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便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高悬的大钟,头扎羊肚毛巾、手举驳壳枪的民兵们,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相似文献   

2.
经过影视书籍的描绘,头戴钢盔的侵华日军“标准像”早已尽人皆知。不过,这些本来被视为保命必备品的钢盔,同样也给鬼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战争轶闻     
巧布“蛤蟆阵” 1943年夏收时节,被我抗日军民长期围困在山西沁源县交口据点的日寇,从县城拉来了一卡车镰刀和麻袋,准备动手抢麦子了。为了拖住敌人,沁源民兵和八路军根据陈赓司令员“置敌于疲惫不堪”的指示,决定摆下一个“蛤蟆阵”。 就在鬼子将要出发抢粮的前一天晚上,敌人刚刚入睡,据点周围的“呱呱”叫声响彻夜空。被吵醒的鬼子无奈,用机枪步枪胡乱横扫一气。可未等鬼子钻  相似文献   

4.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洪亮的钟声,民兵们羊肚头巾驳壳枪,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位于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在古城保定南30公里处。抗日战争中,创造出了神出鬼没、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地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的电影《地雷战》告诉观众:“一硝二磺三木炭”,这就是炸药,裹上铁片,装上引信,“不见鬼子不挂弦”,就可以“炸得鬼子飞上天”。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年领导冀中抗日战争的吕正操将军说,地雷战之所以大显神威,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八一”前夕,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邀请了大庆市青少年“快乐成长”夏令营的83名学生来到部队体验“军营一日”生活,通过开展军体训练,唱部队歌曲,参观国防教育基础等活动,愉悦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增强了他们的国防和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个曾被人当成傻子的农民 一个摆“雷宴”让鬼子闻风丧胆的民兵 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后军委领导致哀悼唁的老英雄  相似文献   

8.
革命歌曲具有催人奋进的独特精神力量,是革命军人战斗力的“力量倍增器”。在建设现代化武警过程中,革命歌曲可以发挥理想导引功能、信念塑造功能、团结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情操陶冶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咏琳  尹振邦 《国防》2010,(4):22-22
前不久,广东省恩平市人武部、市委宣传部在小岛广场举办了一场军旅歌曲比赛,嘹亮的歌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催人奋进。新形势下,为深化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该市人武部在广大民兵中组织开展了“大唱军旅歌曲”活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民兵在执行任务、队伍集合、会前集中等场合要唱军旅歌曲.以振奋革命精神。这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广大民兵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职责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2,(12):70-70
经典电文的来历 1941年12月11日,威克岛保卫战打到关键时刻。夏威夷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收到守军发来的最后一份电文,“给我们……再多送几个鬼子”!此等豪言壮语激励了整整一代美国大兵。威克岛保卫战的指挥官们有幸在日军战俘营存活下来。战后,有人追问这则流芳百世的感言从何而来?陆战队中校戴沃拉克斯一口咬死不是自己发的电:“那个时候鬼子已经多得挡不住了,谁那么笨会这么讲!”岛上最高指挥官坎尼汉海军中校也纳闷,最后一份电文确实是他口授的,也就是说已经战至最后时刻云云,很平常,没这么两句。  相似文献   

11.
风光秀丽的厦门,今年入夏时的一道特殊景观,竟是许多人头戴“皇军帽”招摇过市。据报载,鼓浪屿和胡里山炮台两个旅游点,卖“皇军帽”的摊点就有六个,平均每处每天要卖出三四十顶。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竞有那么多“鬼子”出没,真让人要感叹“今夕是何年”了。 当年日军侵华,不就是戴着这种帽子在厦  相似文献   

12.
要闻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歌曲评选活动正式启动7月7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宣布:“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歌曲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嫦娥一号”计划于2007年发射升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广泛关注。为了满足全球华人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意愿,国防科工委决定组织“嫦娥一号”搭载歌曲评选活动,目的在于集中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中国乐曲的海洋里遴选出一组最能够表达中国人崇尚科学、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爱好和平、热爱生活的优秀曲目,由“嫦娥一号”搭载飞天,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传回《东方…  相似文献   

13.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首雄浑激越、唱遍大江南北的战歌表现了中国军民英勇杀敌、近身肉博的壮烈场景,其激昂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在二战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术思想的差异,在对待近身肉搏战术上也是有所区别的。下面就列举几个有特点的国家的近身肉搏战术。中国军队——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挥舞着大刀长矛”是中国军队近身肉博的主要战法,但同时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因此实际上保留了在格斗中开枪的做法。这和当时中国军队的装  相似文献   

14.
时下,国内歌曲创作非常繁荣,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爱”,每年问世的上万首新歌,大都与爱有关。但爱又可分“小爱”与“大爱”两种,“小爱”主要指微观的男女之间的情爱、亲友之间的关爱;“大爱”则指的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爱军队、爱英雄等宏观的爱。两种爱都弥足珍贵,不可或缺,只有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爱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民兵》2005,(9):16-17
60年前,石家庄还是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村庄,但作为进出山西和华北大平原的交通咽喉,早早沦为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掳、强行霸占的“口中食”。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井陉矿区“万人坑”、藁城“梅花惨案”等一个个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打死杀害我同胞无数。作为平型关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石家庄的英雄儿女们,没有被敌人的淫威所屈服,自发建立民兵组织,英勇抗战,涌现出了令鬼子闻风丧胆的高平地道战游击队、回舍大枪班和民兵队长刘傻子、李混子等抗日集体和英雄人物,创造了“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彪炳青史的人民战争战例,为华北大战场取得抗战的决定性胜利,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张占杰 《政工学刊》2002,(11):63-63
队 列歌唱是部队官兵在集合列队以及行进时的一种有组织的演唱形式 ,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之一。在过去战争年代 ,队列歌唱使官兵树立必胜的信念。在和平时期 ,尤其在军事斗争准备期间 ,队列歌唱能激发官兵的练兵热情。总政治部曾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部队文化工作提出了“四有”的要求 ,这“四有”的第一有就是“队列集会有歌声”。为使队列歌唱组织更加规范 ,并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在这里谈一谈组织队列歌唱时的技巧问题。选择合适的歌曲(一 )选歌要注意演唱的速度是否合适。要选以队列歌曲为主的歌 ,因为队列歌曲是进行曲体裁的一种 ,…  相似文献   

17.
褚振江 《政工学刊》2002,(10):60-60
只要你留心就会注意到 ,如今有很多刚面世的影视、歌曲和文学作品已很难再激起观众和读者的兴趣了 ,呈现出一种“腐化”态势。这不能不令人堪忧。君不见 ,影视剧“戏说”不断 ,武打盛行 ,“情”有独钟。诸如宫廷秘史 ,帝王将相 ,侠客武义 ,才子佳人 ,名人情变……大多是刚看了头就猜出了尾。不少“鸿篇巨制”更是胡编乱造 ,仓促上马 ,质量低劣。前些年拍摄的万余部电视剧中 ,有相当多的连成本也难以收回 ,有上千部直接被压库尘封。歌曲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的颠来倒去的那几句词 ,就是哥呀妹呀恨呀爱呀。阅读小说散文 ,不是名人自传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在组织民兵训练和开展各种活动时,因缺少适合民兵特点、活跃民兵生活、健康向上的歌曲,只好翻来覆去地唱一些内容陈旧的队列歌曲。在夭街小巷充满“流行”歌曲的今天,我们热切盼望能有一些结合时代特点以及民兵的性质和任务,反映民兵精神面貌的歌曲,来激发民兵的爱国热情和献身国防的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我不断改进教法学法,探索总结出了:“再现式历史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尽可能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形成直观印象,让学生走进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在探究的过程中层层设疑,始终贯彻学生活动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问题民主化的原则。“再现”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是录像再现,也可以是故事再现,歌曲音乐再现,图示再现,课本剧表演再现等等。  相似文献   

20.
警惕“消极保安全”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段剧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长李云龙为了提高部队跟鬼子拼刺刀的本领,让战士们以木棍当刺刀一对一练习拼杀。在出现人员受伤、有人担心会出事的情况下,李云龙仍然坚决主张继续训练。一时间,训练场上战士们生龙活虎,杀声震天。其后,这支从严训练的英勇团队,在同素以拼刺刀见长的鬼子短兵相接时,大获全胜。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同凶恶强大的敌人屡次交手中,我军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就是最大的安全。为此,着眼于战争,一切从战争出发,就成了战争年代我军军事思维的最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