!”我从今年3月16日任职到8月底,共参加上级和地方的会议十八次。许多会议,我们自己还必须层层开会贯彻。会议如此之多,很难深入基层。我原计划8月中旬抓民兵政治教育改革试点,但各类会议却象一日三餐那样叫我离不开。好不容易到8月底才抽出身子,但刚下去一天,电话就追踪而来,让回县里  相似文献   

6.
“架子”与“面子”吴青山生活中,常发生为了“面子”放不下“架子”。放不下“架子”而丢了“面子”之事。有的干部误认为:“我是官,你是兵,我就是领导你、管你的。”对自己不甚熟悉的业务,不愿意向下级、老兵请教,怕有失体统,便耻于下问。某舰有位毕业不久的电工...  相似文献   

7.
“凡是群众讨厌的事,共产党的干部 就不能干。我是党的一员,决不能让群众指着 我的脊梁骨说共产党的坏话。” 身为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长,官虽然不大,但在一个县里说话办事还是挺管用的 李传新经常告诫自己,权利属于人民,是党和人民信任你,才让你到这个工作岗位上来 我们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义务,绝没有为自己谋私利的权力。 有一天,李传新发现上高中的儿子很晚才回家,原来是看文艺演出去了。他问孩子:“那来的票?”孩子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目前,日本的一些年轻人为了能够把握自我,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他们不惜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告诉他自己是怎样的人。看了这篇报道,我为这些年轻日本人的明智做法叫好。尽管这些花钱请人调查自己的人,因为拼命挣钱而迷失了自我,而后又拿钱去寻找自我,这或许是他们的一种无奈。但至少反映他们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我”,以便使他们在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中,找准位置,把握自我,抓住先机,取得成功。然而,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迷失了自我,却又不愿意找…  相似文献   

9.
庾晋 《军事史林》2007,(7):24-32
在古代,所谓忠臣是指对君主忠心耿耿、万死不辞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可以说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二十四史“忠臣传”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往往具有更多的品质:一曰能,二曰廉,三曰刚直,四曰道德高尚,是每一个忠臣所必须具备的。照理说来这种臣子该是广得皇帝庇佑,富贵荣华,终不见弃,起码应该颐养天年,落个善终。  相似文献   

10.
敲门的学问     
姚远 《政工学刊》2007,(11):23-23
敲门是一种学问。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而我认为,敲门亦可为心声。敲门甚至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爱好。我军内务条令明确规定:下级在进入首长室内前,应喊“报告”或者“敲门”:进入同级或其他人员室内前,应当敲门。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门的敲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问:我入伍一年了,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比如那次出公差,全班那么多人班长却偏偏派我去。我和班长吵起来。这时排长过来,说了我一顿。您说全班那么多人,我人小力单,为啥偏派我去,这说得过去吗?这样的事遇到的多去了。他们总与我过不去,是吗? 答:如果那次派去清理垃圾的是另外一个战友,如果他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今天感冒了,为啥派我去?”或者再有一个战友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一个是南方兵,所以才派我去吗?”如果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理由不去打扫垃圾,那么作为你们班这个集体还有力量吗? 是什么使事情变得难办了,是什么使集体松散了,是什么引起了同志们的不和谐,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它最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是做领导工作的人,在领导工作中,怎样对待上级?怎样对待同级?怎样对待下级?怎样对待自己?这几个问题的核心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做到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做到了这“四不”,你才可称得上是人格高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抗击“非典”时期,领导批评人最多也最严厉,有的批评还显得有点过火。但被批评者绝大多数都能正确对待,没有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对立情绪。一位朋友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批评是最大的关心。”假如“非典”能让人们都明白,“批评是最大的关心”,那真要感谢“非”典。如果没有非典,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的情况下,谁”能承认批评是最大的关心”这个人“生的基本道理呢?批评是最大的关心,有人或许对此还有异议。但细想一想,人之一生,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谁对自己批评最多,除了父母就是老师。实践证明,父母对儿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天…  相似文献   

14.
竞争对人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竞争能产生压力,压力又变为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竞争双方都提高了能力。一个人要敢于进行健康有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竞争。对于比自己才能高、领导成绩突出的一个人,就要向他们学习,并要敢于超越他们;对于和自己在一个起跑线上,能力相当的一个人,就要比谁的能力提高得快,领导成绩突出;这样有一个目标,就能够激励自己迅速地提高领导才能。自我否定,就是一种同自己的竞争。“今天的我,一定要胜过昨天的我”。这就是一种自我否定。比如,昨天的演说和今天的演说相比,今天是否有些长进昨天找一个…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话固然不错,但如能使忠言顺耳,使良药适口不是更好吗?这里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十万攻占了秦都成阳。刘邦入秦宫,看到很多珠宝、美女,想住进去,樊哙谏道:“沛公欲有天下耶?将欲为富家翁耶?”刘邦回答说:“吾欲有天下。”樊哙又说:“今臣从入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数,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灞上,无留宫中。”  相似文献   

16.
“女为悦己者容”,我也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是她使我越来越美丽,在我走过的生命历程中,无论前方有任何艰难险阻,她总是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从她那里我读懂了一种精神。她就是《红岩》。《红岩》,让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江姐、成岗、许云峰他们是我儿  相似文献   

17.
薛依群 《国防》2006,(2):77-77
在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好搭档和亲密战友——政治委员赵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作为一名“学生官”,在八路军386旅独立团的战斗、生活经历,对今天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好军旅之路,也有一定的启示。剧中,曾经是燕京大学学生并经过延安抗大培训的赵刚,一开始就能很客观地认识自己,谦虚、坦诚地面对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386旅旅部,他对旅长说:“毕竟(李云龙)是老同志了,带兵经验丰富,我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在日军山崎大队进攻前,他对李云龙说:“我赵刚是你的同志,是你的战友,……我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后来又表态:…  相似文献   

18.
时常听到一些连队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时叫苦 ,说他们搞连队工作多么不容易 ,有时就干脆把战士推到了那个位置上 ,来个“换位思考” :假如让你当连队的指导员 ,让你当连长如何做工作 ,要相互理解等等。笔者认为 ,在做思想工作时让对方设身处地地来个“换位思考” ,让对方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中 ,多一些思考 ,这是必要的 ,多一些理解 ,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做思想工作 ,总是让人家理解你 ,你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值得怀疑了。如果总是用“换位思考”来做工作 ,就如同是“望梅止渴” ,一时还可以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就不会…  相似文献   

19.
解放初期,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同志一次到东海前哨某炮兵阵地视察。彭总发现,陪同他视察的驻地炮兵团长竟不熟悉国外最新常规大炮的性能,这使彭总颇为不悦。接着,彭总又看到弹药库竟然设在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于是便发了火:“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当吃晚饭时,彭总让警卫员叫团长来同桌吃饭,诚恳地对他说:“我今天说了错话,不该说把你撤职,送军法处,向你道个歉吧。”那位团长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彭总向下级道歉的原因是“说了错话”。那么,彭总的话究竟错在哪儿呢?身为炮兵团长,不掌握国外有关的先进军事技术,不懂得弹药设置…  相似文献   

20.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赵良进谏商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千人之诺诺 ,不如一人之谔谔”。诺诺 ,是指唯唯诺诺 ,无原则的恭维顺从 ;谔谔 ,则是指直话直说 ,敢于直言争辩。其含义是 :只知道趋炎附势 ,凡事“是、是、是” ,“对、对、对” ,即使有一千人之多 ,也不如一个敢讲真情实话的人。可见讲真话之不易。我以为 ,上级或领导肯听、愿听“谔谔”之言是下级或群众肯讲、敢讲“谔谔”之言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下级或群众 ,敢讲“谔谔”之言很不容易 ,需要一定胆量和勇气。因此 ,上级或领导一定要从部队建设和发展大局出发 ,做到善听“谔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