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防部最新版的《联合核作战条令》已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扩展到了核武器“先发制人”使用,并明确规定了八种情况下,美军战地指挥官可以要求总统授权使用战术核武器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或“无赖国家”。  相似文献   

2.
美国核力量最大的问题不是武器系统老旧.而是思维僵化。可以说,自1945年核武器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美国核武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理性。20世纪50年代,美国陆军研发了155毫米口径核火炮,海军研发了核鱼雷,空军研发了空对空核弹,这些武器即便是在当时来看也很难用于实战,其唯一的作用就是加剧美苏间的核军备竞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军备条约的签署,上述战术核武器陆续从历史舞台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0,(12):14-16
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军事举措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核世界”、“绿色武器”和“绿色战术”等新概念不断出现,“空天飞机”、超高速巡航导弹等新式武器装备不断试验;一面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条约,一面加大改进核能力的投入;冷战时期属绝密的核武器数量也拿出来“晒一晒”。  相似文献   

4.
2月1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已经多次表明本国的宗教信仰认为核武器是“违禁的”,伊朗并不寻求发展核武器,一些西方国家指控伊朗在寻求发展核武器是“陈腐和荒谬”的。这一言论使得本已一波三折的伊朗核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共同社目前报道,多名美国政府人士和核专家透露,为对付朝鲜和伊朗等国,美国在其军内新设了一个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攻击手段于一体的联合司令部,并制定了准备对上述国家的核设施发起先发制人打击的“CON-PLAN8022”作战计划。其中,包括使用“地堡炸弹”等战术核武器。美军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反击能力”和“潜在的惩罚措施”来警告对手不要无视后果而铤而走险。但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欲借伊、朝“威胁”,通过创设新司令部和制定新作战计划,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为一直推动的“先发制人”全球核战略创造条件。新部门新计划“出笼”新的“核司令部”被命名为“宇宙及全  相似文献   

6.
B61-11型穿地核炸弹是由美国防部提出军事需求,能源研究开发的一种精确制导的小当量的战术或战略核武器,用于摧毁坚固地下目标,美国于1995年正式开始在B61-7战术和战略核炸弹的基础上发展了B61-11穿地核炸弹,并于1997年装备部队,俄罗斯了在研究和发展类似核武器。B61-11穿地核爆炸是一种未经核试验的新的爆炸方式,核弹头钻到地下3-6m深后发生核爆炸,其核爆效应现象等,对地下目标的破坏效果以及核爆监测方法比较接近于触地核爆炸。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十年中,导弹、核武器等新式武器迅速发展,作为“战争之神”的火炮,其地位曾一度动摇。然而,世界局部战争的事实使许多人的头脑重新清醒,核大战并没有打起来,倒是局部常规战一场接一场,核武器无用武之地,而常规武器却不能离开。导弹和火箭虽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但不能连续不断地提供火力支援。能够全天候、全时空提供火力,最可靠的仍然是常  相似文献   

8.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9.
战炮怒吼,震耳欲聋。正向“蓝军”阵地实施炮火打击的“红军”,突然两门火炮出现“故障”。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身着迷彩服,脸涂伪装色,戴有“Y”字肩章的两组预备役官兵冒着硝烟,携带维修工具快速进入阵地,对受损火炮实施抢修。10多分钟,“故障”排除,两门火炮重新向“蓝军”恕吼。这是今年开训之初。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在某复杂地域,进行的带有战术背景装备保障演练时的一个精彩场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型战略武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美军“可替换”核弹头、钻地核弹、第四代核武器等新型核武器,以及全球快速打击高精度武器系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全隐身战略轰炸机等核常兼备的战略武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该草案在核武器使用原则和程序方面与以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它允许作战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草案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探讨美国的核政策。美国一些战略学家和军控问题专家也从核武器使用、发展以及防扩散的角度发表评论,分析该文件带来的影响.美国修订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并企图把核武器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这一动  相似文献   

12.
8月25日,印度《先锋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印军高级将领和核武器研制机构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初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把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这将是印度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以来开始筹组核武装部队的第一个具体步骤,也是印度对今年5月份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的总结与继续,标志着印度的核武器已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道路有多长? 从20世纪70年代秘密进行核试验,到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再到1998年进行大规模核试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北约特别的核机制框架下,冷战中德国曾拥有可观的战术核打击能力。冷战结束后,这种能力并没被剥离,但一度受到了削弱。不过,伴随着欧洲防务局势因俄乌冲突变得紧张,德国的战术核打击系统也开始得到加强和革新。冷战时期在北约组织的战略计划中,德国将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交战的主战场,因而虽然德国并没有自己的核武器,却长期保留着一支具备战术核武器携载能力的攻击机部队,它的任务就是战时投掷由美国提供的战术核武器,  相似文献   

14.
《午夜前的五分钟》(Five Minutes to Midnight)是美国摇滚乐队“男孩女孩”的一首经典情歌,但是在核武器领域,它却更多意味着“梦魇”,因为这是核武器“毁灭倒计时”嘀嗒声的象征。尽管冷战的阴霾已经散去20余年,但在世界上的拥核国家中,美国和俄罗斯仍然保留着高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这些部队能在受领指令几分钟内发射核武器。另外,英国和法国也拥有一些低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虽然发射核武器所需时间比美俄要长,但是这些部队均是已部署的作战单元。  相似文献   

15.
文威入 《环球军事》2013,(22):24-25
10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加入新西兰等国为控诉核武器的非人道性以及呼吁不使用核武器而在联合国发表的《不使用核武器公约》。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参加此类涉核条约。此前,国际社会曾多次发表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共同声明,但日本均以美国“核保护伞”等为由,拒绝在声明上签字。而此次确认声明对日本不具有约束力后决定签字,作秀意味明显。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开了一份题为《伊朗:核意图和能力》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报告不仅与美国政府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正在坚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布什总统去年10月17日关于伊朗核武器计划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刘央瑞  张健  亓鸣 《环球军事》2008,(14):50-51
时下,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火炮“食粮”的炮弹,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全,性能优。尤其是步人新世纪后,世界各国着眼于未来战场需要,在努力改进火炮性能的同时,采用以弹药创新为主的方法。使得一种发射平台.具有了多种弹药的发射能力。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能在一种火炮上发射多种弹药比单纯发展火炮更直接、更合算,所产生的军事效益更加明显。除了传统的弹药以外,这些新型火炮“食粮”具有灵活性、经济性、快速性等新特点,在炮兵装备发展中极为活跃,使得21世纪火炮“食粮”向着远程化、大威力化、高精度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以来,美国对其核政策进行了相关调整,这必将对世界核军控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一、美国核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承诺不对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2010年4月6日,美国公布新的《核态势报告》,调低了对传统大国之间核威胁的评估,认为全球“核大战的危险变得遥远”,  相似文献   

19.
周伟 《现代军事》2010,(3):76-78
2009年.美国首次提出无核世界口号,再次启动美俄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但未达成最终协议。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正式建立全球打击司令部等一系列措施对核力量的发展与运用政策进行了调整.对现役核武器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进一步推动了核库存管理技术开发和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迟了一些核武器开发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竞选时奥巴马提出“追求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构想,并表示将把核裁军作为任内的重要工作。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拥有最先进核武器的核大国而言,确定如此宏大的目标,暗示着必须大幅度调整自己的核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