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中国对抗击日本法西斯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同盟国要求中国派出大量军队占领日本本土,以显示战胜国的威慑力量。然而,蒋介石不顾民族利益和国家的尊严,把准备进驻日本的中国占领军和大量战备物资调到反共的内战战场上。最后作为战胜国最重要体现的中国军队进驻日本成为泡影,这使得中国对日本的管制缺乏威慑力和强制力,也使得后来中国试图限制日本并要求其彻底反思战争罪行的愿望没有实现,而这些都给今天的世界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连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闹剧不断”:先搞了所谓的“夺岛”军演,又对钓鱼岛进行了“申遗”,甚至捏造“中国军舰火控雷达照射日本军舰”,企图抹黑中国形象,误导国际舆论,掩盖其在钓鱼岛问题上单方面采取的种种挑衅行动。面对日本的种种小动作,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可以说在国际舆论上,日本没占到什么便宜。不难预料,如此种种“闹剧”,日本还会继续。因为日本新一届内阁充斥着鹰派和右翼人物,安倍政府的上台,主要靠保守民族主义势力的支持,要在今年参议院大选中获胜,安倍就不可能在钓鱼岛问题的态度上有一印\十度的大转弯。相反,他甚至还会在国民面前展示“强硬”。然而,安倍能否让民众满意,在首相的位子坐稳,不仅要看其在政治舞台上的“演技”,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能否提振日本长期低迷的经济,让国民切实得到实惠。所以,虽然安倍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可面对消费低迷、生产不振和失业率上升等烂摊子,真若与中国兵戎相见,却要冒巨大的风险。同时,日本幻想抱美国的“粗腿”抗衡中国,也是—厢情愿。  相似文献   

3.
日本1895年掠夺去台湾、把台湾变为其殖民地后,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不断膨胀、侵略中国的步伐逐步升级.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又对中国大陆发动全面侵略.  相似文献   

4.
1944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失去战略主动权。由于美国海空军的打击,日本本土与南洋群岛日军的海上联系已濒于断绝。在中国战场,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在1943年一年中,与日本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展开了激烈空战。美国空军的活动范围逐步由中国西南部扩展至东南地区,也对日本至南洋的海上运输线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大本营为挽救其孤悬南洋的“南方军”,决心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并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的大陆交通,以建立起联系南洋的陆上通道。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全民奋起。一些败类却沉渣泛起,卖国求荣。在日寇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等地建立了一个个伪政权,为其主子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充当帮凶。本文概略记述了这些伪政权的建立、演变和覆亡,借以揭露汉奸的卖国罪行和日寇“以华制华”的图谋。“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  相似文献   

6.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新近发现4本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出版的侵略中国的"写真集".这些"写真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也是对当前日本极右势力否认历史上曾疯狂侵略中国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7.
珍珠港事件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日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美国为击败日本,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中国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打败日本,并利用美援扩充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两国三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他们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则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本和中国正在东海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争执不下。这种纠纷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里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美国——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军事超级大国——表示其正向该地区转移外交政策目标之时。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内阁会议于7月28日通过2000年度防卫白皮书──《日本的防卫》,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警惕中国军事动向”的内容。它详细谈及了中国导弹的数量和部署情况,介绍了中国海军舰艇和海洋调查船“非常活跃”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强调中国的中程导弹“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纳入射程”。 日本此举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究意谁更值得警惕,要靠事实说话。 军事观察家指出,战后50年,日本已经建成军事技术大国,表面上看其军备体制规模较小,但实际军事实力则仅次于美国,某些特定的领域与美国持平甚至超出美国。另…  相似文献   

10.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在华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外国在华驻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其侵华兵力最高额达到200多万人;英国先是撤走了在中国内地的驻军,继而又丢失香港,驻港英军也变成乌有;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卷入战争,与中国结为同盟,其在华驻军的数量大增,驻军性质由侵略者转变为与中国并肩抗击日本侵略的盟友;苏联没有正式在华驻军,但派来了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这个国家,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为增强,并开始以朝鲜和中国为侵略目标,推行其“大陆政策”。从1894年到1905年前后十年时间里,日本先后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中国台湾发动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把朝鲜全境和中国的台湾省及琉球群岛占为其殖民地,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则直接跟日本在华特  相似文献   

12.
国际评论认为,在近期中日围绕钓鱼岛的对峙中,日本完全处于劣势。面对中国打出的军事、经济组合拳,日本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因而,日本学者认为:“此次由岛争引发的对立可能进一步推动日本社会的右倾化趋势。在无力应对来自中国的武力施压,日本则可能在强化军备的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3.
章骞 《现代舰船》2011,(12):40-43
中国驱逐舰忽而冲向"伏龙芝"的前方,猛然又迂回到其右方。即便是当时正在空中拍摄的本人,也好几次禁不住在心里发出‘危险!要撞上了!’的呼声。中国舰艇几乎贴近到"伏龙芝"的身旁,对其发出威吓……——日本著名空中摄影师柴田三雄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把侵吞中国作为其即定国策。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期,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在政治上宣扬所谓:排除欧美列强侵略中国及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渗透,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外,在经济上也积极备战。他们通过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实行经济军事化;对其占领区殖民地实行殖民掠夺等方法,为其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日本、韩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水平同中国在一个起跑线上,某些领域甚至还不如中国。但他们只用了15至20年的时间,就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供给能力,并使其国防工业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韩两国国防工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模仿过程中注重消化和吸收,较快地建立了国防工业的自主创新体系。一、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没有设立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兵工厂,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任务和全部生产任务,均由防卫厅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间企业完成。日本军方科研部门的力量和水平非常有限,其技术研究本部共…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当代海军》2000,(5):33-34
今年4月20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悄悄建立了一座高约50公分、宽35公分的小神社,并计划定期参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愤然指出,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日方迄今做出的郑重承诺,姑息放任右翼分子是对中国领土的肆意践踏。而日本外交部官员竟然胡说“尖阁诸岛l即钓鱼岛)”是属于日本的,日本政府不认为其1日本青年社)的行为是非法的。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日本右翼分子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呢?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军事地图对一国安全的重要,并有预谋、有组织地对华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侦察与盗绘。最初,日本通过秘密派遣军事谍报人员收集西方国家和中国绘制的中国地图,再辅以考察民情、采集信息等形式对这些地图加以详细标注、编辑,进而获得兵要地图。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速了对中国的盗绘,并赶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基本绘制完成了"清国二十万分之一图",为侵华日军提供了重要的"导航"装备。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组织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人员专业化的第一次临时测图部,使盗绘地图的精度提高到了"五万分之一"。其所盗绘的地图不仅成为侵华战争的前锋,客观上也成为其推行殖民统治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开始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力抗击日本侵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并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5,(1):37-38
随着小泉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上的高层互访几乎停滞。“中国威胁论”出笼,使中日关系逐渐蒙上军事色彩。日本极力谋求“常任”席位,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的举动考验着中国外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予以把握,并时刻准备应对更严重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中日关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请看,本刊综合《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编辑的这篇“时事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