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适应指挥控制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快节奏作战的新型指挥控制方式。文章在明确自适应指挥控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自适应指挥控制的基本特点,描述了自适应指挥控制的运行过程,提出了实现自适应指挥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信息网络对自适应指挥控制的重要影响,通过EINSTein系统建立了基于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自适应指挥控制模型;仿真演示了自适应作战的典型过程,获得了兵力毁伤仿真实验数据;通过运用兵力损失交换比理论,分析了自适应指挥控制的作战效益。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指挥控制能在交战对手单方面强化自身内部组织时,增强自身的作战组织性,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它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型指挥控制方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兵作战依托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已经将防空兵各个作战要素联结到了一起,初步具备了网络化作战的雏形.而恰当的指挥控制方式是实施高效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剖析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给指挥控制带来的新特点,而后构建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指挥控制方式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的指挥控制方式是自适应指挥控制方式.并研究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实施自适应指挥控制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在机理以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是航天力量运用体系的神经中枢,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航天力量运用活动实施指挥、控制的基础。提出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从体制、机构设置、指控关系等角度对航天指挥控制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可为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客观要求,运用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编队作战指挥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CAS理论的海上编队作战指挥优化控制结构模型,并给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编队指挥所的作战指挥决策流程,从而为有效构建信息化编队作战指挥体系、提高作战指挥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指挥控制建模是联合作战仿真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指挥控制战前准备阶段和作战实施阶段各流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指挥控制建模具有的六类区别于其他作战实体建模的特点,阐述了指挥控制模型在感知、评估、决策、学习和知识库上的功能需求;在分析传统指挥控制建模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Agent技术实现指挥控制建模的基本构想,设计了Agent模型的框架结构,并对模型的知识库、态势评估、决策和学习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说明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综观作战指挥史的沿革,指挥可分为混沌指挥、有序指挥和复杂指挥。不言而喻,混沌指挥是指原始部落之间那种模糊、不明确的指挥方式,有序指挥是指冷、热兵器时期,乃至机械化战争时期遵循固定规律的指挥方式,而复杂指挥则是为了满足信息化战场的需要,而采取的自适应指挥。混沌指挥是一种随机指挥,无模式、无组织,有序指挥则导致程序化、死板化,而复杂指挥是自我调节型的指挥方式,高速、多变。由此可见,混浊和有序都将被信息化作战指挥所淘汰,只有“复杂自适应”才是信息化作战指挥发展的方向。一、“复杂自适应”的突变现象是信息化作战指挥的…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以系统认知观为方法论来挖掘指挥与控制的本质和机理,阐述了理解与认知对指挥与控制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从火力对抗效果和作战方式角度剖析了指挥与控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分析了指挥与控制的功能和要素及内在本质,总结了当前指挥与控制发展的宏观模式,对于准确认识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指控变革和提升军队指控装备研制的效能,以及提高指挥人员指挥作战能力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指挥控制信息交互的有歧义、不同系统之间无法共享等缺陷,提出了基于XML的指挥控制信息交互方式,建立了基于XML的指挥控制信息交互模型结构,阐述了信息交互的内容、模式和交互机制,重点探讨了指挥控制信息交互的模式.根据指挥控制信息的分类和具体内容,定义了信息交互的C2IE-XML模式,并详细定义了该模式中的头元素和内容元素,内容要素中详细阐述了命令要素.该模型为指挥控制信息交互建立了基本的规范,也为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网电军事能力的出现,要求将网电设备、网电资源、网电运用、网电进攻、网电防御等有效地整合,以提高网电资源的利用和网电作战的高效性,这必然要在网电作战中引入网电指挥控制技术。本文首先对网电指挥控制的基本任务、基本特点进行描述;然后把网电指挥控制与传统作战指挥控制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提出网电指挥控制体系的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