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信系统抗干扰体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通信抗干扰系统具有最佳抗干扰性能。通过利用通信抗干扰计算机模拟系统,可以定量模拟和评估各种抗干扰技术措施的抗干扰性能,从而为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充分理论依据,最终实现通信抗干扰系统的最佳设计。抗干扰性能评估是抗干扰模拟系统的关键部分。本文重点提出了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来评估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详细分析了其评估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套基于短波全向天线、超宽带全向天线的电磁辐射测量装置,对不同质量TNT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电磁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炸药质量对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时域特性有显著影响,质量越大,电磁信号延迟响应越短,持续时间越长,峰值出现时间越早。60 kg TNT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100 MHz以下,在0~50 MHz频段能量最集中,炸药成分对频谱分布的影响最大,不同成分的炸药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频谱分布有明显特异性。炸药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呈现与爆心距离较强的相关性,随着距离增大而递减,且递减幅度较大。装药构型和起爆方式会使炸药在爆炸过程中的几何运动模式发生变化,导致爆炸电磁辐射传播呈现非均匀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卫星通信抗干扰引擎是实现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智能化的处理方式对全网终端的可控参数进行配置,在兼顾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全网抗干扰能力的优化,快速适应干扰变化。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抗干扰引擎,并研究了两种遗传算法在抗干扰引擎中的应用。仿真结果显示文中设计的抗干扰引擎能够对不同的传输模式进行权衡,得出一组满足当前模式的传输参数。  相似文献   

4.
某型电瓶叉车是为适应电发火装备搬运作业而设计的专用叉车,由直流电机驱动,定型前需对其进行电磁安全性评价研究.使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其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试,并结合装备敏感部位的电磁感应强度,分析叉车电磁辐射对电发火装备的影响程度,给出叉车电磁安全性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我军进行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基本考虑及对我军抗干扰卫星通信终端的设计、应尽早安排预研的工程性抗干扰关键技术、星上抗干扰技术等有关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抗干扰效果评估软件系统是电子对抗试验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载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系统的核心,在靶场电子对抗试验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采用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对该雷达抗干扰评估软件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建立了评估软件系统的评估模型、模块结构、逻辑流程和主要人机界面,基于VB.net进行了抗干扰效果评估软件系统的初步设计与调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相控阵雷达抗干扰仿真精度低、可视性差、不能体现信号处理过程中相位变化的不足,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MATLAB GUI的典型相控阵雷达抗干扰仿真平台。建立了体现典型相控阵雷达抗干扰系统特点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低复杂度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以典型雷达参数为基础进行了实用性验证。该仿真平台贴近实装,可视性强,可为相控阵雷达干扰、抗干扰等技术的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8.
通信抗干扰信号的一些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 《现代军事通信》1999,7(3):32-33,39
通信抗干扰信号的形式确定了通信抗干扰系统的性能,最近十余年来在抗干扰序列信号设计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优圩传统抗干扰信号的新形式,如桥函数序列,GMW序列,PC序列等它们不仅具有传统信号的随机性和相关性。更有较高线性复杂度等保密性指标,更适于在新的战术通信系统中应用,本文对此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9.
智能抗干扰通信须充分发掘各环节频域、空域、时域和能量域抗干扰空间,提升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自动适应和对抗敌方不断演化的电磁干扰手段,以实现战场通信效能的最大化.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基于措施手段、通信阶段/环节、通信装备、服务对象、抗干扰手段等五种思路,评估的关键环节包括量化指标、确定权重、聚合能力等三个方面.军事智能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的关键方向有挖掘智能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需求、构建智能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基础框架、设计智能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半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提出一种对CMOS集成电路进行电磁信息泄漏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综合工具生成电路的门级网表,将门级网表中的普通单元替换为防护逻辑单元,然后利用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和电磁信息泄漏评估模型对集成电路进行电磁辐射仿真和信息泄漏分析。该方法能够在设计阶段对密码芯片的抗电磁旁路攻击能力进行评估,可提高密码芯片的设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某战术通信网抗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和群组决策特征根算法对抗干扰效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网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效能一般,需要采取相关抗干扰对策,以提高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制一款便携式电磁辐射检测仪,详细阐述了其内部结构及部分电路组成,该检测仪采用单片机处理采集信号,方便实用。通过大量实验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电磁辐射电场强度的测量精度在±2.5 dB之内,达到了设计标准,能够对电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GPS干扰和抗干扰,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GPS工作的基本原理出发,在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接收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对GPS的干扰措施,阐明了GPS抗干扰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几个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导航保障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子系统的电磁仿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电磁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应用于电子系统的传统电磁抗扰方式的不足正日渐突出。相比之下,生物却在可靠性、抗扰性、自适应和自修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生物“自组织”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生物与电子系统的相似与不同,提出了“电磁仿生”概念。借助演化硬件这一平台,尝试着在人工电子系统中将“被组织”与“自组织”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具备生物的多种优良特性,从而提高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基于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通信抗干扰技术原理,研究了频谱感知和抗干扰策略决策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以信噪比、误码率关联变化评判通信受扰切换时机准确性准则。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技术进行了仿真。解决了系统工作方式误切换难以评判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系统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抗干扰通信系统通信效率、能力的方法和进一步改进完善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航空集群战术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提出把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电台应用于航空集群网络节点,且每个节点采用改进能量检测方法进行干扰感知。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存在单/多个干扰源时的网络节点干扰感知性能,推导出干扰感知的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改进能量检测器的参数p,可以提高航空集群机载战术网络的干扰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了基于该系统的改进能量检测算法,推导出瑞利衰落信道中系统的检测概率、虚警概率及中断概率的理论表达式。该改进方法思想是将自干扰信道容量与接收机所需传输速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确定能量检测门限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能量检测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自干扰信号对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接收机的不利影响,提升系统的中断性能。  相似文献   

18.
卫星导航接收机极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基于阵列接收机的空时(频)抗干扰技术被证明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干扰手段。在工程实现时,阵列通道存在通道失配,本文以统计性能的评估方法评估了通道失配对阵列抗干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道间群时延偏差和幅度失配是导致阵列抗干扰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前者可通过增加空时滤波器阶数来消除影响,而后者对空时滤波器阶数不敏感,需要进行必要的校正。  相似文献   

19.
利用惯导信息的反舰末制导雷达抗干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惯导信息短期精度高、稳定性好,且自主工作,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基于惯导的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惯导位置、速度信息辅助抗舷外干扰的信息处理方法:在反舰导弹末制导跟踪阶段,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模型,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降低雷达导引头随机测量误差,获取目标位置和速度信息,当检测到干扰,通过对目标位置的预测和惯导对导弹位置的确定,实...  相似文献   

20.
为使紧耦合阵列天线在超宽频带内实现电磁性能更佳、辐射性能更稳定的目的,提出一种新型条形频率选择表面宽角阻抗匹配层加载的双极化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通过高频仿真软件CST周期边界条件对阵列单元截断并进行研究分析。掌握阵元阻抗和辐射等电磁性能后,优化设计并加工出一个6×6单元的阵列天线进行实际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在2~12 GHz的频带内驻波比均小于3,驻波比带宽为10 GHz。带内辐射特性稳定,主瓣电磁能量集中,交叉极化小。工作频带内,最大增益可以达到13 dBi。该阵列天线可应用于超宽带相控阵天线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