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刍议“德”与“得”喻继新《礼记》上说:"德者,得也。"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具各了崇高的品德之后,才会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别人的尊敬,人格的升华。然而,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却错误地理解这句话,把"德"与"得"的次序颠倒,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与“得”两字虽同音,但对人的作用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不乏其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这两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的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个第三者的拥抱,便缺了为夫或为妻的德行;得到了一次不该得的礼品,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因而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的更是大有人在。有人说:“一个为官者,如果一旦缺失官德,其生命之花必将随之枯萎。”用现代汉语话讲,官德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4.
一位干部在一次谈话中,将领导的“威信”说成是“信威”.乍听起来好似口误所致,但细细品味起来,却知是有意为之.我们的先人,凡智者或成大业者,必是以“信”得天下.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与他以“信”取臣、取民有直接关系.他有句自惕自勉的箴规:“所贵者惟德行,何必要论荣贵”.就是说,一个人的荣华富贵是不必计较的,要紧的是他的德  相似文献   

5.
议“得”     
得,是指得到、取得、获得之意思、之目的;是得意、得心、得美之心情、之愉悦。得,人生之本性、生活之需要、人人之所求,可谓求“得”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得”有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军人当厚德     
中华民族自古尊崇道德,谓之“德者,得也”。《易经》中有“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说的是人若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拥有了高尚品德,就会如《诗经》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更是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可以说,道德观念贯穿于人的思想灵魂,构建着人的精神高地。军人历来以忠诚正直、牺牲奉献书写人生,厚德既是内心归属,也是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各有所长 ,但都有致命的缺陷。儒家认为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强调道德教化调整社会关系以及官员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 ,确有可取之处 ;但过分夸大统治者人格的作用 ,淡化法律作用 ,将法律降低为推行“德治”的工具和附属地位 ,从而走向“人治”。法家“以法为本” ,“事断于法”“法不阿贵”“法与时转则治” ,强调法的重要性、公正性和发展性 ,但它否定德教作用 ,成为不折不扣的“法律万能论”。实际上 ,道德和法律是治国的两种基本手段 ,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二者并驾齐驱 ,并行不悖 ,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8.
吴浩 《政工学刊》2009,(4):64-65
一著名教授为领导干部讲解“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时,把二者精辟地归纳为“德”与“得”两个字。并进一步解释说:有德者有得,则‘和’谐;有德者无德,则‘和’伤;无德者有得,则‘和’乱;无德者无得,则‘和’平。怎样在理顺“德”与“得”关系中,把和谐社会构建得更加完善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就要自觉地夯实精神支柱,筑牢道德防线,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树威,以德保建,以德修身,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修养反映着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关联着其处世为人的形象。政治机关干部自身的影响力,有来自权力的因素,也有来自非权力的因素,包括人格魅力。而后者在工作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更为广泛、持久。因此,作为政治机关干部,必须重视人格修养问题,注意“念”好三个字。立起一个“德”字。古人讲,“德者,才之帅也”,“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作为政治机关干部,必须把“德”放在人格修养的首位,作为为人处世之基石。做“德”字文章,需要把握的环节很多,但比较关键的有两点:(一)戒伪善…  相似文献   

11.
一戒机关干部打“先锋”、基层干部当“后勤”。机关干部下到基层,积极认真地了解情况,主动开展工作充当了“先锋”角色,而基层干部则往往是召集人,生活上东忙西跑,悉心照顾,成了机关干部的“后勤兵”,使得机关干部所具有的理论水平、决策能力、最新思想与基层干部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实践经验及基层信息结合不起来,在工作上“上”、“下”形不成合力。因此,上下两级干部只有融为一体,集“上”、“下”之精华,扬双方之优势,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机关干部切不可以“吃得好、玩得好”来作为衡量基层工作干得好坏的标准,基层也不能以大吃大喝来…  相似文献   

12.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后形成的宣言针对当今世界道德危机问题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这是人类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呼吁.在我国,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人们过分注重物质享受和金钱、地位,忽视道德修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和规范,学术界众说纷纭.我认为,创造性地诠释、挖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借鉴和弘扬其精华,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儒家的“义利之辩”,有助于高尚价值观的形成.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所谓“义”泛指道义或道德,也指国家、天下之大利.所谓“利”,泛指社会生活的物质利益,一般指私利.重义轻利,历来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董仲舒的“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在他们看来,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之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作,不合于义则不作.孔子一生的活动,皆为求合于义,“君子之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就有“有德不可敌”之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 ,是新时期治国的一个新方略 ,是对毛泽东、邓小平道德理论的新发展 ,是与“三个代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并提出了以“三个代表”的指导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以取得建党治国新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一步之差”说开去李火毅由“一步之差”说开去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对“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标语牌视而不见,就为了抄近道少走一步而不惜踩坏花草;有些人对“此处严禁倒垃圾”的警示不屑一顾,就为了省一步路而把垃圾丢得满地都是;有些人对“排队上车”的...  相似文献   

16.
我对“诱惑”不能动听得像哲学家一样“形而上学”似的诠释其中的奥妙,但我承认这玩意儿确像一种诱人之花艳丽夺目,无端地挥发着人的计谋、胆识、才能之气。请看我们四周:追逐“时髦”故事,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延续;一群一群的人像“克隆”一样效仿“时髦”的潮流,把自己卷入“欲望”漩涡而迷了方向。所谓的新现代文明难道真是物欲的“乌托邦”?一场场豪华的物欲惊梦难道真能催醒“一无所有”的精神失落?……我怀疑! 茜,我的挚友。不是我追主流求形式,她确实是大众描绘的潮流女孩——亮丽。每天她把各式的化妆品按时尚杂志中的步骤精心涂抹,整张脸在我看来像块试验基地。精美的勾画、雕琢在我们这些穷学生中格外惹眼,像绿叶衬鲜花似的。对时尚杂志内容的解读在我们之中她消化得最彻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建设概括讲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而思想建设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建设,人的道德建设又是通过“三德”具体体现出来。 所谓“三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是为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或者大多数公民所公认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共同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每当领导机关给基层应有的帮助和支持,为群众办一些实事、送去温暖时。群众总会交口称赞,并说领导机关对群众有“恩德”。群众的感谢是对领导机关工作的肯定,也是检验一项工作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的“试金石”。领导机关该怎样看待群众的感谢?如何听取群众的感谢?是不是能做到不可不忘也,不图回报,一如既往呢?对此认识不同,做法也就可能各异。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人间训》中道:“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古人的这一教诲已有几千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非但根本不知此训,还把“三危”变为“三求”,岂不哀哉。“少德多宠”为何是“一危”?这是因为立德乃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因“少德多宠”而胡作非为的典型例子,是《水浒传》中高太尉的螟蛉之子高衙内,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还有两个亲见的例子,那是在1…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到宁夏一个部队出差,看到部队营院里写着一条很醒目的标语:“做人,不一定要风风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这句话不仅引人深思,给人一种心灵慰藉,使人心态平和,而且又不失奋斗进取之激情,很值得琢磨玩味。所谓“风风光光”,可以理解为事业成功,名利双收,建功立业,声名远扬,与鲜花掌声相伴,让世人不胜羡慕。而“堂堂正正”,就是为人正直、清白,爱憎分明、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一个人如果既能堂堂正正又能风风光光,两者并行不悖,鱼与熊掌兼而得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上上之策。但在现实生活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