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正>确认识、预测、引导和处理舆情对公众的影响,对社会稳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综合运用多Agent和动力学微分方程的思路建立模型,结合社会人群中个体的行为规律,重点描述个体的行为细节和交互规则,构建了自下而上的舆情演化模型,并模拟广场"自焚"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运用Net Logo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舆情演化的规律,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趋同发展的今天,营造城市特色空间以提高城市可识别性显得尤为重要。以重庆滨江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归纳了重庆滨江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重庆滨江空间的特征,以及滨江空间对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重庆滨江空间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公共生活,是辨析城市结构的重要场所,影响着城市发展进程中文脉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营造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  相似文献   

4.
结合重庆少管所规划设计,分析了这类特殊的监管场所,在城市中的定位及延续城市特色;在总体布局中建立秩序空间,进行理性建构;创建赋有人情的“自在”空间场所,关注建筑活动中人的精神与价值的追求,塑造净化罪犯心灵的独特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一博  王尚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28(5):119-122 ,132
利用谱方法和FFT技术对Fokker-Planck-Landau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均匀空间条件下粒子在速度空间的分布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数值计算表明,所用计算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要求,计算速度与有限差分方法相比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6.
针对虚拟士兵在城市作战仿真领域的需求,重点研究了虚拟士兵在城市环境中路径规划问题。通过对三维城市虚拟环境空间进行分层信息处理,生成虚拟士兵能够感知的虚拟信息层。用A*算法求出虚拟士兵从初始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的最佳路径,并给出算法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为例深刻剖析当前城市建设中市区高层化、住区封闭化、街道空间程式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城市中心区设计应遵循"簇群式"生长的空间模式,以延续城市的肌理和文脉;社区空间设计应注重"可居性",弱化城市空间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倡导以人的活动为设计依据的"网络形"街道空间模式,最终认为将城市设计与城市生活相结合是城市焕发活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装备平行仿真技术是军用仿真领域的新兴技术,已成为研究前沿和热点。在介绍其应用需求和理论缘起的基础上,探讨了装备平行仿真技术中演化建模问题。在面向装备剩余寿命预测的平行仿真中,提出以装备退化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预测模型的演化建模框架,实现模型在线适宜性更替、模型输出校正和参数在线估计,为开发面向装备剩余寿命预测的平行仿真原型系统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装备平行仿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实时数据驱动的模型动态演化,但是至今仍缺乏具体应用领域的实现方法。以带未知离散冲击的混合退化装备剩余寿命预测为背景,以多态Wiener状态空间模型为演化对象,提出一种装备平行仿真中模型动态演化方法,包括基于交互多模型强跟踪滤波的模型软切换和基于期望最大化算法的模型参数在线估计,并实现了基于平行仿真的装备剩余寿命实时预测。利用某轴承退化数据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仿真逼真度,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度较高、不确定性较小,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战体系建模是体系对抗分析和体系能力水平度量的基础,分析了作战体系的网络特性,引入与作战体系网络具有天然契合性的超网络理论,提出基于时序的作战体系超网络描述方法,根据作战体系网络特性提出局域空间点超度择优演化机制;提出基于网络连通率的体系抗毁性指标,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超网络节点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基于网络距离的体系时延效率指标.最后,引入一则空战体系网络示例,将所提出演化机制与随机演化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演化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装备体系演化建模与动态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基础工程,如何科学的地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是新形势下筑牢城乡火灾预防体系物质基础的关键。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消防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福建省当前消防规划编制情况,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编制消防规划应掌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工业社会的城市灾害突出的表现为各式各样的环境公害,城市环境恶化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聚散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灾害就会导致灾难。城市灾害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形式。例证了几种城市灾害,并分析了导致这些城市灾害的各种原因,寻求解决城市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A plethora of arguments from the ‘public choice school’ suggest that public goods are ‘under‐supplied’ by comparison with public sector provision of more private goods.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rent seeking by th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serves, in some measure, to offset potential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a comparison of rent seeking by producers of public goods and producers of private goods identifies a bias that favours public good supply. The bias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way in which collective demand for public goods and for private goods is expressed. The prospect of larger rents to th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implies greater rent‐seeking expenditures in this sector. The extent to which public goods (and, in particular, defence) are ‘under supplied’ is much exaggerat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事件增多,在充分分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并对其总体结构,各自功能,技术、政策支持及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动态图像检测中,如何在指定位置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运动物体的图像是最基本的环节。试验验证图像检测装置的成像特性,成为动态图像检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变频器控制电动机为核心,通过变频器内部参数编程和外部简单的辅助控制电路,构建了运动平稳、速度可调、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模拟平台。该平台适于动态图像检测中普通运动物体的快速模拟,已成功地用于玻璃瓶动态图像装置中,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简要介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措施,为提高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安全问题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出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迅猛推进,城市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资本、人口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巨变,城市整体建成环境及其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城市安全脆弱度增大,当代城市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对当代城市安全问题的新动向极为关注,对城市安全观念作了深入全面的拓展研究。从城市安全动态发展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考察当代西方城市安全观念研究变迁态势,以期为我国城市安全问题的研究深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提炼出公共关系理念,通过研究公共关系理念在公安边防工作中的价值,探究公安边防部队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公共关系,将公共关系理念的原理及方法引入边防工作,进而提出处理方法,达到树立公安边防部队良好形象,推动边防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rive two interval utility measures for public goods. The domain of the measures is partitioned into priority classes in such a way that each class contains an element, called a kernel, which can be moved by parameter variation to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class. The “expansion path” from priority class to priority class is determined by an optimality criterion. The measures themselves are based on optimality conditions that are similar to the familiar first-order conditions of consumer analysis. One is a product measure and the other one is add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