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军民融合式发展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在立法上还存在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法规不够完备、法律制度间存在冲突以及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立、改、废工作,出台军民融合式发展基础性法律规范,畅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军地协调渠道,建立一个完备的军民融合法律法规体系,以推动军民融合朝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军需装备标准化工作,应加快军需装备标准制定工作的模式创新,实现从事后标准向事前标准转变,从分散制定向集中制定转变,从单项装备向装备体系转变;加快体系创新,实现从研制标准向全寿命标准体系拓展,从标准制定向标准监督拓展,从保证单项装备性能质量向提高装备"三化"水平拓展;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军民标准制定计划的协调机制、标准化活动军民互相参与机制和标准符合性军民统一评估机制;加快军需装备信息标准化工作建设,统一信息标准建设机构,加大信息标准贯彻力度,加快信息化标准工作手段更新。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创新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协调发展的格局。这对于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  相似文献   

4.
杜人淮  曹超 《国防科技》2018,39(2):047-057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构成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创新人才是战略资源,军民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主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客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方案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资源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制度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考评系统,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加大统筹协调、投入保障、政策倾斜、法治保障、合理使用力度,注重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作出的战略部署。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深化,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创建是一个由要素到单元、由单元到体系不断聚合的过程,对现有的国防军工发展模式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包括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军转民、民转军双向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提出从五个方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其中,建设军民融合的国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包括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遵循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冲突、政策需求掩盖法律法规需求、制度创新滞后于发展理念等问题。当前,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应该在立法上建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法律体系,在司法上建构军民纠纷处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顺应军民科技发展新形势的必然抉择,是夯实科技兴军物质基础的内在要求、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推动创新文化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求。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反映了现代战斗力和生产力生成的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强军兴国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在历次突发事件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困难。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应把握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的特点规律,理清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建立运行机制,以重点建设带动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军民技术转移与共享的国防科技创新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全面研究了军民技术转移与共享的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分析了建立新型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要素,提出了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9项措施和建立开放式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6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法国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关军民融合的法规也紧跟时代发展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备,形成了一个有法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法律体系,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法规、军事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法规、军事人力资源军民融合法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法规。法国军民融合法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军民融合实践必须健全法规体系,重视政府对军民融合高技术研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专门针对军民融合创新实践而设立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也是在国家创新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国申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有二十多家,这些申请地区在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中进行大量丰富  相似文献   

15.
周飞  张志强 《国防科技》2018,39(5):070-080
美国具有全球最为先进的军事科技实力、军事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保障能力,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特点,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上没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是世界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最好的典型样板国家。论文梳理分析美国国防创新系统及其特点,分析美国国防科技经费预算、研究方向和项目流程,研究分析美国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总结美国创新体系中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特点,解析美国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各自成功的模式和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装备研发投资中介是指以汇聚军民双方资金为基础、以促进装备研发为目的、以风险投资为手段的投资服务机构。建立军民融合装备研发投资中介,应建立首席执行官责任制,明确项目投资中的权责关系,使军民成为利益共同体;建立研发项目推广制度,共同激励民间科研机构参与军工研发,使军民成为命运共同体;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军民融合装备研发投资中介的业务领域和涉密权限,使军民成为法律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辛毅 《国防》2013,(3):1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电子信息装备作为武器装备体系的"灵魂"和"神经中枢",是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领域的物化体,具有很强的军民融合特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对电子信息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认识,积极推进军民融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协调好计划与市场"两只手"的关系,关键就是以市场化模式实现军政银企等军民融合主体的有效合作。PPP是公共治理领域的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公私部门平等合作以有效提供公共产品。PPP模式对创新军民融合治理有积极借鉴意义。本文选择军工产业领域作为建立军民融合合作模式的分析对象,根据"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原则,提出建立以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为驱动、以完善的管理架构为支撑、以风险-收益对等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大国崛起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布局。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也是最大政治优势。要充分  相似文献   

20.
装备再制造体现了退役报废装备处置的差异化,实现了退役报废装备价值的最大化,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式装备再制造,既有优势也存在壁垒,面临机会与挑战。建立装备再制造军民协作体系,推动装备再制造产业政策创新,健全装备再制造信息沟通机制,创新军民两用再制造技术,培养军民两用装备再制造人才,是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式装备再制造健康发展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