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二战期间担任了太平洋战争攻击日本的主要角色,先后进行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关岛战役、天宁岛战役、塞班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二战之前,美籍非洲人没有资格参加美军,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被无情地压制.正是因为二战的爆发,为美籍非洲人为国效力创造了他们期盼已久的良机.  相似文献   

2.
联合战役(美军称联合作战)的本质,是联合战役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它决定联合战役的性质、形式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联合战役本质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把握联合战役的客观运动规律,找出联合战役的指导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作战行动中,夺取联合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战役物资保障的作用是:为部队“驻”、“藏”、“伪装”提供物资保障;为部队机构开设、通讯联络、装备动用提供物资保障;为救治伤员、抢修武器装备提供物资需要。战役物资保障的主要任务是:预计战役物资需求;开展战役物资筹措;确定战役物资储备;实施战役物资补给;加强战役物资管理。加强战役物资保障防卫的措施是:搞好战役物资保障组织指挥及力量编成;确定战役物资保障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做好战役物资筹措与补给;加强战役物资保障自身防卫。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激烈最关键的战役,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协调两大战略区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中央军委特令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邓小平在整个战役的指挥中殚精竭虑,为战役全胜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战役转折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一环。战役指挥员应立足战略战役全局、扭住作战重心谋划战役转折,采取削弱敌方系统战力、控制关键领域作战、扰乱敌方作战节奏、剥夺敌方行动自由、夺取舆论法理优势等方法途径推进战役转折,多法并举动态控制战役转折,确保作战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战役指挥人员根据态势认知进行决策,态势认知不足将导致决策错误。如何开发战役态势认知智能辅助系统,以辅助战役指挥官动态认知战役态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态势认知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战役态势概念和要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战役态势特点构建了战役态势认知框架,描述了框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模型。所提出的战役态势认知的概念框架可以为战役态势认知智能辅助系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他15岁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解放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西安战役、伏肩战役、宝鸡战役、秦岭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及西南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一生跟随着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如今他虽然年过七旬,但仍豪情依旧,与时俱进,坚持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作战能力的空前提高,现代条件下的联合战役工程保障无论是地位和作用,还是内容、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认真探讨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特点、原则和对策问题非常必要。高技术条件下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特点及其对组织实施的要求未来联合战役工程保障主要有边境反击战役工程保障、岛屿进攻战役工程保障、抗登陆战役工程保障、要地防空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梳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进行的战役和战役规模的9次作战行动:包括运动战阶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战阶段的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战役规模的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包括金城战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现代各登陆作战战役,无论从加里波利战役到挪威战役,还是从克里特岛战役到诺曼底登陆,甚至到英阿马岛之争、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我们都会发现,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和战役指导理论的发展,登陆作战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趋于复杂化,这对登陆作战的战役指导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历次登陆战役的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集宁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之一,包括1946年1月集宁争夺战、1946年9月大同集宁战役和1948年9月的解放集宁战役,几乎贯穿解放战争始终。前两战,由于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指导思想、战役指挥上存在诸多问题,加之对敌情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未能达成战役目标,致使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之后,集宁被国民党占领。在总结教训、秣马厉兵后,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三战集宁,  相似文献   

12.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1,(15):52-54
解放军首次渡海战役是哪一次?有人说是1950年4月国共内战历史上最后一场主要战役的海南岛战役,还有人说是1949年10月我军渡海作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金门战役。其实,我军真正的首次渡海战役,是鲜为人知的1949年8月解放山东长山列岛战役。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就是赫赫有名、时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许世友,并创造了我军陆军...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战役,参战力量构成多元、战场多维,作战行动和样式多样,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导致交战双方的对抗异常激烈,战役节奏快、物资消耗巨大,对战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使保障的内容不断增加,保障任务艰巨繁重。因此,尽快使战役后勤保障体系和能力与作战体系相适应,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是未来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联合战役的迫切要求。适应联合战役多种作战力量、多维战场空间整体作战的要求,提高战役后勤的立体综合保障能力我军未来联合战役,是一个集陆、  相似文献   

1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之后的一场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单独进行的。与之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的。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夺取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近年来在人民解放军有关战史及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一般性的叙述为多,而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拟就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过程、工作运转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这对于理解和认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两大野战军之间成…  相似文献   

15.
粟裕最感紧张的三次战役指挥●朱楹解放战争中,粟裕运筹帷幄,精心策划,常常一连数日、十数日彻夜不眠,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但是,在众多战役中,粟裕最感紧张的有3次,这就是战争初期的宿北战役,转入战略反攻后的豫东战役,决战阶段的淮海战役。这3次战役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联合战役是由两个以上军种的兵力组成的联合军团,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协调一致共同进行的战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联合战役作为一种作战形态,也在不断改变、发展和完善。中美两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两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档次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关于联合战役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存在许多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对深化我军的联合战役理论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美在联合战役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积累不同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共实施联合战役上百次之多。其中,如诺曼底登陆战役、海湾战争等都是现代联合战役的典型战例。此外,美军还组织了数以千次计的大规模联合战役演习。90年代中期以来,美军  相似文献   

17.
战役初始态势不仅影响着整个战役进程,而且对战役筹划的影响也极为显著。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为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复杂的战役初始态势、模拟战役指挥员的经验知识带来了契机,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性研究。对战役初始态势的概念及其类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战役初始态势认知模型构建,对模型构建步骤、输入和输出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结构、训练进行了介绍,在示例中介绍了样本数据的录入程序、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与应用程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所提出的战役初始态势认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指挥员对战役初始态势的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地位?吴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次战役的方方面面引起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军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有关著述层出不穷,难以计数。在这些著述中,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指导思想,是指战役指导者和工程保障的组织者根据战争性质、战役作战和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特点以及指导规律,在思想上确立的基本观念,也是组织与实施联合战役工作保障的基本依据。根据高技术条件下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特征及作战工程保障装备的发展实际,应将“整体协调,全程保障,重点实施”作为我军联合战役工程保障的基本指导思想。整体协调要求整个工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远程精确打击兵器、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联合战役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战役,将是使用最精锐的力量、依靠智能化的联结、运用新的战法、遍及全空间领域的联合行动,这种联合战役形态的变化,推动着联合战役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近年来,我军的联合战役理论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但我军联合战役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还缺乏实战的检验,与西方强国的军事理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求新的战役规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第一.战役力量构成向“要素”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