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安全威胁仍未得到缓解,非传统安全问题凸现;西方军事强国加大军事装备研制,军事技术发展失衡加剧;安全环境变化日益综合化,对我国主流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安全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研究,稳定增加国防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防经济信息化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经济学院和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防经济与军队后勤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在江城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国家部委、总部机关、军队各大单位和军地科研院所近40家单位的90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军事科学院刘继贤副院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刘铮副参谋长、国家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周建平主任亲临会议指导。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军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环境,其地位作用呈现新特点,军队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方式、工作对象和主体发生了新变化。科学认识这些变化,有助于把握军队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三个确保要求加强和改进军队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防预算的运行效率主要与军方决策层和军队预算执行单位的行为有关。通过博弈分析发现,建立军方决策者与军队预算执行单位的交流与激励制度将有助于国防预算制度运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海洋 《国防》2010,(8):40-40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军事领域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场革命。作为新军事变革本质和核心的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转化为信息化战争、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转化为信息化军队的同时,也导致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国防动员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时代。从国防经济的角度考察,新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国防建设、军队构成、战争样式以及国防、军队、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国防经济学领域进行理论创新,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国防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应立足国家利益,围绕军事与经济这一基本矛盾,拓宽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从总体上把握国防经济的特点和属性,揭示与研究其运行规律和机制;研究国防经济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装备经济、军队经济、战争经济互相衔接的供求“链”;研究国防经济国际化这一新的趋势及其产生的影响。建立新国防经济学,应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军方决策层与军队预算执行单位的行为指出,在军方决策层和军队预算执行单位的博弈过程中可能出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根据这一结论,对国防预算制度运行监督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实现新时期国防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发展环境变化以及军队改革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发展,应从适应机械化战争的“传统式”向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化”转变,从数量规模型的“粗放式”向质量效能型的“集约式”转变,从资源配置规划、计划和预算相脱节的“系统松散式”向把战略需求规划与资源配置紧密结合起来的“系统整合式”转变,从军民结合的“半封闭武”向军民融合的“高度开放式”转变。具体任务主要是转变军费增长方式、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拓展军队保障方式、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初的三军建制 中国商朝后期,军队以“左、中、右”三营屯驻。这是后世军队组织编制的起源。我国古代以军为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周孔·地官·小司徒》载:“5人为伍,5伍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开辟了道路,确立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主要体现为: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以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确立了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和平时期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确立了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发展道路;决策研发尖端武器;明确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胡主席“切实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前进方向总结好、阐述好、宣传好”的重要指示,2008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经济学院和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防经济与军队后勤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在江城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国家部委、总部机关、军队各大单位和军地科研院所近40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90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军民融合、多样化军事任务、国防经济转型、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等重大现实课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确有创新的观点和实在管用的建议。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沿着改革开放伟大道路阔步前进》的重要文章。军事科学院刘继贤副院长作了题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的精彩报告。总后勤部司令部刘铮副参谋长对全军后勤学术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周建平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范吉昌院长、马建国政委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深化国防经济和军队后勤改革研究 促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国防经济与军队后勤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在汉举行@殷彦谋 @胡军 @胡海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经费保障主要有以下特征: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灵活调整国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力进行精简整编,压缩军队规模,走精兵之路;大力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合理调整军费分配结构,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由于贫富差别的扩大而存在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潜在威胁,进而提出国家主权观念、军队职能作用、军事革命面临的挑战和新变化及我国国防安全战略的措施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郭强 《国防科技》2004,(12):43-45
今年9月21日,海牙宣布了其2005年财政预算,其中包括最新的国防计划。在过去的13年中,荷兰成功地实现了军队转型,由一支冷战时代的军队转变成一支具备较大范围远程作战能力的军队。尽管自2001年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每年的国防预算减少了4.69亿美元,但其国防计划仍强调保持任务与手段的平衡性。同时,将再次改革军队结构,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军队的灵活性、高效性和提高其参加联合作战的能力。另外,国防部认为,荷兰军队需要集中精力提高远程作战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尽快使新式武器和无人操作系统形成战斗力。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年仅8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6月17日.法国总统萨科奇颁布了《法国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这是法国14年来首次发布新的国家战略政策。白皮书全面分析了法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统介绍了法国未来15年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反应了法国在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队能力建设,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等方面将发生的重大变化。下面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中旬,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与北京军区联勤部在太原联合举办了“国际安全战略走向与中国国防经济”高级讲习研讨班。来自国家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机关,各军区、各军兵种、武警总部和军队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讲习研讨班,收到论文50余篇。这次讲习研讨班采取专题演讲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深刻分析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探讨了加快我国国防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相关理论问题形成了共识,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近千字的篇幅,从战略定位、建设导向、指导思想、主题主线、发展动力、建设路径和政策遵循等方面全面系统论述和谋划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拓展、推进军事变革的新要求,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章,作为整个报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处处体现出其展开是以对国家安全环境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认识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8.
车华松 《国防》2014,(11):28-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抓动员、搞建设指明了方向。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国防动员建设的正确方向、下力解决国防动员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增强国防动员建设持续发展后劲,确保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当前国防经济理论界和从事军队采购的单位在表述我军“采办(采购)”行为时出现的极易混淆或引起歧义的称谓,重点对“采办与采购”、“国防采办(采购)”、“军品采购与军用物资采购”等概念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邱月潮 《国防》2016,(5):8-10
要充分认清大力抓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意义,清醒认识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在安全稳定工作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紧紧扭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安全稳定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