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俞征 《宁夏科技》2002,(10):38-51
有则笑话: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落到一群强盗手中。强盗头子发善心,允许他们在死前做最后一件事。英国人说他想写份,遗嘱;法国人说他想再和女朋友亲热一番;美国人却站着不动。强盗头子问他的心愿是什么。他说,只想让他在屁股上猛踢一脚。强盗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大笑,就踢了他一脚。  相似文献   

2.
拨亮心灯     
弈秋弈败小故事:弈秋是举国上下最会下棋的人。可当他下棋正在思考的时候,有人吹笙从他身边走过。弈秋被好听的曲子吸引住了,下棋也就输给了他人。这并不是对手棋道突然高深了,而是动听的笙曲干扰,使弈秋的思绪一时糊涂了。想开去:再能干的人,做事也要认真。所谓认真,也就是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其实,在许多时候,考察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不能仅仅只看他能不能做,还得看他的抗干扰能  相似文献   

3.
伍尚锐 《政工学刊》2007,(12):54-54
众所周知,鲁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两千多年来,他一直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不可否认,鲁班的确有着深厚的造诣。这其中有他自身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有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细想,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让鲁班一开始就天天在那里劈柴火,而不给他任何机会去研究其他东西。那么,即便是他周而复始地劈,不辞辛劳地劈,夜以继日地劈,尽管下再多再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5.
聪明与德行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有个男孩大学毕业去了一个欧洲国家半工半读,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并且极少有随机性的抽查。售票自助,你想去哪,就自己买到哪儿的票。这发现让他惊喜,他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查到以后再补票也不是不可以。他为自己的发现沾沾自喜,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乘车。一面在心里宽慰自己:还是个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拿到画廊里展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任何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上又被涂满了记号,不同的是,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就被先前批评的…  相似文献   

7.
1985年11月,王相来被任命为伊通县伊丹镇武装部副部长,从这一天起,他便把整个身心扑在了武装事业上。就在王相来满怀豪情要干一番业绩时,他却突然病倒了。这是1986年初,在一次组织民兵点验时当场晕倒,被民兵们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严重的二间瓣脱垂心脏病。医生劝他动手术,并说,必须得手术,不然的话,不超过三个月,就有生命危险。王相来问医生有什么药可以支持下去,医生为他开了药方,王相来只说了声“这就行了”,就离开了医院。1993年秋,王相来的心脏病越来越重,抵抗力越来越弱,别人不感冒,他感冒,别人感冒,他重感冒,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之父自古以来,希罗多德就被称为“历史之父”,即使人们对这一评价还有争议,但这个称呼本身就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意。这个称呼的明显含意(同时也是古代其崇拜者的用意)是指:就我们所知,(历史)是第一部历史学著作。希罗多德独创了一种文学形式,他把对因果关系的合理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叙述融为一体,并确为古代所有其他史学家所效仿。然而,在一些批评家看来,给希罗多德“历史之父”的地位是名不副实的。应该指出,希罗多德为历史学开辟了道路,但他本人却不该被称为历史学家。他绝不应该仅仅是这一文学形式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9.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教他用力捏捏,年经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3,(2):46
一个大活人怎能被"苍蝇"击倒呢?且听这样一个故事:1965年9月,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已经暂时领先对手,胜利在望,他只要再有一次击球,就可以登上冠军的宝座,多年的努力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他要用这块金牌回报父母和亲人,从此他将衣食无忧,富贵终身。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准备拿下比赛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起初路易斯  相似文献   

11.
药材之乡     
《政工学刊》2004,(4):64-64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他常常和衣而睡,他没有时间脱衣,也没有时间半夜起床,在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时再披上衣服。每到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店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在高高的梯子上整日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某装备研究所工程师老李,给心理医生汪莉写来一封信。信里说作为单位的技术"大拿",他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某型坦克性能改造。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因为部队急需这个研究成果,老李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所以就算再难再累他都会尽力去完成。三个月后,老李终于按要求完成了这项任务。然而,这次经历就像台风一样把他彻底刮倒了。他觉得全身的精力好像被抽干了一样,因为压力过大,抑郁情绪也随之而来。为此,他特地写信向汪医师请教该如何面对和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这片热土上有着许多拥军优属的故事。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白玉县,就有一位被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称赞的好书记,他就是县委书记昂波。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普通的就像一片胡杨树叶。如果你不仔细阅读,绝对发现不了它与其他千千万万片树叶有什么区别。但是,当你走进这个家庭,就会在一瞬间被弥漫在其中的浓浓亲情所笼罩,被这个家庭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5.
钉子     
一个男孩有坏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每当自己发一次脾气做错一件事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个月,这个男孩钉下了30根钉子。后来慢慢钉下的钉子少了。他的脾气也得到了控制,做的错事也少了。终于有一天,他告诉父亲,说他的坏脾气少多了。父亲再对他说,从现在开始,你每当控制住一次脾气,避免了做错一件事,就拔出一根钉子。  相似文献   

16.
南沙最鄙视的东西 :眼泪。笑傲艰辛与苦难 ,是守礁人最惊心动魄的故事 ,也 是他们寻常而又平凡的风采 南沙没有眼泪 !新兵李钢上礁前就牢牢记住了礁长叶彪的这句口头禅 ,表示一定要做一个军营男子汉 ,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没想到 ,在上南沙的船上 ,他就偷偷地开始流泪了。大海无风三尺浪。东北季风使大海怒涛翻卷 ,涌浪翻滚 ,运输船被滔滔涌浪猛烈地摇晃着、推搡着 ,经受着地震一般的“海震”。船上大多数人都晕船了。从没坐过船的李钢晕得痛不欲生。他偷偷地哭了。正好被礁长看到了 ,轻声对他说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05,(7):64-64
有位登山运动员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爬到海拔6400米的高度时,因为体力不支,便停下来了。许多朋友知道他这一经历后,都替他惋惜。不少人说,如果他能咬紧牙关挺住,坚持一下,再攀登一点高度,就上去了。没想到这位运动员却不以为然,他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武装部部长王松柏,真情为民,领兵参建,用行动体现了和平时期自身和民兵的价值所在。他的事迹,在全乡传颂。2004年,他被南充市委、组织部、南充军分区评为“人民满意的武装部长”。作为一名专武干部,王松柏经常思考和平时期的民兵应该怎样体现价值的问题。他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强兵富民。木老乡的民兵占全乡人口的10%,如果能够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再去带动群众,日子不就好起来了吗?!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军官家庭毁灭的轨迹王洪启1970年从农村跨入军营的于,不几年就被提升为军官,可谓春风得意,为家乡亲邻称赞,被同窗好友羡慕,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他还要找一个有职业的妻子,而且是大城市的。机会终于来了。有人在海滨城市为他介绍了一位城市出身的医务工作者严...  相似文献   

20.
有个基层领导,因为犯经济错误曾被纪委处理了四次,"染指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但每次对他的处理都是把钱退了,再给个警告处分,便万事大吉了。每次处理决定都写着"为了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教育本人"这句话,如果反复用在一个人身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就有相当的理由怀疑它重复出现的必要。对于屡教不改的人,采取苦口婆心的教育形同隔靴搔痒。不下狠心,不下一剂猛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