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北景:近年来,携笔从戎已经成了大学校团里新的“时尚”,每次招聘会上拥挤在部队单位前的学生都非常多。一批批地方高校学子毕业后怀着绿色梦想从象牙塔走进军营。为什么军队这个绿色方阵赢得了莘莘学子的青睐?大学生们的入伍动机是什么?这些“天之骄子”又该如何楚功军营、报效国防?通过本期的话题或许能让大家更近距离地走进这些刚刚踏上从军之路的“准军官”们。  相似文献   

2.
程宝根  丁红保 《国防》2012,(8):59-60
大学生携笔从戎,改善了军队人员结构,推动了战斗力增长.但从近年来大学生士兵征、补、退工作实践看,高学历士兵征集难、保留难的问题突出.去年某省征集的新兵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仅占两成,而服役满两年即退役的大学生士兵超过九成,不利于部队战斗力持续增长.为此,应坚持部队、兵役机关、社会三方联动、综合施策,推动高素质兵员征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军队对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大,有志于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莘莘学子入伍的途径将会更加宽广,而依法服兵役也是大学生的光荣义务。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政策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通常有三种形式: 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依照《宪法》和法律服兵役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履行的光荣义务,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应届大学毕业生只要符合公民入伍的相  相似文献   

4.
石瑶 《中国民兵》2020,(1):16-17
“优化改善部队兵员结构,从源头上提高兵员质量,为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引导青年学子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无疑南开大学的国防教育为我们高校做出了现实好样子,在全市50多所高校学子和驻津部队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接受记者采访时,天津警备区政委李军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从硕士女兵阿依古丽,再到“南开八学子”在军营淬炼成钢,携笔从戎的故事不断激励着大学生的报国热情,南开大学连年有数十名大学生踊跃参军报国,掀起的莘莘学子参军热潮,一直热度不减、温度不降。  相似文献   

5.
新学年之际,又将有一批热血青年携笔从戎进入军校。他们的初衷、他们的选择与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息息相关,在一场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挑战面前,他们准备如何,他们将如何理解知识军人的含义呢?军地双方的培养教育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增强主动性呢?请看本期的“校园军号”。  相似文献   

6.
五邑大学,坐落在著名侨乡江门市。近年来,该校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多人携笔从戎。目前,该校共有18名学生在部队服役。2008年,该校有6名学生被部队直接招收为士官。据悉,每年士官招收、义务  相似文献   

7.
外军十分重视部队的精神教育 ,把精神教育作为凝聚军心、加强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以统一官兵思想、加强军队政治控制、增强部队战斗力和保证各种任务完成。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激励官兵“为国献身”爱国主义教育是外军精神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目的是让官兵产生一种“亲密忠诚、自豪和满足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转化为道德上的责任 ,促使官兵去为共同利益 ,为国家和个人去行动和作出牺牲”。外军普遍认为 ,理想的军队应该是“事业型”的军队 ,即军队的主体成员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兵从戎是为了其共同的“事业”和“理想…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近年来,军队逐步加大了接收地 方高校毕业生入伍的比例。前不久通过的《现役军官法》明确规定,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军官来源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更大范围内选拔高素质人才,军队进一步拓宽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干部的路子,并规定了在校享受国防奖学金的条件。这一个个好消息敞开了 一扇扇欢迎莘莘学子携笔从戎的大门,这意 味着有志青年的将军梦想将不再遥不可 及。为此,本文节选军队在普通高校 选拔培养军官的有关规定向 大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四年前,他们携笔从戎,加入了国防生行列,遍布在祖国的各大高校;四年后,他们相聚太行山下,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任职学习,练体能,强素质,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批批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携笔从戎,投身公安边防事业,入警大学生已日益成为公安边防部队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入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纪律观念养成,塑造其良好军人气质和品格;通过积极有效引导,凸显入警大学生培训实效是提高入警大学生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兵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携笔从戎,建功军营。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顿时成了"军营宠儿",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他们被寄予厚望,被委以重任,被众星捧月.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怀疑,惹人嫉妒,遭逢疏远。他们骄傲着、自豪着,也困惑着、迷惘着。学校≠军营,学历≠能力.理想≠现实,热血男儿≠钢铁战士。怎样看待"大学生士兵"这顶荣誉的光环?大学生士兵应如何定位自身的素质和地位?又应该在军营怎样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且让我们褪尽耀眼的光环,围炉夜话,一起分享大学生士兵成长中的酸甜忧乐.一起求解这一道道军旅人生的不等式,一起拉直脑海中一个个挥之不去的大问号。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军区积极适应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两个转变”,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按照江主席“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总要求,结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总部下发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意见》,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了“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民兵、预备役士兵的活动”,推动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我的祖父是乡间读书人,我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他们属于那种信奉“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的人。我至今珍藏着几本他们读过的线装课本,其中就有《论语》。我的祖父,父亲是《论语》的忠实践行者。三年前,父亲去世了,我作了一副挽联:“十八年前携笔从戎谆谆教诲催放军功章彤彤华彩,卅七载后泣血回首拳拳心愿怎报人生路历历严恩。”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全国秋季高考及招生工作就要全面展开。与往年一样,许多莘莘学子抱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将要携笔从戎,立志成为中国军校学员中的一名。那么今年军队(含地方高校国防生)院校招生有何规定?怎么报考?需注意些什么?在本期专题里,我们将给您做出详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他是清华大学首批携笔从戎的大学生士兵,军旅磨砺后,重回清华园继续学业。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军旅人生就此画上句号时,他却带着优异的学业成绩,再次走进军营,选择了艰苦的边防连队。他叫李高杰,现任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排长。  相似文献   

16.
一边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一边是地方各个 专业打造出来的人才,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部队 和地方大学生此任何时倏都愈加欣赏和珍爱对 方。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或者自愿或者在别人 的推荐下,来到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刚刚穿上军装的大学生在为军营带来 活力、理想的同时,也为部队的各级领导者们带 来一个新的课题:怎样使用他们?在使用之前, 怎样培训他们? 最近一次全军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 工作会议上,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特别提出,“要 打牢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根基,着力提高 他们的第一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军队领导干部抓部队建设的本领,是军队转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军队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军政主官在部队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能力素质的强弱,对部队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应重点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国防生”这个词汇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在2000年以前,这个词汇还不为人知,在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后,国防生这个词汇才出现在军队、院校,除偶尔被一些报刊杂志的特别文章引用外,大概还鲜为人知。那国防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词汇的表面理解,可谓国防建设的生力军,也可理解为为国防建设的学生。但这些解释都涵盖不了它的具体含义。国防生是我军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专门依托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既不同于军校部队生也不同于军校地方生,他们是完全在地方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和地方大学生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校享受的待遇和毕业后的分配去向不同。国防生在校的一些费用由部队支出,毕业后需要到军队任职。任何一个新的事物的出现都隐含着它的时代变革和社会背景,而国防生的出现也是我国的一个军事变革和发展方略。既然是一个新的变革,那国防生作为一支新的建设力量,他们到底在部队的表现怎么样?目前,我们对部分已在部队各种岗位任职的国防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作了一些了解和观察。  相似文献   

19.
兰州预备役师二团着眼于新时期军队长远建设,以争创一流团队正规化建设为目标,全面加强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 去年以来,该团党委“一班人”从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了加强正规化建设制度,并逐步抓落实。首先,在基础建设上入手抓。团里将原定购买轿车经费抽出,又筹措了一笔资金,扩建办公楼,健全了作战室、资料室、文化室、健身房、娱乐厅,及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并加强了营区建设,加固加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部队大学生干部比例越来越大,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军队建设的未来和栋梁骨干,他们的军魂意识是否牢固,直接关系着枪杆子是否永远听党指挥,党的旗帜能否代代高举的根本问题。我们采取座谈了解、问卷调查、个别谈心等方式,对某旅大学生干部军魂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