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光纤陀螺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方法,对干涉型光纤陀螺(I-FOG)、谐振型光纤陀螺(R-FOG)和受激布里渊散射型光纤陀螺(B-FOG)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主要优缺点及其改善性能的途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纤陀螺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泓 《国防技术基础》2010,(3):41-42,50
光纤陀螺作为惯性技术的核心器件,已经逐渐成为陀螺市场的主流产品。本文根据光纤陀螺的特点介绍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调研了光纤陀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光纤陀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船用光纤陀螺罗经已具备较高的综合性能,是船用罗经的最新产品形式,成为近年来国内航海导航领域关注的热点.因此,首先在简要回顾船用陀螺罗经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船用光纤陀螺罗经不同于传统罗经的新功能特点;然后,从惯性器件、系统控制技术、整机设计技术三个方面,对船用光纤陀螺罗经技术的发展进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光...  相似文献   

4.
光纤陀螺仪(FOG)技术及发展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当前惯性导航领域一门新型技术光纤陀螺仪(FOG)的基本原理、类型及两种典型光纤陀螺仪的结构,分析了光纤陀螺仪的误差及消除误差的方法,通过介绍光纤陀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光纤陀螺实用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光纤陀螺仪与其它光学陀螺相比具有的优点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GPS/FOG组合导航系统自适应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GPS姿态测量系统导航的特点和光纤陀螺敏感角速度范围宽、启动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光纤陀螺辅助GPS导航的方法,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设计了组合导航算法,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光纤陀螺辅助GPS导航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分析的光纤陀螺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光纤陀螺的噪声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光纤陀螺信号滤波的方法,采用基于S te in无偏似然估计原理,对光纤陀螺信号进行小波阈值除噪,从而达到抑制光纤陀螺中存在的1/fr噪声和白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小波滤波的方法对于抑制光纤陀螺中的噪声,提高信噪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光纤陀螺基本原理、分类、性能特征、主要关键技术.介绍了提高光纤陀螺综合性能的方法措施.并结合军、民两大领域的应用,分析光纤陀螺的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机漂移是影响光纤陀螺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光纤陀螺静态漂移测试信号,利用Allan方差法对光纤陀螺随机漂移误差进行了分离和辨识,并分析了系数拟合过程中最小二乘法的病态矩阵问题。最后探讨了利用AIC准则和长自回归法建立光纤陀螺随机漂移ARMA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对光纤陀螺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光纤陀螺信号静态漂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迭代标定方法,可以精确地补偿光纤陀螺的标度因数和安装偏角误差.考虑光纤陀螺标度因数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了BP神经网络进行温度补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温度变化特性是光纤陀螺惯性系统正交校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了一种有效地消除输入轴失准角测量误差的测试方法;对三只椭圆环结构的光纤陀螺进行了输入轴失准角温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只椭圆环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分布比较集中;此外,椭圆环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随着温度变化呈非单调的曲线变化,高温过程的变化速度相对较快。该结论对光纤陀螺环制作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测试依据,并有助于惯性系统正交校准的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导热微分方程出发,建立了光纤陀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稳态温度场和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利用铂电阻测温电路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两者相对误差小于3%,证明仿真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和有效的。针对光纤环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对光纤陀螺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光纤陀螺在25℃环境中稳定工作时,稳态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光纤环最高与最低温度差为0.05℃,较优化前的0.19℃减小了73.7%;将陀螺置于60℃环境且处于非开机状态时,10min瞬态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光纤环最高与最低温度相差0.11℃,较优化前的0.19℃减小了42.1%。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三轴光纤陀螺组合技术方案的光路和电路结构,设计了一种三轴光纤陀螺时分复用方案,对比了试验样机分时与不分时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锁相放大器参数选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干涉型去偏光纤陀螺系统中应用锁相放大器进行信号检测,可使系统阈值达到0.1deg/h,零漂达到0.4deg/h.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延长车载惯性平台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稳定精度,在原有平台机械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光纤陀螺代替原有的挠性陀螺作为惯性平台的敏感元件,并重新建立了平台系统稳定回路的数学模型。仿真研究表明该数字稳定回路具有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能够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经实验验证,该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系统已实现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弥补传统光纤环本征频率测量方法中方波调制存在死区的缺陷,提出正弦波调制的本征频率测量方法。对正弦波调制下的光纤陀螺输出信号进行分析,得到二次谐波幅度与调制频率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计算抛物线顶点即可求得本征频率。依据该原理对已有的光纤陀螺进行升级改造,研制了一套本征频率测量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达到1×10-5的测量精度,是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光纤环本征频率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光纤陀螺在导航和制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军用导航和制导系统的陀螺仪目前已经历了机械陀螺、静电陀螺、惯性陀螺、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等4代,其中光纤陀螺是激光陀螺中的一种,它有许多其他陀螺无法取代的独特优点,如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启动快、精度高、动态范围大、无运动和磨损部件且传输损耗低、寿命长、耐冲击、抗电磁干扰、无加速度引起的漂移,不需考虑测量仪器与被测对象的相对位置,可靠性大大优于任一机械陀螺和激光陀螺等。因此,光纤陀螺在近中程导弹、舰艇和潜艇、反潜武器以及卫星和宇宙飞船等航空航天、航海及兵器等领域中用途最广,是对目标监视和检测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光纤陀螺的小型化,从其核心光路部分入手,提出了采用0.85μm波长方案,并对0.85μm波长光学元器件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工作机理,进行了光路元器件的小型化;结合相关技术对光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光路小型化。经验证,光路小型化后能满足系统应用的要求,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对光纤陀螺工程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般强跟踪滤波算法(STEKF)在光纤陀螺动态输出滤波过程中存在跟踪效果不好的缺陷,分析推导一种新的强跟踪滤波算法(ISTEKF),使其能够克服原先算法存在的缺陷,并利用光纤陀螺动态输出数据进行仿真验证,滤波结果表明ISTEKF算法能够达到很好的跟踪效果,且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12,(5):17+19+21
正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光纤陀螺(ZL200610171588.2)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光纤陀螺,由光学表头和电路信号处理部分组成。该发明的应用实现了我国惯性器件和惯性制导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解决我国新型战术导弹快速反应、机动可靠、精确打击以及小型化等综合性能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武器快速精确打击能力,促进我国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动调陀螺转子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的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以某型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动调陀螺为对象 ,在实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故障仿真与实际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动调陀螺故障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并为陀螺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