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 去年10月份,我与李某签订一份购销合同,李某以其所有的一辆捷达轿车(约值10万元左右)为抵押,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但在抵押期间,李某把车以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他的一个亲戚。我找到李某交涉,他却说:“这是我的车,我想卖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兵》2013,(4):61-61
[案例]温某经过乡政府批准,用5分土地与本村农民李某的宅基地互换,并且交纳了有关费用,拿到了土地使用证。可是,到第二年春季时,李某又提出要再给他200元钱。温某不同意,李某就不让他使用宅基地。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词     
侯晓强 《兵团建设》2010,(12):56-56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回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走的?""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谢中林 《国防》2001,(2):49-49
“感谢组织,感谢部队!”面对前来送行的贵州省毕节军分区的官兵们,驻川某部士官李某兄妹热泪盈眶,不停地说着这句话。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李某的妹妹在打工时,认识了毕节市鸭池镇村民孙某。孙某为达到骗婚的目的,用花言巧语将李某的妹妹骗到了他的家乡。到鸭池后,李某妹妹发现受骗,便要求孙某让其回家。不料孙某此时却原形毕露,迫其与他结婚。李某妹妹不从,孙某就让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去年12月我的摩托车(价值3000元)被盗,经我跟踪了解,得知是邻居李某所为。后来李某承认偷了我的摩托车,并且摩托车已经严重损坏。今年元月,我们签订了一个"私了"协议,李某赔偿我人民币2000元,归还摩托车,条件是我不追究其责任。但旋即李某因他人举报此案被判刑半年。李某出狱后要求我退还他2000元,否则要向法院起诉我。请问,我应该退还他钱吗?如果要退还,那我摩托车的损坏该怎样才能得到赔偿? 黄平  相似文献   

6.
某部战士小王的父亲靠养牛维生,一天放牧时,一头黄牛跑进他的牛群,见几天没人找,老王就将该牛以3000元的低价卖给临村的李某。事后,失主和派出所的人找上门来,老王不仅退还了李某买牛的3000元钱,将大黄牛还给了失主,还受到民警的严厉批评教育。相比之下,七台河市武警支队的王剑秋律师的表妹小张就要惨得多。那天,她在火车站附近接站。这时,一中年男子过来搭话说:"喂,你看前面有人拾到钱包了,我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实行审判方式改革,推行直接开庭后,当事人负有当场举证的责任。这样一来,广大群众,尤其是案件当事人的证据意识大为增强,收集证据的自觉性也有了提高。但也应当看到,部分人,尤其是当事人,由于法律观念不强,法律知识匾乏,在自行取证等方面不尊重客观事实,不严格依法办事,违法乱纪的现象屡屡发生,使之误入歧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做,严重妨碍和干扰了正常的诉讼活动。据笔者了解,当事人在取证等方面存在以下十个与民事、刑事诉讼法相违背的行为。骗证据刘某与李某是邻居,刘某结婚时向李某借了3000元。婚后不久,刘某与李某一同外出打工。半年后,刘因思妻心切,提前回家,回到家里,刘某听说李某年底也要结婚。他想,李某结婚肯定要他还钱,而自己一时又还不起。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次日,刘来到李家,谎称李在外边炒股发了财,他炒股也赚了钱,已将所欠的3000元还给了李。李父信以为真,在刘某的要求下,将他借钱时写的借条退给了他。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06,(1):41-41
实例:李某原系某中学老师,2003年5月辞职后,到一家杂志社工作。李某辞职后,只办理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党员组织关系却一直未转移。原学校党支部曾多次电话与他联系,要求他早日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现工作单位党组织,但他却执意不来学校办理,在一年多时间里,未交纳党费,未参加党的  相似文献   

9.
按理该找谁     
"您给评评理,人给他干活,不找他找谁?"在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室里,李某反复向司法助理员老刘念叨这句话。王连长坐在李某对面,感觉像在打一场官司。大上个周六,搬家公司3名员工早早就开车来到王连长的租住房,双方按事先谈妥的条件签了合同,七手八脚地往楼下车上倒腾家什,  相似文献   

10.
当她知道杀夫的犯罪嫌疑人是方山金、晏本群夫妇及其内弟晏本柱时,非常气愤。当初,方山金、晏本群夫妇养鱼没有钱,是丈夫借钱给他们的。她哪里知道,正是因为钱,才使其夫送了命。 1992年,晏本群夫妇承包的鱼塘里的鱼一夜之间被人偷光。这使他们几年来的微薄积蓄都赔光了。 1993年春季,眼看买鱼苗的时节来临,他们八方借钱,结果四处碰壁。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借高利贷。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李某。李某并不缺钱,可他把钱看得太重,他放高利贷在当地小有名气。1993年初,方山金、晏本群找他借3000元钱,并讲好利息为3.5分。不久,他们又找李借了2000元。到年底,方山金、晏本群还给李某本息8000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11目上午8时,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武装部突然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现役军人二级士官李某带有沙哑的急促电话:“是武装部吗?实在没有人能帮上我的忙了,只有找你们了。我的父母正在农场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我想请农场武装部的领导前去帮助调解,如果调解不通,我马上请假从部队回来阻止他们。”接电话的武装部干事孟庆山经过详细了解得知从八五二农场入伍的现役士官李某,其父母这几天正在闹离婚,而李某所在部队正在进行大型军事演习,团里人员紧张,并且李某身负重任。如果请假会给部队工作带来很多难题,在进退两难之际他突然想到向家乡武装部求援。  相似文献   

12.
近日,湖南省桃江县基干民兵王某到法院打官司,由于举不出证据有理输了官司。王某责怪法院判了一起错案。当法官向他讲了一番法律知识后,王某服判息诉,称是“花钱买了个明白”。 王某和李某是表兄弟。3年前,王某为了发展养殖业,向表兄李某借了2万元现金,后如数归还但未收回借条。去年底,李某却持借条将王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偿还借款及利息。开庭时,王某辩称,此款早已归还,因疏忽和信任,还款时没收回借条。王某称自  相似文献   

13.
以案说法     
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罪?[案例]张某因琐事与同连队的王某打架,被王某打掉一颗牙齿。张某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便找来好友李某,要李某和自己一起杀掉王某。李某出于哥们义气,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与张某商量了杀人的计划。但次日李某因为害怕,未与张某  相似文献   

14.
一大早,四川梓潼县文昌镇退伍上兵王开品高高兴兴地前往西山公司报到上班。与此同时,同他一起到西山公司应聘的战友李某却未能如愿。这究竟是咋回事呢?位于梓潼县的西山公司是绵阳一家以销售、出口商品猪为主要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该公司计划招聘3名保安,经过文化考试,从新疆某部退伍的王开品和战友李某有幸进入了最终面试。担  相似文献   

15.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1999年9月23日,我父亲因琐事被本村李某打伤,后经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约2000元。因李某拒不给付医药费,我们只好诉到法院。法院最终也判决由李某赔偿我父亲医药费2000元。当我们拿着判决书找李某要钱时,李某仍说一分钱不给。于是我们便于2000年8月13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交纳了50元申请执行费。但当法院去执行李某时,李某因提前得知执行的消息,于前一日到外地打工去了。因李某是单身一人,法院说等李某回来以后再来执行。但我很担心如果李某长期不回来,会导致执行期限过期,这样,我父亲的医药费用损失也就要不回来了。请问,我国法律对执行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丈夫李某于1992年外出打工,当年春节返家途中失踪。我曾多方寻找,一直杳无音讯。去年我向法院提出宣告李某死亡的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死亡后,我与他人再婚,并继承了李某的部分财产。可是没想到几天前李某突然回来了,要求与我恢复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7.
【案例】2008年3月,赵某将一张他在北京参加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时的集体合影交给装裱店的刘某进行装裱。刘某在接收照片后未经赵某同意,自行将照片转交给李某装裱。4月,李某不慎将照片遗失。2009年12月,赵某将刘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3万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何某与李某因运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1.被告李某在2004年底前付清拖欠的运费2.6万元;2.诉讼费由被告李某承担。李某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离开法院。当法院向李某传送民事调解书时,李某屡次不告知法院其准确的送达地址,造成民事调解书未向其送达,到了给付时间也不履行民事调解书应给付的义务。原告何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政工学刊》2010,(3):52-52
【案例】某部长期以来一直聘用大量工人从事后勤保障工作。李某为该部食堂工人,长期不认真工作,但单位领导考虑到他是前任领导的亲戚,就一直没有解雇他。《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李某从别人那里听说自己已经在单位工作满10年了,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担心自己以后被单位解雇,遂提出要求单位与自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领导担心此事在聘用工人中引起连锁效应,但又苦于没有对策,不知道如何处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26日,李某因交通肇事致1人死亡,随后逃到陈某处将情况告知。陈某为帮助李某逃匿,通过非正常渠道为李某寻找到一张与其相貌相近者的身份证外逃。案情暴露后,有人认为陈某只是为李某提供了一张身份证,情节轻微,并不构成犯罪。还有人认为,陈某明知李某是逃犯,但仍为其提供身份证帮助逃匿,陈某的行为已构成包庇罪。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