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第十总体设计部(简称航天科工十院十部)是我国航天产品三大总体部之一。1970年9月在北京批复组建;1971年2月移址遵义市正式成立;2006年8月从遵义市搬迁到贵阳市;2015年2月,正式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第十总体设计部。国之利剑,浩荡红旗。50年来,十部的建设者们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历经半世纪砥砺奋斗,先后完成五个系列、多个重点型号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任务,其中,五个型号产品先后在1984年以来的盛大阅兵式上扬威亮相,成为捍卫世界和平、守卫祖国蓝天的坚强盾牌。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12,(6):F0002-F0002
2012年5月10日-1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隆重召开重组后的第一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西安航天华迅公司北斗芯片销售创历史新高,累计获得北斗模块订单已超万套,市场占有率已跃居行业第一,预计全年北斗模块出货量将达到去年的三、四倍。出色的成绩背后,是华迅人孜孜不倦的顽强拼搏,是华迅人报国圆梦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
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简称指挥自动化中心)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内部从事C4ISR技术的专业优势资源整合而成,是航天科工四院指挥信息系统总体单位及核心技术研发基地。指挥自动化中心是中国航天工业系统内专业从事指挥自动化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在指挥信息系统总体技术及核心技术领域、装备信息化领域已达到国内领  相似文献   

5.
正航天科工第十研究院的前身是第七机械工业部061基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是一家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航天厂所支内建成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50多年来,科工十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丰富航天精神,为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发展征程中,科工十院将大力弘扬航天精神,艰苦奋斗、勇于登攀、迎头赶上、不负重托,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一流的航天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排名不分先后)■副理事长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珠海振戎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滨湖机械厂中国舰船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海鹰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营第123厂■理事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红华实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O二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一O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O六一基地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船…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 司领导刚刚参加完国防科技工业工 作会议,立即于2005年1月22日, 在北京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怀柔培训 中心,由党组书记、总经理殷兴良同 志向准备参加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 六次工作会的各院、局、基地、直属 单位及较大规模所级单位领导,共 计200余人,详细传达了《2005年国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始建于1970年,现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0亿多元,是集航天自动控制技术、伺服技术、惯性技术、集成测试技术和空间环控系统技术专业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科研生产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六所(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6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航天科工集团的特种材料及工艺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民用新材料产业化等工作。"十二五"以来,在军队装备管理部门、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等上级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在集团公司和三院的正确领导下,该所全体干部职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科技强军,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核电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浙江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责任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沈阳东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北京蓝天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营建中化工总公司中核集团公司第二研究设计院中核集团公司二0二厂中核集团公司五0四厂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南华大学新时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公司四0四厂北京理工大学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转民》2006,(6):F0003-F0003
航天兰天达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海鹰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以清洁能源、环保产品为主,重点针对生物处理设备、二次补气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等环保产品和设备,以及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机电产品和设备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三部)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4月26日,是我国重要装备产品的核心研发单位,承担相关产品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试验验证以及服务保障,拥有1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的创新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长江学者工作站。先后培养了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50多名国家的、省部级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航天人才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3.
小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相似文献   

14.
<正>1978年,八五一一研究所在南京诞生,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1983年,所的专业研究方向明确为从事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研究;1996年,被明确为航天电子对抗技术总体研究所;1997年成为"航天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试验检测中心";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军工核心保留层单位;  相似文献   

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潜地固体弹道导弹巨浪一号首飞成功3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方向明及有关部门领导,四院院长刘石泉、党委书记杨西玲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的家属,部分当年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老专家及院属各单位职工代表4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追忆分享30年前巨浪一号"咬龙"出海,雷震海天的荣耀与自豪,共同传承弘扬老一辈航天人留给航天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务院国资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出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选送的"基于移动终端和区块链的云端营销平台"成功入选。据悉,航天科工基于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运用移动终端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平台,创新性地将市场营销业务推向了"云端"。云端营销平台通过有机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需求、成本、服务等企业资源和营销手段,着力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客户群体、激励销售人员、转变营销方式,如今其作用已逐步显现,受到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7.
六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航天系统三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下属三个研究所、两个制造厂、两个总公司和三个保障单位,现有员工五千多人。四十多年来,六院共研制出了70多种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发动机数千台(套),成功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1995年获得了中国航天领域“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并于2000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六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利剑,护我苍穹热血三线,壮美航天!公元1965年,黔北高原,雄关漫道,苍山如海,红旗猎猎。来自五湖四海的拓荒者,以艰辛、血汗、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三线创业之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的前身——○六一基地在巍巍高原的群山深处拔地而起,为我国防空武器装备战略大后方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6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开局之年访央企"节目播出了对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的专访——商业航天火箭、卫星物联网…今年航天大事有哪些?中国航天科工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历经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位居全球防务百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服务于国防、科学探测领域之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12,(11):26-31
小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