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叫邓志德,是滇南哀牢山深处的绿春县人武部政工科中校科长。在这个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90%以上的边疆特困县,他已爬了14年山路。全县从县长书记、部长政委、到普通的干部职工,都亲切地叫他老邓。哈尼族民兵称呼他则具有民族特色,喜欢在“邓”字前面加个“阿”字。 邓志德1976年2月入伍到艰苦的滇西某部一线连队守了4年的边防后,于1979年9月调到滇南边防——绿春县人武部。报到的第三天,他就打起背包,步行到运输全靠人背马驮的哈尼山寨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绿春县人武部充分发挥“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免疫力作用,促进了武装部全面建设,先后被云南省军区评为“先进入武部党委”、“全面建设先进单位”。一、抓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的战斗力。他们注意抓了三个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个人写学习心得与集体交流学习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成员讲党性、驳歪理、耐艰苦、抗诱惑的能力。二、抓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正副书记坚持对班子成员做到“三不”:不猜疑,以诚相待,鼓励副职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绿春县人武部通过强化“五个意识”、做到“五个坚持”,加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连续两年被云南省军区评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一、强化法规意识,坚持抓好《条例》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0年,三总部就明确指出:连队要保证“在吃饱吃好的前提下,结存一、两个月的伙食费和粮食”。这对于搞好部队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基层后勤管理日趋规范,大部分连队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底”逐年增厚。据某集团军统计,去年已经有80%的连队节余经费超万元。但是,也有个别连队为积攒“家底”而影响了部队的生活。本文对基层连队攒“家底”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攒“家底”的思路要清晰。总部提出连队要结存一些“家底”,大前提是“吃饱吃好”,其  相似文献   

5.
“神枪”红外跟踪,枪响靶落,“战神”激光测距,精确轰击……这,不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演习,而是北京卫戍区某部“野战仪仗兵”为外国总统和将军们进行的一次精彩表演。 东方野战劲旅 这支“野战仪仗队”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曾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创我军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6.
“德”与“得”音同形近,但字义相差甚大。“德”即道德、品行、素养、修养。人的品德至关重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德”的分量不可小视。“得”是获取、占有、达到之意。正当劳动所得,无可非议值得尊敬,可怕可憎的是非法所得。作为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自律之心,明白“德”与“得”的区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计算“德”与“得”这个人生道德能量的转换:“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现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淡泊得失从来不争,某某淡泊名利从来不要,某某淡泊“官念”从来不想等等。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简单地认为不争、不要、不想就是淡泊,要过、争过、想过就不是淡泊。“淡泊”不仅仅是要不要、争不争、想不想的问题,也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淡泊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一种豁达的思想境界。淡泊得失,是在得失问题上采取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生活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得”与“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衡量我们是否有所作为的一种尺度。应当承认,对“得”的向…  相似文献   

8.
邓达  张铁国 《国防》2004,(8):52-53
云从脚底过,风吹扶墙走。在福建省数千公里的海防线上,有一群特殊的观察兵,他们常年驻扎在高山海岛上,克服缺水、停电、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困难,苦练“打赢”本领,练就了一只只“千里眼”、“顺风耳”,被誉为“海防猎鹰”。近日,本刊特约通讯员来到福建省军区海防一线的三个观察所,亲历了观察兵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9.
及时发现。及时发现问题苗头 ,是做好“两防”工作的先决条件 ,其关键在于“及时” ,只有做到及时 ,才能使各种案件和事故止于未萌 ,萌于未发。(一 )增强“三心” ,确保思想工作经常化。“三心” ,是指责任心、爱心、细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 ,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必备的思想基础 ,也是干好工作的“动力源” ;爱心是一个人对所属人员工作生活的一种态度问题 ,是融洽官兵关系的纽带 ,开启战士心扉、通达战士深层思想的“桥”和“船” ;细心是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问题 ,是建立在对所属人员基本情况和现实思想表现真知、深知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0.
军人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平时遇到影响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比如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需要依法、稳妥地予以制止。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行为本身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如果路见“不平”,军人应该如何“出手”?一、军人可能遇到的“不平”事有哪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平”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违反了道德规范,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一种是违反了法律规范,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战斗堡垒无“战事”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指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使党支部在“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个别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没“战斗”的现象。镜头一:某连支委民主生活会上,3名支委成员围绕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么是学习抓得不够紧,要么是有时脾气不太好;批评别人要么是“光荣的缺点”,要么是无关痛痒的不足。最后,民主生活会在书记“总体不错”、“个别方面尚需加强”的总结中“友好”地结束了。镜头二:某中队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国富兵强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兵强”是“国富”的前提和保障;“国富”是“兵强”的基础;走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强兵之路。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并结合现实提出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一、“兵强”是“国富”的前提和保障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已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有国无防,人民生活在三座大山压迫剥削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想过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不少部队广泛开展了营连主官要成为“好当家”、司务长要成为“好管家”、后勤专业兵要成为“小行家”的“三家”竞赛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改善基层后勤管理的治本措施,对稳定基层、加强连队全面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连队“当家人”,只有抓好生产生活,才能保证连队建设的全面发展;而要抓好生产生活,自己首先要明确生产生活工作在连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抓好生产生活工作的本领。本文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消费领域中 ,形形色色的假货 ,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喊打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政治生活中 ,也出现了虚假现象 ,“假团结”就是一种 ,也应置于在打之列。“假团结”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比如 ,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 ,对别人的问题一般不愿意讲 ,要讲也是不疼不痒 ,“王顾左右而言他” ;有的明知决策有缺陷甚至决策错了 ,执行下去会给部队建设带来损失 ,在从众心理支配下 ,也不愿提出不同意见 ;有的明明看到其他成员在工作、生活、作风上出了问题 ,也不主动拉一把 ,眼睁睁地看着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 ;有的党委书记在班子里独断专行 ,一手…  相似文献   

15.
“新官”如何带“老兵”耿兰水连队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新上任的主官要带一些军龄长、年龄大和工作能力胜于自己的老志愿兵。有的“新官”刚上任时由于心中无数,要么放不开手脚畏首畏尾,要么不讲究方法到处碰“钉子”;有的“老兵”自恃资格老,不把“新官”当官待,经...  相似文献   

16.
一条雄红鲷鱼死了,“妻子”们悲伤地在它的周围游动着。游着游着,其中一条体魄健壮的“妻子”由雌性变成了雄性,充当“一家之主”,带领众“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碧海深处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一位生物学家怀疑其真实性,重新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一线带兵人要有一张婆“婆嘴”,说的是作为平时与战士贴得最紧的基层管理干部不要怕多说话,要多关心爱护和培养战士。战士有问题时要多提醒、多指点迷津,战士有了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一线带兵人把这种“婆婆嘴”的真正涵义误解了,或者说没有把握好运用“婆婆嘴”的艺术,在实际带兵过程中变成了唠叨嘴”,结“果可想而知。第一,“婆婆嘴”会减轻战士心理负担,“唠叨嘴”会加重战士心理负担。“婆婆嘴”讲究说话时宜,“唠叨嘴”不考虑他人感受。军营生活本来就比较紧张,战士心理上需要适时适度放松,需要安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滇南边陲,巍峨耸立、峰峦叠嶂的哀牢山深处,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绿春县城。存这片神奇却并不富裕的红土地上,绿春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边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迎来了人武部科学发展的春天。紧贴实际谋打赢云南省绿春县有着150多公里的边防线,民兵担负着平时维护边境和社会稳定、战时配合边防部队边境防卫作战的重任。为打造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打赢"的民兵预备役队伍,绿春县人武部始终把军事训练这个中心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了党委统管、主官主抓、机关合力、官兵苦练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一次”后面加了个“性”字 ,从此 ,“一次性”这个字眼到处可见 ,随处可用了。诸如一次性筷子、饭盒、水杯、拖鞋等等。生产者和商家在“一次性”中赢得效益 ,消费者在“一次性”中行了“方便”。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有着“前因”与“后果”的牵连 ,不是“一次性”就能了的。恐怕任谁都改变不了物质不灭定律的事实。一次性生活用具的生产、销售并不难 ,难的是它没有孙猴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本领 ,它来自哪里 ,该不该来 ?去自何方 ,能不能去 ?解决“一次性”的“后遗症” ,决不是“一次”就能了断的。然而 ,事情并未到此完结。“一次性…  相似文献   

20.
“架子”与“面子”吴青山生活中,常发生为了“面子”放不下“架子”。放不下“架子”而丢了“面子”之事。有的干部误认为:“我是官,你是兵,我就是领导你、管你的。”对自己不甚熟悉的业务,不愿意向下级、老兵请教,怕有失体统,便耻于下问。某舰有位毕业不久的电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