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朱茂群 《国防》2002,(2):8-9
所谓精确化动员,就是在高科技信息的支持下,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精确的分析方法对战争动员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和指导.具体来讲,指战争双方通过科学预测战争规模、准确评估对方战争实力,确定己方需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战争潜力,尽可能使战争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需求与动员转化的供应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既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战争之需要.  相似文献   

2.
姜延波  岳胜军 《国防》2003,(5):34-34
反战争动员,是指破坏、阻止和干扰敌方战争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军事和非军事行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反动员的要素多、范围广、综合性强,决定了反战争动员应遵循“整体谋划、系统实施、确保重点、协调一致”的原则。反战争动员,既可以电子干扰、信息欺骗、心理攻击等软杀伤手段实施,也可以远程突袭、精确打击、火力压制和特种作战等硬摧毁方式进行。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有利于削弱敌国防实力、潜力转化以及持续作战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的反战争动员,是智力战与体力战、信息战与火力战、经济战与外交战的统一,系统性、整体性强,在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呈现出动员数量扩大化、动员领域宽泛化、动员时效实时化、动员对象科技化、动员环境复杂化的特点,国防动员建设应树立信息主导、快速精确、整体联动、集约聚合的指导理念,突出国防动员机制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炳文 《国防》2008,(2):19-21
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一种新型的动员模式——"精确动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不断用于战争实践。所谓精确动员,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精确分析的方法组织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被装动员的可视化有利于达成对被装资源的实时掌握、灵活配置,对建设现代后勤有着积极影响。文章对我军被装动员可视化系统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军被装动员可视化系统建设应从被装资源、需求、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实现精确高效被装保障,为我军被装保障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由于受"和平宪法"的限制,其战争实力受到很大制约,但却非常重视战争动员建设和准备,具备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现有法律体系虽然没有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但在有关法律中对战争动员体制机制进行了明确,为战争动员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较高,坚持寓兵于民,具有丰富的人力动员资源潜力;通过建立"隐军于市"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国防动员能力;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可以为战争动员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进行现代战争动员,除了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确定合理的强度。 一、战争动员强度的内涵 所谓战争动员强度,是指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的行动强度,它主要体现在动员规模、转换速度、战备等级、持续时间等四个方面。 动员规模是衡量战争动员强度的主要因素。战争动员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员区域的大小。这主要指动员的地理区域而言。二是以武装力量为主的国家各种力量的动员数量。它主要包括动员的民众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人类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的战争形态对后勤动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即必须构建军地一体的建设准备机制、高效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快速反应的平战转换机制、卖时精确的指挥控制机制、平衡有力的约束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战争后勤动员系统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运行顺畅,从而不断提高后勤动员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精确化”动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安亮 《云南国防》2004,(3):43-43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精确化动员、集约型动员成了时下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如何理解它们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甘明法  金农斌 《国防》2004,(3):44-45
“战争动员迎来了科技动员时代”。透过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形成了共识。 科技动员作为战争动员学范畴中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战争动员的经济基础,战场是战争动员资源使用的平台。新世纪新阶段适应"两场"发展新环境,将战争动员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转变战争动员观念;合理统筹配置资源,实现军民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进战争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注重动员转化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2.
《国防》1996,(3)
兵员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征集或招募适龄公民到军队服现役所采取的措施,是武装力量动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征召预备役和适龄公民入伍,保障军队迅速扩编和伤亡补充所需的兵员。 (一)兵员动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战争初期的兵员动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兵员动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参战国在动员开始后的4-5天内,陆军的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13.
虞宝龙 《国防》2006,(5):85-85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战争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半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态。信息化战争在对传统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手段等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在深层次上引发了国防动员建设思想、动员方式、动员重心和动员模式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动员方式向精确化动员转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传统的粗放式动员方式已不能适应战场的新要求,国防动员方式必须走精确动员的新路子。战场需要多少兵员就动员多少兵员,需要哪种兵员就动员哪种兵员;需要多少物资就动员多少物资,需要哪种物资就动员哪种物资;需要多少运力就动员多少运力…  相似文献   

14.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2,(4):48-49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科技动员也成为战争动员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一、把握科技动员的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是战斗力的倍增  相似文献   

15.
刘卫华  周建文  赵峰 《国防》2012,(3):20-22
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在陆、海、空、天、电和认知等全维领域同步展开,具有信息主导、实时联动、精确作战和体系破击等区别于以往协同性作战的鲜明特征。信息化条件下,必须确立动员与作战一体化的动员保障观念,对动员力量与作战力量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国防动员力量,不断提高战时动员保障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动员与作战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战争动员是一个现代概念。1870年俄国首先使用这一术语。当时,俄国政府还制订了一份关于征集和分配后备役军人的动员计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规模巨大,关于战争动员的概念、内容、性质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民防动员、军费动员等。  相似文献   

17.
对动员、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四个概念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解析,认为动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的产物,概念的演进凝结着人类对动员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国防动员与战争动员在主体、客体、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国家政权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战争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动员在新时代的最新形式,是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破军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畅通双方资源有序流动,聚合双方力量统一使用,拓展动员模式创新发展,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武英 《国防》2002,(12):19-19
现代战争动员具有内容繁多、工作复杂、时间紧迫的特点,要有效地组织战争动员,必须建立高效的动员体制.主要应做到"四化". 一是组织一体化.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动员领导机构,协调一致、上下联动、综合一体化程度较高.随着我国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战争动员机构都应有党、政、军领导和有关机关人员参加.这种一体化的战争动员机构对于调动本区域内的动员力量具有权威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动员概念是国民经济动员学的基本范畴。近年来,人们对国民经济动员概念的探讨逐渐深入,并产生了许多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活动论”与“措施论”就是这些成果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两者的争论表明双方认识国民经济动员的角度和深度不尽相同,而这恰恰是引领我们进入国民经济动员学研究领域的钥匙,也是辨别国民经济动员与相关概念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曹凤前 《国防》2005,(10):8-9
战争的铁律一再告诫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信息条件背景下局部战争越来越凸显的精确化特征,要求战争形态牵引下的国防动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走精确之路,大力提升国防动员匹配度。国防动员匹配度,是国防动员与战争需求的对接程度和保障效能。提升动员匹配度,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准确预测、分析和跟踪战争需求,科学制定动员计划,精确组织动员实施,使需求与供给之间动态衔接和平衡,有效规避动员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地把动员潜力转换成战争实力的一种过程。提升国防动员匹配度,是确保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