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莫斯科西南区的维尔纳茨基大街100号,人们总会看到一幢高高矗立、格外引人注目的银白色建筑物,常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俄罗斯的"五角大楼",它就是俄罗斯唯一的一所高级军事学院--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军事学院。俄军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  相似文献   

2.
文职人员是俄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现行法律、命令、决议等对这一群体的概念、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行了规定,使文职人员的身份地位和劳动关系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文职人员现行法律地位规定也存在立法不完善、法律定位不清晰、职业规划不平衡、法律监督不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敏 《政工学刊》2010,(3):51-51
事件回放近日,某场站气象台秦某反映:2009年父母想拆掉家里年久失修的一幢泥房(约90平方米)重建,由他们自己和在农村的弟弟共同居住(另一幢约60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分给我)。可是向当地主管部门申请建房时,他们说我(从地方大学入伍)户口不在农村没有分得房子的权利。这样,父母、弟弟三人的宅基地使用(面积150平方米)已超过规定的标准,如要重建,必须拆除另一幢旧泥屋(约60平方米)。秦某有没有权利取得家里分给的房子的使用权,这种情况如何妥当地解决?  相似文献   

4.
走进遵义(散文)范德中/文遵义市子尹路94号,一幢两层柱廊式中西合壁的建筑物,这就是遵义会议会址——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座丰碑,我心神已久的圣殿。1991年盛夏的一天,乘坐吉普车,早发黔之高原上的平坝县,经过长途奔波,挟一路风尘,下午抵达...  相似文献   

5.
新的《民兵工作条例》在总则中专门有一条对民兵的要求,规定“民兵应当做到:服从组织领导,听从上级指挥.掌握军事技术,爱护武器装备,学习政治文化,带头参加生产劳动,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群众利益。”这是国家通过行政法规对每一个民兵提出的要求,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兵,人人都应该自觉实践这一要求,严格按照这一规定规范自己的行动。民兵,是一个军事组织。这个组织有没有战斗力,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看这个组织的成员有没有自觉的纪律,是不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只有每个民兵都  相似文献   

6.
三、公民的兵役义务我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兵役法就是依照宪法的精神,对公民如何履行兵役义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瑞士在保持永久中立性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从1939年到1945年间,瑞士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抽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保证了国家的永久中立。瑞士联邦从16世纪起就确立了永久中立的身份。在《威斯特伐利亚》协议中,就对瑞士的中立提供了法律保证。大家都认同和尊重瑞士这一权利。这些权利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法来保证和实施的。比如,《海牙公约》第5、6条是在1907年签署的。  相似文献   

8.
瑞士人认为,在未来的核战争中,瑞士直接受到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如果邻国发生战争,就有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可能性,因此,瑞士十分重视民防工作。针对核战争可能造成的破坏,瑞士的民防重点放在核防护上。 50年代初,瑞士联邦政府着手计划民防建设。1960年,民防战略计划得到议会批准。当时正值瑞士经济发展的高峰。城市建设也进入兴旺时期。政府规定,一切公共和私人建筑都要建地下掩蔽部,规格由人防部门制定。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民防工作在全国展开。到1963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是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  相似文献   

10.
赵天益 《兵团建设》2007,(12):28-29
50多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一瞬间,石河子发生了沧桑巨变,这座军垦新城,像幻觉中的海市蜃楼拔地而起,她的每一条街,每一幢楼,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座工厂,都浸透着开拓者的心血。伫立石河子街头,每当看到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一对对年轻情侣在林荫道旁诉说情怀,离退休老人在公园广场上打太极拳,我就禁不住想起王震将军,想起五十多年前跟随将军艰苦创建石河子新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对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做出明确规定,为公民维护“阳光权”提供了法律依据。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13.
纽约,美国的象征,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而曼哈顿岛,又是纽约的精华所在。你看:全世界10幢最高的摩天大楼,有6幢在曼哈顿岛上,帝国大厦高度差不多有一华里,世界贸易公司比帝国大厦还高。它们  相似文献   

14.
一幢刚矗立的大楼顷刻倒塌,一座好端端的大桥轰然垮掉,一列奔驰的火车突然出轨,一座紧张生产的矿井骤然爆炸……多少无辜的生命廉价丧失,多少国家资产毁于一旦!当人们痛定思痛冷静地问一声"这是为什么呢"的时候,原因尽管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而几乎每一个事故和灾难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有关领导或当事人的严重失职!  相似文献   

15.
欧洲袖珍国梵蒂冈有支百余人的瑞士卫队,他们身穿古色军服,戴头盔,手持长戟,守卫教廷各建筑物。在罗马教皇参加的活动中。他们寸步不离教皇,保卫教皇和高级神职人员的安全。每年5月6日,卫兵都要逐个向教皇宣誓效忠。重复400多年来的老套式。卫队建于1506年。在1527年5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的  相似文献   

16.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而一些人常常会混淆两者的涵义。其实,它们之间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一、两者的概念不同: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而法定代表人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  相似文献   

17.
在人生旅途中,法时刻伴随着你的成长。公民的责任与权利,在不同的年龄段,法律有不同的规定。 出生与法律资格 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取得了相应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籍资格。我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公民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相似文献   

19.
陈炯 《宁夏科技》1999,(1):46-47
宁夏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海原大地震。宁夏所有地区的地震烈度都在Ⅵ度以上,其中80%以上的面积地震烈度在Ⅶ度以上,根据国家抗震规范规定,新建工程必须要进行抗震设防。设防的目的是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建筑物应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瑞士男人打开家里的柜子,里面枪支、子弹、钢盔、军服,一应俱全。主持人请嘉宾们猜“每个瑞士男人家里必备军用品”是真是假。其实,这题并不难答,瑞士全民皆兵的国防预备役制度是世界上有名的,每个25岁到30岁的瑞士居民,都由政府发给一支步枪、20发子弹和军服,直到65岁才交回。没想到,在座的5位挺有知识的嘉宾,竟有4位认为这是假的,其中还包括一位文职女军官,他们的“论据”也蛮充足: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家,实在没有必要去惹这些麻烦事儿。只有一位女士说这是真的,理由是人家起码应该有一把当时正在主持人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