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窗     
泌阳以劳养武减轻农民负担河南省泌阳县人武部围绕减轻农民负担这一主题做文章,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先后创办了“招待所”、“香菇种植场”等以劳养武实体,达到乡武装部有劳武实体,村民兵连有劳武项目。截止目前,已有大路庄、沙河店等6个乡不再向农民提留民兵训练费。县武装部每年拿出劳武企业收入的50%用于征兵和民兵训练,有效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登这一组以劳养武活动的报道,从一个侧面生动说明:要搞好民兵工作,加强民兵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保障。有实力,才能组织民兵开展活动;有活动,民兵工作才有活力。各地的经验证明,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是新时期民兵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振兴地方经济,加强民兵建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大措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以劳养武,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中央(1991)22号文件和中办发(1992)13号文件都强调:要坚持劳武结合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劳养武活动。这是我们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的依据。当前,各级人武部门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很好。要坚持以劳养武的正确方向,必须处理好“劳”与“武”的关系,防止出现重“劳”轻“武”,甚至只“劳”不“武”的现象。民兵以劳养武是一箭双雕、一石数鸟之举。人武部门创办的劳武企业和经济实体既应以其效益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又应当以其收益为民兵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益在地方经济,利在武,不仅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出军事效益。开展以劳养武,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防止脱离实际,盲目上马,出现投  相似文献   

3.
以劳养武是我国民兵劳武结合光荣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其根本目的一是要借用“劳”的形式,巩固“武”的组织,通过以劳养武形式,吸收民兵参加以劳养武企业或实体,减少外出流量,提高在位率,并逐步把基干民兵组织建立在劳武企业之中,从而较好地确保民兵组织落实。二是要依托“劳”的阵地,落实“武”的内容,民兵在劳武企业中,人员相对集中,有利于进行军事训练、政治教  相似文献   

4.
1985年以来,常州市政府和军分区遵照军委杨副主席关于“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指示,认真组织民兵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两年,他们在市场疲软的新情况下,坚持从本地区经济特点出发,主动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苦练“内功”,使民兵以劳养武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增强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3年6月28日,辽宁省民兵“以劳养武”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营口市召开。省军区司令员向经源、政委高殿成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乡镇百颗星——老边区路南镇。 早在1984年初,路南镇就形成了“以劳养武”的萌芽。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兵工作一度陷入“人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经费难解决”的三难困境。民兵工作的出路在哪里? 武装部的领导干部深入到民兵中间,联系实际讲体会,分析形势谈出路,使全镇民兵转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只有“以劳养武”才是真正的出  相似文献   

6.
云南会泽县人武部围绕经济办民兵,坚持在结合上下功夫,注重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用兵练兵育兵,大大提高了民兵工作的地位。 他们按照“兵”的组织形式,打出民兵的旗号、亮出民兵的牌子、做出民兵的样子。劳武企业有“民兵采矿营”、“民兵以劳养武冶炼厂”、“民兵采石厂”。在厂矿企业中,有“民兵班组”,“民兵机台”等,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有“民兵巡逻队”、“全矿民兵演出队”、“民兵互关心小组”等。 围绕经济建设用兵。人武部兴办了以老矿山岂兵采矿营为龙头的以劳养武经济实体,集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7.
目前以劳养武活动很火热,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兵工作的“三落实”。总的说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注意。有些单位不从大局和民兵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以劳养武搞成了以劳养“部”、以劳养“嘴”,甚至还有的借以劳养武之名,中饱私囊,以劳养“我”。有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江苏省太仓市入武部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专门开展了“加强民兵以劳养武企业管理”试点工作。试点中,对部分劳武企业进行改制,通过资产重组,将资产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聚。经过调整,一批以产品市场覆盖面大为标志的民兵劳武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全市41家民兵以劳养武实体,去年完成产值2.5亿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长武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坡,陕甘交界处,这里土地贫瘠,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这个县人武部以强兵兴县为目标,解放思想换脑筋,积极创办以劳养武实体。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全县共创办以劳养武实体26个,累计创产值362万元,利润112万元。1990年以来,县人武部先后被咸阳军分区、陕西省军区评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和“民兵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去年,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军  相似文献   

10.
元月24日,中共资中县委书记肖读良,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亚平亲临县人武部了解民兵以劳养武情况,并看望慰问了以劳养武开发公司的全体民兵。 在认真听取了全县民兵开展以劳养武工作的情况汇报后,肖书记强调:人武部要广泛发动民兵,大力兴办以劳养武实体,对于已创办起来的要抓好巩固发展,抓出效益;县委、各乡镇党委要竭尽全力关心、支持这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民兵工作经费不足问题,上蔡县人武部积极发展以劳养武经济实体,变“体外输血”为“体内造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费短缺困扰着民兵工作的开展,这是贫困地区的普遍现象。伸手向上要钱,靠“体外输血”只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12.
以起步早、发展快而扬名全国的常州市民兵以劳养武活动,前几年可谓“默默无闻”。许多人不禁要问:“常州民兵怎么啦?”市场经济大潮涌起,民兵以劳养武在国家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笔者有幸再次踏上这方热土,参加了该市民兵以劳养武观摩座谈会,并实地参观了部分劳武企业和经济实体,耳闻目睹,不由为之感叹:“常州民兵以劳养武风采依旧!”  相似文献   

13.
1985年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视察贵州省遵义地区时,对他们当时从解决民兵活动经费入手,组织民兵开办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以劳养武活动,表示赞赏。指出,这是新时期民兵工作的一条好路子,新路子,并挥毫题词:“以劳养武,富民强兵”。同年,中央下发的22号文件,即把“以劳养武,富民强兵”作为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4年来,在杨副主席倡导,中  相似文献   

14.
江西新余市委、市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民兵工作,民兵活动经费有基本保障。这本是一件好事,却带来负效应:人武干部懒得动脑筋,开展以劳养武工作,全市基层人武部门和民兵组织的以劳养武几乎是“0”。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非生产性开支大大压缩,民兵工作步覆维艰,难以开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余军分区把发展民兵以劳养武摆上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使基层民兵以劳养武在“0”的起跑线上开始,很快步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海城市人武部组织民兵以劳养武逐步实现了基地化。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兴办民兵厂(场)点221个。到今年6月份,全市民兵以劳养武10大基地已初具规模。全市将实现民兵经费全部自给。几年来,这个市人武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改变过去以劳养武中“小打小闹”、“穷对付”的办法,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由过去的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海南省军民积极响应中央军委提出的“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号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富岛强兵”活动。既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巩固了民兵组织,促进了民兵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受到国家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肯定,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历来重视以劳养武工作,把它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富民强兵的大事来抓,列入省武委会的重要议程,给予大力扶持。各市县领导同志坚持把以劳养武作为做好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  相似文献   

17.
云南楚雄州县(市)乡(镇)各级党政部门,把支持民兵以劳养武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有“位于”,计划上有“盘子”,组织上有“班子”,投资上有“票子”从而使以劳养武活动跃上了新台阶。为使民兵以劳养武活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起,我们省军区系统各级人武部门坚持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即主要通过创办经济实体、承担工程项目等解决部分经费,用于民兵、预备役训练和各项自身建设,从而减轻了国家和群众对民兵工作经费的负担。截止目前,全省县、乡、村三级人武部门和民兵组织创办的以劳养武企业和项目普及率分别达到100%、37%和9%,全区90%以上的县(市、区)人武部用以劳养武收益维护和完善了民兵训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号召下,人武系统因地制宜兴起了很多“以劳养武”实体,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兵工作经费不足,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乡(镇)武装部办起的“以劳养武”企业,也因为失去上级人武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大多销声匿迹了。但是,笔者认为,乡(镇)武装部的干部属地方编制,他们在做好  相似文献   

20.
一是领导与“参谋”的关系。基层人武部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自觉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事关民兵训练、整组、征兵、政治教育、以劳养武等一系列民兵预备役建设的重大问题上,武装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