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8年)期间,列宁于1915年7—8月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由日内瓦《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本小册子是列宁“总结社会民主党对战争的策略”①的纲领性文献。列宁在这一光辉的著作中,阐明了科学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理论,尤其是论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策略。并且在大战中,列于领导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坚决实践了这一革命策略,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这表明在大战中,列宁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理…  相似文献   

3.
广州起义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农和革命士兵的武装起义。它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和独立领导革命继续发展而举行的三次重要武装起义之一。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显示了工农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在半个多世纪里,我军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军队特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军的传统和作风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基本原则,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庆祝我军建军60  相似文献   

5.
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工人革命武装的初次尝试。这支中国职工运动史上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其矛头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正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省港罢工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的先锋队,纠察队是省港罢工站在前敌与帝国主义搏战的先锋队,所以纠察队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先锋队的先锋队。”本文拟就这支工人武装的建立、功绩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是一种全球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必然是世界性的问题.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就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不仅是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是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不仅是指导中国进行第二次革命的行动指南,也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充分认识它的世界意义,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值此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正在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以教育人民勿忘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一再道受帝国主义侵凌的耻辱历史,弘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本此宗旨,拙文从剖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北的军事  相似文献   

8.
整个20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双方经历激烈抗争,大起大落的1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几乎使资本主义命归黄泉.后来,资本主义依赖于50、60年代的新科技革命和自身的调整、改革,才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纪之初,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其优越性首先在前苏联获得证明: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走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一二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过程,并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后形成了一个有15个国家、世界1/3人口组成,足以同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另外,还先后有近60个民族独立国家宣布奉行社会主义.然而,到了70、8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倏忽转入低潮,进而跌落谷底.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是现代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帝国主义战争就难以避免。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说过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世界大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斗争,世界战争有制止和避免的可能性。今夭我们研究二次大战,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就是为从历史的借  相似文献   

10.
肖平 《国防》2002,(10):37-38
俄罗斯对于我,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作为解放军新闻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俄罗斯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毕竟,俄罗斯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年,令帝国主义胆寒,为世界人民向往;然而,1991年12月25日的沉沉夜幕中,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却悄然降落了,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权被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苏联解体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世纪性的悲剧。我很难用崇敬抑或憎恶、渴望抑或鄙弃等词汇,简单而准确地描述自己对这个古老而博大国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我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虽然多次妄图入侵我国大陆,终不能得逞。然而,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的军事革命的深  相似文献   

12.
浅谈现代军事物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我国军事物流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军事物流建设现状,就现代军事物流的科学内涵、地位作用、理想形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新时期军事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革命家,面对帝国主义全球扩张的风暴,她撰写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对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问题、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的获得途径、关于可变资本的积累等问题进行思考,预测了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的命运,对当前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本质,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国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兵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民兵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看到,只要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战争的根源就依然存在,世界就不得安宁。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与和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并以此为开端,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卢沟桥抗战加速了中国内部的团结统一,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从此中国人民进入“百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全国范围的对外抗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前行,为发展颠覆性技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适应世界新"三大革命"发展浪潮,结合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双重转变的要求,应关注发展事关国家长久战略安全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引发武器装备重大创新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颠覆性技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家持久安全提供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17.
谭正平 《当代海军》2006,(12):56-59
在冷战期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同归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切听命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根本对立。冷战结束后,进行了颜色革命,向西方看齐,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波兰的“向西看”政策无孔不入,波兰海军也不例外,曾经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瑞典、丹麦和挪威构成了较大威胁的波兰向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抛出橄榄枝,并参加北约组织的各种军事演习,昔日的“棕水海军”,通过大肆购买美式装备,包括“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把“红白旗”(波兰国旗)挂在该级舰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可进行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挥美术的艺术武器作用,在北伐战争中,领导北伐军中广大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的漫画、宣传画,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就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英明的。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在装备和技术上都给予了非常及时、宝贵的援助。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