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郭伟平 《华北民兵》2004,(10):47-47
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预备役官兵的教育。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后,编组范围扩大,人员高度分散,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要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寻求新办法,不断搞好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金华 《国防》2011,(4):43-44
预备役军官队伍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主体力量。"十二五"期间,要以贯彻落实新修《预备役军官法》为契机,着力优化编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细化制度措施,进一步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为预备役部队转型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姜异康 《国防》2005,(10):20-22
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发展,对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认清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对增强整体国防实力、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意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建设,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把预备役部队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搞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思想基础。我们一定要从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维护国家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郑德华  王克林 《国防》2006,(3):34-35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战略选择,加大了预备役部队建设力度。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预备役部队的全面建设,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艰苦努力,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部队建设中也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国防观念相对滞后与军事变革加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较…  相似文献   

5.
预备役部队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预备役部队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战斗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预备役部队战斗力与新时期军事斗争的要求及其自身的使命相比,无论在快速动员还是在遂行任务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协调发展,加快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水平,是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段祥军 《国防》2013,(10):9-9
组织建设是预备役部队一切工作的源头。搞好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增强编组的针对性合理性,既是确保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迫切要求。目前,随着形势任务不断发展变化,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与特点,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无法回避的困难与挑战。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有效应对挑战,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夯实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全面发展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大凤 《国防》2007,(1):44-45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训练是平时部队的中心工作.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使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新路子,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对此,军地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预备役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对此,省军区系统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为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军07式预备役军服换装仪式4月2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换装仪式的预备役部队分成10个方队,集中展示了新换发的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07式预备役军装。驻京预备役部队的部分通信、卫勤、防空、防化、电子对抗、电磁频谱管理等装备也一同进行了展示,充分展现了预备役部队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思想取得的成果。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参加换装仪式并讲话。他强调指出,为预备役官兵换发07式军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大  相似文献   

11.
王晓军 《国防》2006,(10):41-43
胡主席从战略全局出发,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概括。民兵是我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使命与我军的使命是一致的。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以我军新使命牵引民兵、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一、认清形势,着眼应急,切实增强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台海局势复杂多变,严重威胁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因此,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抓紧…  相似文献   

12.
崔仁舰 《国防》2006,(4):82-82
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是我军预备役部队的主体,专业性要求高。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专业对口率。一、抓征兵,搞好专业对口兵员储备。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兵员主要来自复退军人,复退军人的专业对口率是制约预备役军兵种部队专业对口率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3.
张黎 《国防》2008,(10):9-14
新一代《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颁布,是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以落实新大纲为契机,加强整体筹划,勇于改革创新,注重质量效益,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科学发展。一、坚持把贯彻落实新大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抓好新大纲的贯彻落实,关系我军整体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晓琨 《国防》2008,(11):21-22
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是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新时期新阶段,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场",面向"双应",积极谋求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文件,对新世纪、新阶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工作重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6.
李焕章  陈立新 《国防》2003,(1):25-26
新颁布的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大纲是结合新形势要求,着眼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建设需要制定的,内容扩展,标准提高,难度和科技含量增大。结合新大纲和预备役部队自身特点,扬长补短,正规施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新大纲,对于提高预备役部队训练层次和质量,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做好新时期军事斗  相似文献   

17.
王送军  王嘉庆 《国防》2007,(7):40-41
搞好预备役官兵编组是加强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新阶段,一定要树立"编组出战斗力"的意识,着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切实搞好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官兵编组,为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军正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样,作为我军重要后备力量的预备役部队也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是因为:一方面,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有其必要性:预备役部队未来的作战对象是高度信息化的敌军,预备役部队未来作战所配合的对象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常备军,预备役部队未来作战将担负信息作战的  相似文献   

19.
薛鹏 《国防》2012,(2):59-60
新修订的《兵役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包括三部分人员:一是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二是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三是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二是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国防》2004,(10):34-35
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需要做出的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领导,努力推进预备役部队的全面建设。一、着眼全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好预备役部队的使命感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的“拳头”,是国家整体国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力量。各级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第一,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建设强大国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