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后定向分配到部队工作的大学生。应该说,在校国防生既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又是军队的后备军官,只有加强国防生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政治思想基础,才能确保为军队输送的人才政治坚定、思想纯洁。  相似文献   

2.
国防生任职前教育既不同于军队专业院校现行的本科学历教育,也不同于地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培训,是在学员完成大学全部学业、有一定军政基础、为更好地适应部队第一任职需要的专业性教育,具有鲜明的军事职业教育特征.因此,对国防生进行任职前教育,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贯彻因人施教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是今后我军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部队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支生力军。国防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军干部培训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军队质量建设和实现科技强军的进程。因此,我们在开展选培工作中始终把帮助国防生打牢素质基础作为重点来抓,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长远需要和国防生本身任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凌铁  陆学东  商春明 《国防》2011,(5):67-69
利用部队资源组织实习见学为国防生在部队建功立业铺筑坚实路基实践表明,国防生具有聪慧与知识的智能优势,但缺乏对部队情况的熟悉了解和切身感受,成为他们在部队顺利健康发展的天然屏障。为缩短他们毕业到部队第一任职的适应期,学校注重扩大院校教育功能的外延,把教育培养过程向部队拓展,让他们在校期间就更多地接触部队、了解部队,为迈向成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和从签约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青年学生。如何在地方高校探索出一条适合国防生教学的新模式?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国防生锤炼成政治思想好、专业技术强、军事课目优的“准军官”?这是各大高校一直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托高校培养国防生,是军队干部生长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军区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防生和大学生干部逐年增多,为军区部队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他们和军校生一样,都将成为军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国防生和大学生干部作为一支新生力量,他们有文化素质较高的优势,但也有军政素质相对偏弱的不足。如何有效提高国防生和大学生干部的军政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军队的特点和需要,近年来,军区部队各级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效果已经或正在令人欣喜地展现出来。我们刊发这组稿件,目的就是想引起各级对国防生和大学生干部培养的高度关注,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一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与军队签订《为军队培养干部意向书》,由此拉开了国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序幕.近20年来,学校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国防生到部队任职后普遍受到好评,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目前,清华大学国防生队伍正以"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鲜明特征,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也有力推动了全校国防教育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8.
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国防生,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将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铸造成新型军事人才,是地方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与军队签约开展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工作。十多年来,学校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与总政选培办一起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秉承大学责任使命与服务军队建设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满足部队特殊需求、强化高新科技素质与拓展军事指挥才能、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与整合部队培养资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累计选拔培养国防生1183名,已毕业补充部队665名,他们安心基层,扎实磨砺,充分发挥学业专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良好风采,90%以上立功受奖或评为各种标兵,涌现出覃文强、赵志升等一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总政治部召开的国防生培养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军委、总部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到清华大学视察,对学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04年,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亲自回信勉励清华大学首届毕业国防生。2010年,胡锦涛主席视察部队时先后2次接见清华大学毕业国防生干部。  相似文献   

10.
搞好军校国防生学员的培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加强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加快国防生适应部队生活的进程,成为部队人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客观分析。合理总结。找准国防生成才误区。初人军营的国防生对军队缺乏直观了解,思想上并没有为军营生活做好充分准备,部分学员思想迷茫,摇摆不定。地方大学的环境使国防生在思维方式、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与军校学员有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北交大国防生绝大多数适应部队环境快解放军生活: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军区国防生培养的依托高校之一,开展这项工作已近八年,您认为这项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高艳:部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军队人才培养效益,寓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四川大学将从今年开始为成都军区招收国防生。 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每人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国防奖学金,并接受必要的军政教育训练,完成学业后到成都军区所属部队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国防生,一个伴随我军干部培养制度改革出现的新名词;国防生,一个在我国100多所普通高校崛起的新型人才方阵。生活在地方高校,却承载着军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是军校学员,但毕业后要走进军营,成为光荣的军队干部,有着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中国国防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方大学生军官的逐年增多,北海舰队某水警区着眼新毕业学员的长远发展,以坚定献身海防的理想信念为支撑,以强化军事素质和带兵能力为依托,提升了地方大学生军官到部队的第一任职能力,初步走出一条地方大学生军官岗前培训与使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国防生毕业后必须经历不超过一年的任职培训(4 1),军校熔炉的历练帮助他们淬火成钢——军校中,他们依旧闪亮夺目"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惨绝人寰的南京火屠杀就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血的教训再一次警  相似文献   

16.
一边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一边是地方各个 专业打造出来的人才,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部队 和地方大学生此任何时倏都愈加欣赏和珍爱对 方。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或者自愿或者在别人 的推荐下,来到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刚刚穿上军装的大学生在为军营带来 活力、理想的同时,也为部队的各级领导者们带 来一个新的课题:怎样使用他们?在使用之前, 怎样培训他们? 最近一次全军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 工作会议上,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特别提出,“要 打牢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根基,着力提高 他们的第一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形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部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军队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由以军队培养为主向依托国民教育拓展。地方大学生入伍的人数逐年增加,既为部队提高打赢能力创造了人才优势,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级认真研究解决。实践中常常出现想要的不想来,想来的不要,想来、想要的但不符合条件等许多矛盾。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和良好的物质生活待遇成为就业主导思想。军队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教育部、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全国共有111所普通高等学校计划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国防生1.2万余名。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参加必要的军政基础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军队担任干部。国防生招生录取工作由普通高校负责,军队驻普  相似文献   

19.
战斗精神是军队信念、信心、勇气、意志和高昂士气等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军校是青年集中的先进群体,军校学员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力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是关系到军队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大事,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批批军校和国防生毕业学员陆续走向部队,成为我军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这些新干部初到部队,由军校学员向基层军官转变,适应新岗位的一段时期,往往会对自己的前途、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茫然感”。如果不能及时正确调适这种“茫然感”,他们将会难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难以在部属中树立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