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9月26日下午,坐落于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号路上的沈阳市岩砂晶建材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沈阳的60余名转业退役军人。在这里,他们看到昔日的战友、该公司董事长黄海滨的创业路程.共同祝贺黄海滨与十几名转业退役军人创办的“辽宁军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相似文献   

2.
转业、自主择业是大多数军队干部都将面临的人生选择。他们长期在部队担负不同层次的组织、指挥、管理和技术工作,可以说是具备了一技之长或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一旦面临人生第二次选择的时候,部分军转干部对走向社会感到陌生、彷徨、忧虑,缺乏自信心。本文讲述了三名军转干部续写人生第二次辉煌的故事,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更深的思考……面对转业、自主择业,是消极对待,还是昂起头去扬帆破浪,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再次实现自身的价值……刊登此文,希望能为已经选择或还未面临选择转业或自主择业的军队干部起到参考、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已有近400万人的转业军官队伍。转业军官们大都是优秀青年入伍、优秀战士(军校学员)提干,经历大浪淘沙成长为营团师级、甚至军级以上干部,他们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的兵役制度规定,绝大多数军官都要转业到社会主义建设一线工作。不论是营级以下的基层军官.还是师团级中级军官,一旦转业,都将面临人生的重大转型。如何顺利成功地完成这个转型?通过对上千名转业军官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认为,转业军官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邀请长期研究并关注军转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的空军转业办公室滕安主任、《中国人才》杂志张圣华编辑,以系列谈心的方式,帮助那些已经转业或面临转业的战友们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31日,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杂志社主办、北京直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创业论坛”,在北京“四季香山”举行。国务院军转办、全军转业办、军队驻京各大单位转业办有关人员,特邀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军转办领导和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代表出席论坛并发言。在中共中央颁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实施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第五个年头,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创业论坛——作为主办方一种价值理念的实践模式,在众多“方法论”中浮出水面。尽管主办方对这次论坛刻意低调,并有意模糊“首届”字眼,但并不妨碍此次论坛成为宣传,鼓励、引导自主择业军官就业、创业的一个崭新风向标。有如全军转业办公室滑兵贤副主任所说:“专门为自主择业转业军官打造的创业论坛,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样的形式很好,可以长期办下去。”与会者普遍认为,军转干部需要这样一个创业论坛。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业军官,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军队干部转业,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重新“选择与被选择”这一人生课题,不同经历、不同修养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本文通过调查大量的事实,对转业军官的种种心态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大概是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人生价值观以后,“军人”一词便渐渐在他们的心目中贬值了。军人转业后,他们就象把海陆空三军统称为“大兵”一样,对军队转业干部的称谓也有“创新”。如某厂调来个军队转业干部,他们会传:“喏,又来个‘老转’。”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德州市军转办积极探索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创业培训方式方法,在依托社会、按需培训方面摸索出了一条以创业培训为主的有效模式,大大提升了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创业能力,受到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极大欢迎。难题在锐意创新中破茧自2001年以来,德州市共接收安置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近200人。在工作实践中他们感到,加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最关键的是做好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自主择业转业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军分区高度重视做好退役军人的创业发展工作,按照“用政策保障方向、用机制促进发展、用真情焕发动力”的要求,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把退役军人作为小康建设中的先进力量,引导他们“退伍不褪志、转业再创业”,依靠自身优势谋发展,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摸索出了一条新时期退役军人创业发展的可行之路。最近,我们在这里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9.
有少数转业干部反映,说他们从确定转业到办离队手续,没有领导同他们谈话,只在开始时让人给他们送来了一张表格要求填写。对此,他们感到很失望、很难过。据了解,这不是个别现象。应当明确,同每个确定转业的干部作一次恳切的谈话,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了组织对转业干部的关心。应该重视做好这项工作。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是军队干部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各级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给他们送温暖。工作要尽可能做得细一点,不应草率从事。有些转业干部,在部队奋斗了十几、二十几年,特别是那些长年在边防、海岛等边远艰苦的地区和在飞行、舰艇…  相似文献   

10.
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大多40岁左右,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能力较强、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如何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体现价值,是他们的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闫守用 《政工学刊》2013,(12):48-49
对于军队干部来说,转业是直接关系到个人事业发展的大事,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许多干部在被确定转业后,容易产生迷茫、困惑、焦虑、失落等不良心理情绪,势必对今后顺利择业以及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影响成败。因此,调整良好心态、保持积极态度,是转业干部成功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故事庾大庆选择自主择业,在成空部队引起过不小的震动。因为,第一,他当时是成空干部转业工作办公室主任,正团职干部;第二,他做干部转业工作成绩突出,而且比较年轻,有晋升的机会;第三,如果计划分配,他完全可以被安置到党政机关的理想岗位。但他却选择了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13.
转业待安置干部不是“边缘人”,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最近,我们对部分转业待安置干部的现实思想进行了专题调查。总的感到,这些转业待安置干部思想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对即将回地方工作有良好的心态和思想准备;能够用纪律规定约束自己,保持了军人应有的作风和形象。但我们在分析时也感到,目前转业待安置干部存在的一些心理倾向应引起各级高度关注。(一)想前途忧后路的心理。调查中他们对此普遍反映强烈,企盼自己回地方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即使选择复员和自主择业的干部也想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想易地安置但又…  相似文献   

14.
38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青年应征入伍,非常凑巧的是,这560名青年同时与雷锋一起分到了沈阳军区工兵某团。他们与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的甚至与雷锋同在一个排,他们和雷锋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人生这次偶然的际遇,使他们从此与一位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560名青年便拥有了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字——“雷锋的战友”。 雷锋的这些邓州籍战友们陆续转业或退伍回到了家乡,他  相似文献   

15.
江西九江石化总厂,十分重视关心国防建设,把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作为拥军优属一件实事来抓,积极妥善安排转业退伍军人进厂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近2年来,该厂先后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党和国家隆重表彰了140多名“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有人说,这些人运气好,轮到我们转业时,安置都困难,更别说干多大的事情了。的确,新形势给转业军官的安置提出了许多课题。但是,转业军官中的那些佼佼者,他们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呢?据调查分析表明,他们都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快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怀着敬佩的心情,编发人武战线“老黄牛”的“封笔”之作。在他们即将脱下军装转业(退休)时仍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西南民兵》这个阵地,不忘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鼓与呼,这种境界,何等崇高。他们来信倾吐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全区人武战线转业(退休)干部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绿军装的留恋之情,对国防建设的热爱之情,对本刊的关爱之情,一句话,就是对国防事业的忠诚。编发孙智贤、扬绍碧二位“老武装”的来信、来稿,既是本刊编辑部在建军73周年向全区人武战线的同志致以的崇高敬礼,又是向转业(退休)离开人武岗位的“老武装”致以的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18.
综合报道     
四川简阳市人武部三名转业“老武装”转变择业观念,“待岗”不下岗,加紧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全面增长才干,积极创造择业上岗条件。 该市人武部的三名转业军官,曾移交地方又收归军队并担任领导职务,在武装战线上最短的也干了25个年头,他们政治素质、纪律观念、协调能力和敬业精神强,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在转业安置方面很受地方组织人事部门青睐。年初三名同志确定转业地方工作后,思想不松,作风不散,干劲不减,加紧自修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部队干部从确定转业到离队报到,时间跨度近一年。在这段时间,如何让转业待安置干部能够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经常组织转业待安置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队的有关纪律规定,强化他们  相似文献   

20.
"放下手中的飞机操纵杆,对明天怎样面对新的岗位,感到信心不足,很是茫然。"梁玉成说。梁玉成是一位空军副师职飞行员,今年确定转业。说这番话时他还在上海——他的部队驻地。但是,他可能想不到,他的这种"迷茫感"已经进入空军军转部门的视野。为了帮助像梁玉成这样"刚刚放下操纵杆"的空军飞行干部摆脱转业前的困惑,"空军从2007年起利用院校资源,提供强化领导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办文能力的转业适应强化培训,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的需要。"空军转业办主任滕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