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振民 《国防》2004,(12):43-44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任预编人员为基础组建的,专业分类多、官兵素质参差不齐。要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必须着眼预备役部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训练落实。具体说,应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在训练对象上,要由偏重于现役人员向注重预任预编人员转变。目前,预备役部队的主体是预任预编人员,现役人员所占的比例仅为百分之几,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预任预编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着预备役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的高低。以往由于受人员难集中、经费难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出现抓现役人员训练较多的“…  相似文献   

2.
应急保障旅训练具有对象高度分散、训练时间交叉重叠、训练的技术含量高、训练保障制约因素多等特点。为此,应急保障旅训练应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与应急作战部队后勤训练相适应、相衔接;二是要与联勤分部训练分合有序;三是要在继承上打基础,在改革上求发展;四是要突出预编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五是要妥善处理预编预任与训练周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党的十七大对军队建设提出的要求。提高未来抢险救灾后勤应急支援保障能力,对国家来说,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军地保障部门一体行动,全力保障抗灾需要;对军队后勤来说,要制订相应的保障预案,预编相应的保障力量,以应对紧急抽组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难事故的卫勤保障能力,在今年的整组工作中,河南某预备役高炮师发挥预任预编优势,动员社会力量,采取人装合编、模块编组的形式选准精兵,组建了一支医疗急救专业队伍。该师医院在郑州市卫生局的有力支持下,依托预编单位——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现有人员和装备,成立了一支由30名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师应急应  相似文献   

5.
陈志伟 《国防》2011,(12):51-52
平时应急是我军的重要职能任务,应急队伍是部队应急行动的"拳头"力量。当前,加强预备役部队应急队伍建设,应注重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应在编实应急队伍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编为战、建为用"思想,全面夯实组织基础。把预编单位定准。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怎么选、怎么训、怎么用等问题,在提升预备役军官素质上下功夫。一、在选人上重素质。严把人口关。一是搞好调查摸底,搞好入队审查。我们注审搞好三个走访,三个摸清,即:走访人武部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摸清本地区符合预编条件的转业退伍军人分布情况;走访预编依托单位,查阅档案,摸清预任对象的实绩表现;走访预任对象,摸清本人的基本情况,为优化  相似文献   

7.
小散远直单位类型多、分布广、人员散,性质特殊,地位重要。增强小散远直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在整合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在改进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完善教育机制上下功夫,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预编人员的管理,是不断提高调整改革后的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提升部队“两个能力”、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重要环节。结合当前的兵员管理情况,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担负的职能使命,北京某预备役防化团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的目标要求,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坚持"精干、可靠、管用"的标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拓宽预备役人员编组渠道,创新整组手段,强化军事训练,推进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紧贴使命选精兵为进一步优化预编组织,扎实提高预任官兵遂行核化应急救援的任务能力,该团不断创新整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预备役部队通信训练质量,必须克服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完善法规制度,确保参训满员。确保通信训练"四落实",必须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基础上,商请地方党委、政府,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和地方有关规定,共同制定加强预任通信官兵训练的措施和办法,采取军地联合发文的形式加以规范和约束,建立健全科学的通信训练机制。在纳编通信兵员时,应按照"战时拉得出,平时抽得出"要求。既考虑预任官兵的自身素质,又考虑到集训时能否离得开、出得来。此外,还要注意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和编兵单位的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预任官兵大进大出。保持预备役通信人员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开封预备役师今年以来狠抓预任官兵的组织调整、思想教育和管理制度的落实,使一度出现的预任官兵在册不在武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今年几次军事训练和集体活动,预任官兵参训率均在90%以上。去年,这个师预任官兵在册不在武的很多,不少参训人员不是预编兵员,而那些在册的预编兵员却没有参加训练,个别连队冒名顶替参训的非编人员竟达70—8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预任兵员的国防观念逐渐淡薄,有些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走过场,不严格执行兵员调整、管理的有关制度,有的单位几年都没有真正做过  相似文献   

12.
郭雷 《华北民兵》2005,(5):49-49
预编士兵是预备役部队的主体,寓军于民的特性使预备役部队的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成分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环境地方化等特点,必须破除“编在纸上、画在图上、挂在墙上”的陈旧做法,完善军地共管的运行机制,把正规化管理向预编单位拓展,向预编士兵延伸,切实提高预编士兵的平时在位率和应急出动率。  相似文献   

13.
林合国 《国防》2012,(11):50
新形势下,参与应急行动是民兵使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落实好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为民兵遂行应急任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要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暴法规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规章,遵循"军事机关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原则,明确民兵应急装备器材由地方政府统筹保障,由军事机关负责使用管理。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由军事机关会同政府研究制定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计划方案,具体采取政府购置储备与预编预征储备相结合的办法落实。防暴装备可由政府预先购置配备保障或纳入公安系统综合调整保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预备役部队“训练经费难筹措、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的“三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提高预备役官兵训练效率”成为预备役部队军事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向科学的预任预编要训练效率。在预备役官兵的编配上要尽量增强科  相似文献   

15.
建立区域性应急保障力量,对完善现行保障机制,建立网状保障体系,解决机动运力不足,完成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性应急保障力量,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分部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把适应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需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后勤支援保障的需要作为构建的逻辑起点,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抽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保障能力,做到精心建设,严格训练,强化管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努力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是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体现 ,也是抓基层、加强基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必须要切实在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上下功夫 ,必须要切实在优化军营环境氛围上下功夫 ,必须要切实在倡导和培植好的风气上下功夫 ,必须要切实在抓好政治机关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何辉 《武警后勤》2001,(5):78-78
实现“保障有力”的要求,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应在“五个必须”上下功夫。一是必须振奋革命精神。广大后勤官兵必须增强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自觉用远大理想、宏伟事业激励自己,诚心诚意地为基层服务。二是必须端正指导思想。各级后勤领导和机关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端正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三是必须突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组织的应急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战时动员后,对快速集结起来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所进行的成建制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现役部队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应急训练有利于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动员中和动员后的部队管理,有利于遂行作战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应急训练应确立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吴英斌  卜宪伟  余峰 《国防》2004,(11):54-5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预备役部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调查,预备役部队在每年组织预任官兵整组点验、集中训练、应急拉动时,部队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人员难召集。其主要原因,一是预任军官的国防意识淡薄,二是预备役法规建设滞后,三是军地关系未理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质量,更会制约部队长远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科学处理好与编兵单位和预任军官的关系,充分发挥预任干部的带头作用,调动预任官兵参与预备役部队工作的热情,增强预备役部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实现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和生产力共同…  相似文献   

20.
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人员作为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其召之即来能用.要着眼供需对接这个目标,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夯实教育管理这个基础,确保抓在手上召之即来;扭住训练演练这个抓手,实现快速反应来之能战;完善制度机制这个保证,做到齐抓共管高效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