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里根在去年三月提出要研究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简称‘反导’)系统。这一建议激起了美国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去年二月,美国政府委派专门小组到欧、亚大国游说,解释美国的意图,争取得到支持。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引起的?实质是什么?先进反导系统的技术可能性如何?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秀川 《政工学刊》2012,(12):24-25
信息网络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凸显和人们利益观念的强化,给军(警)民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军(警)民关系?如何预防和处置军警民纠纷?如何发扬光大我军文明之师的形象?下面发表的两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希望军队的政工干部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多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第101空中突击师是美国陆军的王牌师,有“地面战先锋”的美誉,绰号“啸鹰”(Screaming Eagles)或“鹰师”(Eagle Division)。从2月27日开始,该师奉命从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大本营开赴1.1万公里外的科威特。对于该师1.9万名官兵来说,这次为开展“倒萨”备战行动而进行的“全体大搬家”整整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才逐渐结束。目前,“倒萨”战争似乎一触即发。面临即将爆发的战争,这些美国大兵们的情绪到底如伺?这么多的官兵和设备如何送往海湾?金·德魏尔跟随一絮满载第101空中突击师官兵的客机,从美国飞到科威特,切身体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空中之旅。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月21日,美国海军从其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一艘巡洋舰上发射了一枚"标准-3"型导弹,成功击中一颗距地球表面200多公里高的失控卫星,从而将演绎了无数遍的《星球大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美国此举意图何在?对国际安全特别是太空军控有何影响?美国的太空战能力究竟如何?太空攻防又有哪些手段?为解开这些谜团,本刊特刊发一组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专武干部队伍的状况如何?有什么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成都、重庆、绵阳、乐山、遂宁、攀枝花、万县等市、地的部分县(市、区)、乡(镇)、厂矿企事  相似文献   

6.
段祥军 《国防》2004,(12):39-39
组建民兵信息战部(分)队是一个新课题。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究竟应当建哪些类型的部(分)队?这些部(分)队在作战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就此谈点浅见。(一)电子战部(分)队。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等作战单位。电子侦察分队通常包括雷达侦察和通信侦察两个作战单元。雷  相似文献   

7.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特种作战指挥部(AFSOC)功不可没,这是一支海陆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多功能特种部队。每次军事行动中,它都冲在最前面。它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尽管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但是这支精英部队依然鲜为人知。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又是如何进行训练的?这些都还是谜。  相似文献   

8.
从DD-21到DD(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海军DD-21对地攻击驱逐舰发展计划将重新命名为DD(X)计划,该计划将发展一系列战舰,以满足未来各种作战需求。这个消息在美国的政界,军界和工业界激起轩然大波。DD-21驱逐舰为何更名?它将何去何从?这件事对美国的造船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界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所谓“驼峰空运线”,是指1942年春,美国为了把抗战物资送到中国,开辟的一条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峦,再到中国昆明的空中走廊。该走廊在以后几年间,不但是中国获取国标援助唯一的一条运输线,而且是二战期间后勤运输史上最艰难的航线。其重要性和困难程度不言而喻。然而,这条驼峰空运线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辟的呢?其困难程度到底怎样?执行空运任务的美国空运队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完成任务的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新军事战略渐渐浮出水面,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的名字也开始频频见诸各大小报刊。这名79岁的“五角大楼老人”俨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美国甚至有不少媒体将安德鲁·马歇尔称为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教父”。马歇尔究竟是何许人也?风头为何如此健盛?他与美国新军事战略到底有怎样的纠葛?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蕴藏在马歇尔传奇而神秘的的经历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军人的队伍中,尽管女性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这一比例一直在上升中。每年11月11日美国退伍军人节这天,全美各地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退伍军人的队伍中,自然少不了退伍女军人的身影。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来说,她们脱下军装前在反恐战争前线的生存状态怎么样?战争会给她们留下什么样的人生印痕?她们目前的社会地位、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相信很多读者对这些话题都十分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与一些外国政府进行磋商,考虑在未来几个月内释放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监狱里的一些外国囚犯。日前,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共关押约660名“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嫌疑分子,他们分别来自42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期间被俘获的。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囚犯当前的生存状态如何?负责管理他们的监狱警察感受如何?负责给他们以精神安慰的牧师们的心情怎么样?美军都从他们身上挖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情报?要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跟随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尼科勒·高迪亚诺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3.
自阿富汗战争大局已定,自今年1月29日美国抛出“邪恶轴心国”之后,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美国要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要对伊拉克动武。美国打伊拉克的作战计划不断被媒体披露。最近,美国总统布什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亦越来越出言强硬,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针锋相对,并不退让。第二场海湾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场战争何时爆发?美国如何发招?萨达姆又如何接招?世界各国对此如何应对?海湾战火将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世人正拭目以待。 美国打伊似乎是铁板钉钉 美国要拔掉“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和  相似文献   

14.
何慧 《军事史林》2006,(1):24-28
1969年中苏之间一系列的边界冲突不仅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苏关系恶化达到顶点的标志,而且也是影响未来的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1969年是尼克松上台执政的第一年,也是他探索对华政策的关键时期.美国对中苏冲突的反应如何?中苏冲突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最新解密的一些档案,通过了解美国对中苏冲突的认识过程,尝试找出中苏冲突与美国对华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他的杰作。詹天佑是中国的铁路之父,这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之前,曾经是一名中国海军的见习军官,他还参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中、法马江之战。在中国清政府海军的“扬武”号巡洋舰上,詹天佑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与入侵中国的法国海军舰队进行了殊死的激战,当时许多报纸都报道了詹天佑的英雄壮举。留学美国学习土木和铁道工程专业的詹天佑是怎么成为一名海军军官的?在马江之战中,他是如何表现的呢?说起这些往事,我们还得从19世纪70年代讲起。  相似文献   

16.
自美国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路边炸弹便成了驻伊美军的梦魇。据统计,美军目前在伊拉克伤亡人数的60%以上是路边炸弹所为。其阵亡的最高军官(死前为中校,后晋升为上校)也是命丧路边炸弹,而为了对付这些“路边杀手”,美国甚至准备派出一位中将专司此职。路边炸弹给驻伊美军造成的麻烦由此可见一斑。那么这些路边炸弹是谁制造的以及怎么制造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蒙哥马利·麦克菲特的笔一起来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7.
特种部队,美国称为特种作战部队,遂行其任务必然需要特殊的装备和特殊的手段。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特殊的车辆,而对这些特殊车辆的名称及简称叫法不一,有比较广泛的选择性。富尔维奥·比安希(Fulvio Bianchi)将带我们去见见各式各样的“快马”。你准备好草料了吗?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冷战期间,美国出于军备竞赛和争夺技术领先的需要,提出过许多超燃冲压发动机及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如先进战略空射导弹(ASALM)、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弹(SCRAM)、高超声速研究用发动机计划(HREP)、国家空天飞机计划(NASP)等。这些计划虽均中途夭折,但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推动了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仅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中心在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独立报》8月16日报道,经过近两年的秘密跟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与泰国警方8月12日深夜联手出击,一举抓获在逃的“东南亚本·拉登”——双手沾满巴厘岛爆炸案鲜血的汉巴利和他的马来西亚妻子。这名“基地”组织在东南亚地区的最高战略家,东南亚“伊斯兰祈祷团”的行动首领究竟是如何落网的?美国CIA特工和泰国警方披露了长达两年的抓捕汉巴利行动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6,(6):41-42
4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至此,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稳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为了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作了哪些积极的努力?美国是如何调整对华战略的?布什政府为什么会积极地调整对华政策?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