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叶片仿生伪装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植物叶片仿生伪装材料,其由透明聚氯乙烯表层、叶绿素/聚乙烯醇薄膜、含水高阻隔袋和纸张四层组成.其中,透明聚氯乙烯表层提供防水性能,叶绿素封装于高隔氧材料聚乙烯醇中提高了其光稳定性,水封装于高隔水材料中降低了其蒸发散失速度,纸张提供了类植物叶片的疏松多孔结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仿生伪装材料在可见光...  相似文献   

2.
红外薄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针对这一特点,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以及太阳辐射的基础上,建立了涂覆红外薄膜的目标红外特征模型,分析研究了薄膜长波、中波以及短波反射率对目标红外特征的影响。以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小于0.04作为红外伪装的评判标准,设计出短波、中波以及长波反射率分别为0.95、0.1和0.08的理想薄膜,仿真结果表明:该薄膜基本上能够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红外伪装。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伪装网和伪装伞对于目视探测来说是行之有效的伪装办法,但对于红外探测则不能达到伪装的目的。水泡沫中包含99%的空气,能快速覆盖被伪装物,形成具有与周围环境相同温度的伪装层,如再赋予泡沫层以各种不同的颜色,则可以有效地对付从目视探测到红外与毫米波长的探测措施。瑞典某公司研制一种泡沫伪装设备。它用喷管系统把空气、水和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军事工程伪装设计中存在的以经验为主导、设计效果无法预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FC的Vega Prime仿真方法用于迷彩伪装的三维视景仿真。以我国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采用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构建了伪装场景的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通过纹理映射技术把迷彩图案实施到模型表面,并利用实时渲染引擎Vega Prime API对模型进行渲染,建立迷彩伪装仿真场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视景仿真技术对工程伪装效果进行虚拟场景再现,能够生成逼真的迷彩伪装场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过程法拉第阻纳表达式方法与等效电路方法,研究透明ITO平面电极及带WO3薄膜层的ITO平面电极处于1 mol LiClO4丙烯碳酸酯电解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显示WO3薄膜层有效地阻止了表面吸附参量对ITO电极反应的影响,使电极反应仅受电极电位的影响,并且随WO3薄膜在电解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WO3薄膜的常相位角元件的特性最终回归为电容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所采用的战场伪装技术与措施及其效果,分析论述了加强我军伪装技术创新研究、注重常规伪装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创新、加强高素质伪装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强压力脉冲作用到固体材料表面,可在材料内部激起应力波(即激波)。应力波传播到后自由表面反射,形成稀疏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可能对材料拉伸。如果拉应力足够大且持续一段时间,材料将被拉断。裂片具有一定动量,于是以一定速度飞出。裂缝成为新的自由表面材料可能再次断裂。这种破坏效应称为层裂。  相似文献   

9.
在殆伪装系统的红外波段具有低、中、高热发射率的黑色,绿色、棕色伪装支组成。伪装目标 可见光区的颜色与自然背景相一致;红外区,通过不同发射率涂料、材料巧妙地组合或穿孔,使伪装目标表面平均发射率与周围背景相适应,使目标不易被红外探测仪所识别。该伪系统还可制作假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制备掺杂WO3的ITO(xWO3-ITO)薄膜,经过热处理后对掺杂薄膜的表面形貌、吸收和透射光谱、面电阻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能够提高xWO3-IT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和在波长为228 nm处的吸光度.同时,该薄膜热处理后的方块电阻明显降低,导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工程伪装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星载、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的发展概况,系统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点:图像接近光学水平,低频SAR具有穿透簇叶和识别伪装功能,可大范围战场实时监视及工程目标自动识别等。结合工程伪装材料、技术、实践及谋略,提出了研制仿地物工程伪装材料及防SAR伪装网(布),开发口部伪装技术及防复合SAR探测伪装技术,长远规划、系统实践工程伪装,建立大伪装理论框架,加强伪装谋略研究等途径与方法,指出了工程伪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氧化性环境中,高于400℃时碳纤维开始氧化,限制了Cf SiC复合材料的应用。通过在Cf 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碳纤维不被氧化。本实验制备了含CVD SiC粘接层、自愈合功能层和CVD SiC抗冲蚀层的三层涂层体系,并进行了氧化失重试验。氧化失重试验结果表明,仅有CVD SiC涂层的试样氧化失重率较大,不能有效地保护材料,而含有自愈合功能层的三层涂层体系的材料试样,在800℃~1200℃的氧化失重率非常小,1000℃下氧化288h的失重率仅为2.3%,弯曲强度仍保持为452.9MPa。同时实验发现,试样在氧化失重试验后,其CVD SiC涂层的表面形貌有明显改变,这主要是由SiC氧化形成SiO2薄膜所致,并且在1200℃下所生成的SiO2薄膜有表面收缩趋势,具有液相膜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大型船用传动轴工作轴颈表面产生腐蚀坑的问题,采用高能微脉冲表面强化修复技术对试验样轴进行修复。通过拉伸试验筛选了焊丝,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修复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研究了扭转条件下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Ni-818焊丝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抗拉强度为557MPa;修复层显微组织均匀、致密,硬度差异小;当扭矩为200N.m,且表面最大剪应力为438MPa时,修复层和基体之间结合良好。由此得出结论:采用高能微脉冲表面强化修复技术,使用Ni-818焊丝可实现对45CrNiMoVA传动轴的表面强化修复。  相似文献   

14.
自然背景中伪装网的散射偏振度与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振遥感以目标散射光或辐射光的偏振特性作为识别信息,具有常规强度遥感所不具备的优点.为了研究伪装网的偏振伪装效果,在不同条件下对伪装网的散射偏振度和成像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伪装网的表面偏振散射特征受光照条件、探测条件和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其散射光的偏振度与入射角度成正比,与表面反射率成反比.相对于草地背景,伪装网的偏振度较大,可以在偏振度图像中被清晰地识别出来,能够有效对抗多光谱遥感等传统侦察手段的伪装网在偏振遥感侦察下失去了伪装效果.偏振遥感对伪装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标准铺层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耦合效应弱的缺点,提出利用优化法的自由铺层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的设计方法。推导了只具有拉伸-剪切耦合效应的层合板应满足的条件。优化得到了7~14层的自由铺层拉伸-剪切耦合对称层合板。对比分析了自由与标准铺层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的屈曲强度与稳定性。采用自由铺层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设计了拉伸-扭转耦合结构。研究表明:自由铺层的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的屈曲强度以及稳定性要显著弱于标准铺层层合板,但具有更强的耦合效应;随着层数的增加,自由铺层的拉伸-剪切耦合层合板的最大耦合效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金属栅网上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分析,给出了计算金属栅网电波隔绝性能的基本公式,提出了一种确定隔绝遮障栅条间距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回答了金属栅网在反雷达伪装应用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单兵伪装     
随着热成像仪应用范围的扩大,单兵伪装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保证士兵在战场上不被发现,是各国军队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为美国军人提供最好防护为已任的美国陆军纳蒂在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研制出一种热伪装衣,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将单兵伪装拓展到中、远红外谱段。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中,离不开伪装与侦察。伪装法运用得多么巧妙,侦察术就发展到如何高超,侦察术的先进,促使伪装法的发达,二者互为克星,又互相推动,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技术上的战争。 我们所熟知的伪装法,常常可以在一些电影中见到:士兵头戴用树枝扎成的“帽子”,或者身穿迷彩服,坦克、大炮也用树枝掩饰起来,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短脉冲激光加热浸没在丙酮液池的铂薄膜电阻的方法,以及高压电火花单次放电高速照相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急速爆发实验台,达到了微秒级的温度频响和2×106帧/s的高速照相.研究发现,随着激光热流密度增加,试件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到一饱和值,与过热液体的动力学理论极限温度非常接近.拍摄到了与常规沸腾很不相同的蘑菇云式爆发沸腾照片.试件表面及临近表面的微薄液层内瞬间爆发生成大量大小相当的细小汽泡,汽泡脱离直径远低于经典Fritz公式计算值,上浮速度先快后慢.  相似文献   

20.
开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纤维编织工艺、铺层角度和孔径大小对开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选用正交平纹玻纤层合板(WFL)和单向玻纤层合板(UFL)制作0°和45°铺层开孔拉伸试件,随后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 Abaqus 建立基于二维 Hashion 失效准则的渐进损伤仿真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试件的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层合板强度随开孔增大而减小,并且这种变化率随孔径增大而增大,45°铺层的层合板的变化率小于0°铺层,WFL 小于 UFL;WFL 的破坏以纤维断裂为主,裂纹垂直于纤维方向,UFL 以基体开裂为主,裂纹沿纤维方向,孔径则对破坏模式无明显影响;0°铺层 WFL 的破坏是由纤维拉伸失效导致,45°的则由纤维拉伸失效和基体拉伸剪切失效共同导致,0°铺层 UFL 由基体压缩失效导致,45°的则由基体拉伸剪切失效导致;拉伸强度的仿真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4.1%,由此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