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45周年,为了让人们尤其是当今的青年们真实、全面了解雷锋当年为什么当兵、怎样穿上军装的,本刊委托辽阳军分区对雷锋入伍的细节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访,本文作者任福忱同志在雷锋入伍前后,一直担任辽阳军分区组织科干事,掌握许多雷锋入伍时的情况;贺树林同志现任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武部政委,作为一名多年被上级连续表彰的雷锋入伍地的政委,他对雷锋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同时对雷锋精神也有着更深的感悟。通过这两位同志的精心整理,我们把入伍前的活生生的雷锋奉献给大家,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2.
莫名  陈锐 《国防》2013,(8):51-51
日前,一本本特殊的日记在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武部展览。新入伍士兵家长参观后,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国防教育效果。近年来,人武部充分利用辽阳市弓长岭区是"雷锋入伍地"这一独特资源,深入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每年新兵入伍,人武部都会赠送一本特制日记本,并组织开展"争当雷锋式好战士"等活动,鼓励新战士在部  相似文献   

3.
王海明 《国防》2014,(6):7-7
正乔安山是雷锋的亲密战友,今年已74岁。日前,他来到山西省文水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与"小贾爱心接力团"共缅英烈事迹。55年前即1959年,乔安山和雷锋都在鞍钢工作并相识。1960年两人同时入伍,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  相似文献   

4.
到南空某雷达站的第一天,听到连队官兵亲切地叫上士、雷达技师卢凯宣"雷锋",感到很诧异,就对着连队会议室墙上雷锋英模画像给他进行了"画像",雷锋是圆脸,而他是国字脸。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雷锋"?有困难,找"雷锋""‘雷锋’,梯子放哪儿了?""‘雷锋’,热水器坏了。""‘雷锋’,帮我把被子晒一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在营院里响起。每次走廊的灯刚刚坏掉,他就扛着梯子上去检查;  相似文献   

5.
一家三代,代代都是工程兵,代代都与雷锋有着不解之缘,爷爷管宗礼亲耳聆听雷锋同志作报告,儿子管序东入伍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当兵,孙子管泰然,从曾送雷锋当兵的老红军余新元手中。  相似文献   

6.
和旭东相识,是因为他和他的一群战友是《天津日报》的铁杆通讯员,隔不上几天总要来一趟,或送新闻稿件,或聊聊天,谈谈部队的新人新事,说说军事新闻线索,于是大家就成了朋友。在相处中,我感觉到了张旭东的那股韧劲儿。这是他为人的一个重要性格。从军8年来,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儿,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受到各级嘉奖。最值得战友和朋友们骄傲的就是,张旭东是武警天津  相似文献   

7.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8.
他曾与雷锋在一起当兵,复员后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40多年过去了,老人一直传承着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见到贺本源老人时,他正在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和学生一起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动情的歌声里,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老人对战友的怀念。1959年12月31号,18岁的贺本源穿上新军装,登上了从湖北省荆州市开往沈阳的军列,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60年元旦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贺本源很  相似文献   

9.
江苏无锡市北塘区人武部坚持组织以入伍新兵、退伍老兵、基干民兵为主体的“三兵”学雷锋活动,做到带头学,岗位学,集体学,从而把雷锋的“常住户口”安在人武战线。  相似文献   

10.
么么1999年12月从四川甘孜入伍,2003年7月入党。入伍7年多来,他以雷锋为榜样,坚定从军志,刻苦练精兵,真诚爱战友,让青春在履行“打赢”使命中闪光。部队3次选他为“优秀士官”、“优秀四会教练员”和“优秀带兵人”,1次树他为“学雷锋标兵”,1次给他记二等功,2次给他记三等功。中央电视台、《前进报》、四川省日报、甘孜州报等媒体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入伍地,这里因雷锋入伍前曾工作过而成为雷锋精神最早的发祥地。40多年来,弓长岭区人武部无论是隶属地方领导还是收归军队编制,一直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尤其是新世纪新阶段,他们积极带领广大民兵预备侵入员,高举雷锋精神旗帜,踏着雷锋的足迹,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实践和弘扬着雷锋精神,争做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他把为自己"充电"当成一种习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超越是他一如既往的工作状态。郭光超,名气不小。2014年7月份,95140部队好几百人外出驻训,他这个9年兵成了临时党支部唯一的士官委员。8月份,师里组织先进人物评选,他又被站领导钦点。他的出名和他心里憋着的那股劲儿不无关系。2005年入伍后,他就在四站连充电班工作。由于工作间里装了两台大空调、宿舍里配了电视机,战友觉得他的日子太舒服,好像每天都在"享福"。郭光超一肚子委屈,"空调是给蓄  相似文献   

13.
一家三代兵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小时候,我经常听爷爷讲他打仗的故事。爷爷是抗战时期入伍的,"打倒日寇,保家卫国"便是他们那一代军人的信念。由于他入伍前上过旧式学堂,也算得上是有点文化的人,因此被分到对文化素质要求较高,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炮兵连。爷爷成为一名炮手。从掷弹简到迫击炮,从105毫米榴弹炮到"喀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辽阳市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入伍地,42年前,雷锋就是从这里走向军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进全社会人民心中的。42年过去了,在这块雷锋精神最早的发祥地,广大民兵一直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连延不断地用实际行动自觉实践着雷锋精神一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有一支被人们常常称赞的亮丽的城市名片——民兵交广雷锋车队,他们用澎湃的激情点燃着炽烈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15.
当看到桌子上摆放的斑驳发黄的雷锋照片时,赵老语出惊人:"雷锋就是我接的兵!"赵鸿刚刚从部队转业后,除了上班就是到各中小学校、单位、工厂作报告,讲雷锋故事。听说他是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转业的,雷锋还是他接的兵,大家都争着请他讲雷锋当年的故事。连日来,河北省广平县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位退伍军人,在张爱萍、迟浩田等众多将军们的呵爱关心下,收集雷锋资料,矢志不渝地在全国首创“雷锋文献资料馆”。他,就是江苏省太仓市时思镇退伍军人石矢。 1969年3月,石矢在沈阳军区某部服役,这位自少年时代就崇尚雷锋的士兵,再一次接受了雷锋精神的熏陶与军旅生涯的洗礼,同时也受到当时任连政治指导员、现任大连陆军学院政委姚振普少将革命人生观教育的启蒙。入伍才3个月的石矢就随部队赴大兴安岭扑火,表现英勇顽强。因为翻山越岭战斗了一天一夜,石矢晕倒了。姚指导员就把石矢背在身上,柱着拐棍,边走边与石矢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激励石矢以雷锋为人生楷模,做一个雷锋式的好战士。石矢把指导员手足般的呵爱与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在心窝里。在国防施工中,石矢吃大  相似文献   

17.
辽阳市弓长岭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入伍地,多年来,弓长岭区人武部始终坚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特别是在抓党委机关和基层的学习上,人武部党委善用学习中的“三件宝”——规章制约,  相似文献   

18.
王建新  丁宅铮 《国防》2005,(4):73-73
45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曾经有560名青年与雷锋一同入伍,战斗和生活在同一个团队里,有的还与雷锋在同一个班排里。他们有幸在亲眼目睹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言行举止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冶炼,精神得到升华。这些复退转业回到家乡的雷锋战友们,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自发地组成了“编外雷锋团”,数十年如一日地模范践行和倾力传播雷锋精神。邓州市“编外雷锋团”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成为我国后备力量战线上一个引以为豪的模范群体。2005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19.
徐洪刚事迹简介 济南军区某团通信连班长徐洪刚,云南省彝良县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7月入党。入伍以来,他自觉以雷锋为榜样,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爱军习武,勤奋工作,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优秀团员”和“学雷锋标兵”,先后8次受嘉奖。 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同志在探家归队途中,当乘坐的长途公共汽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车上四名歹徒向一女乘客勒索钱物,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六师芳草湖农场,也有这样一位出了名的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的"女雷锋"——芳草湖医院政工干事张燕!今年39岁的张艳1990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一直是大家眼里的热心人。说张燕是"女雷锋",残疾职工刘炳元深有体会。刘炳元因腰椎病变致残,只能办理病退,经济拮据。2012年,女儿眼看就要上高中了,大笔的学费、生活费让这位病魔缠身的汉子很是犯愁。张燕和刘炳元是邻居,看到他整天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