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22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青岛隆重举行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典礼,这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建成之后,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布局将形成大连、青岛、上海三大造船基地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共同支撑中国走向造船强国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
龚伟 《中国军转民》2005,(11):19-20
11月22日上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青岛隆重举行了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典礼。11:08随着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宣布海西湾基地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礼炮齐鸣,彩花飞舞,标志着这个国际一流、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继大连、上海之后,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布局上新增一个大型造船中心。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金壮龙,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等领导同志出席典礼并致辞,共同为开工剪彩,为基地开工拓土奠基。  相似文献   

3.
中船重工在中国船舶工业格局中新增一枚战略性“棋子”本刊讯11月22日上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青岛隆重举行了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典礼。11:08随着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宣布海西湾基地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礼炮齐鸣,彩花飞舞,标志着这个国际一流、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继大连、上海之后,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布局上新增一个大型造船中心。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金壮龙,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等领导同志出席典礼并致辞,共同为开工剪彩,为基地开工…  相似文献   

4.
7月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双方在加快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设、培育青岛船舶产业链、实现青岛市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中船重工作为国内最大的造船集团,造修船、配套能力突出,有品牌、科技和人才优势。面临着中国船舶工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船重工在本世纪初制定的“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  相似文献   

5.
8月20日.中船重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成典礼暨河北远洋两艘18万吨散货船出坞仪式在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标志着北船重工正式跨入大型现代造船企业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三,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尚属初始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如何加强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现结合安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安徽船舶工业的基本现状 安徽船舶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两大造修船基地,一是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水系造修船基地,二是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水系造修船基地,并构成以中央直属大中型企业为主,与地方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船舶工业体系。目前安徽船…  相似文献   

7.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公司的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2001年7日18日经债转股更名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冶金、设备和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公司濒临中国内海渤海湾北岸,位于北戴河海滨、山海关长城、古兴城风光旅游带东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著名的葫芦岛港即为公司所在地。公司的前身始建…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1月4日,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这是推动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标志工程,也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整体搬迁项目全面启动。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原则。沪东中华新厂区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面积为214.6公顷,总投资180亿元,  相似文献   

9.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7,(3):70-70
新港船厂项目开工在即天津将成为中国新兴造修船基地近日,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透露,天津新港船厂船舶制造项目2007年将开工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3,(7):32-33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把几个篮子放在一个车里,要适时调整,这样,核心竞争力就上来了中船重工集中了我国舰船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拥有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国内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和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开发制造能力,2011、2012、2013连续三年进入世界五百强,位列世界造船集团前三甲。成绩面前,李长印的压力却没有减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竞争日趋激烈,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海洋强国离不开"拳头"  相似文献   

11.
在江南造船厂140年华诞之际,6月3日10时50分许,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宣布“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开工”,我国最大、最先进、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分别发来贺信、贺词,对江南建厂140周年和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的开工建设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有信心,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做强做大重庆船舶工业,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建设成为我国海军舰船配套设备最大的后方供应基地、中国最强的船舶动力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以及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特色的基地之一,并建设成为重庆市“军转民”和装备出口的重要示范基地,实现‘翻三番、展两翼、超百亿’的‘321’目标。”这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杨本新在集团工作会上说的这番话,这充分展示了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8月16日下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现代化造修船基地。河北省副省长郭庚茂,中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董强、吴强,国防科工委相关司局领导等共计60余人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4.
兵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兵团农业被认为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十一五期间,兵团不断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闻舞  耿雅茹 《环球军事》2012,(22):43-45
航运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而造船,业是航运通畅的基础。日本本土大小造船公司近1200家,其中最大的5家造船企业当属三菱重工业、世界造造船IHI、川崎造船、三井造船、环球造船,具备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共有28家之多。  相似文献   

16.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4):58-58
美国海军雄心勃勃地计划扩大舰队规模,不仅要承担巨大的开销增长,而且要承担舰船程序的制作和执行的基本转移。 在未来30年期间,美海军计划把舰队从281艘增加到313艘,每年在造船上比现在要多花费50亿美元。造一艘舰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与造船俱进的是,威胁也在同步增长,因此总想要最大、最新的舰。  相似文献   

17.
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大连造船新厂,她是于 1990年成立的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国家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和特大型重点企业。 2000年8月18日,造船新厂成功实施债转股,正式挂牌成为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回顾造船新厂成立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爱新船、建新船活动为新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新船党委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十年来,我们以“爱建”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工厂先后荣获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先进党委”、“…  相似文献   

18.
武昌造船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造船综合性企业,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外抓市场,内抓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先后开发了水泥机械、冶金机械、压力容器、大型钢结构、塑料机械、铸锻件等产品,形成了船舶为本,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从1992年开始,工厂建立一批不靠军品吃饭,以市场为导向的压力容器分厂、修船分厂等二级经营实体,大约有1000人从造船主体剥离。新的生产体制的建立,减少了管理环节,壮大了经营规模。与此同时,工厂在发挥建造军船、液化石油气船、工程船舶、豪华旅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最大造船中心——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4月8日在沪组建。在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中,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阵小津为该公司成立揭牌。这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是以沪东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厂为核心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而形成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产品经营多样化的大型造  相似文献   

20.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中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之一公司前身系于1954年建厂的广州造船厂,主导产品类型有成品油轮,化学品船,滚装船和滚装客船以及海军水面舰艇和辅助船;具有同时建造3—4种船型和设计3型船,年产12艘,30万综合吨的船舶产品建造能力。2003年,公司造船完工量在同行业中名列第六位,其船舶建造技术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多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变化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设计,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不断优化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逐步形成了造船、修船,大型桥梁与建筑钢结构、港口机械、电梯产品等支柱性产业,连续多年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被誉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企业”、“百家产品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