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2.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四变》等《孙子》佚文,都是《孙子》的早期注释文字.这些文字表明,《孙子》注释时代的开启要远比人们想象的为早.研究这些佚文,不仅可以考察《孙子》的早期注释情况,也对探讨《孙子》成书时代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思考《吴孙子兵法》和传本《孙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迷信的人容易上当。前不久,某城市一名老太太被一男二女骗去算命并谎称其家中灾难将临,需钱物消灾解运。老太太深信不疑,将人民币、美元、港币共计8万余元尽数付出…… 那天,在北桥市场拎着袋装牛奶,刚付完钞票的吴老太突然感到有人从后面拉扯自己的衣服。回头一看,是一个中年妇女,挎着菜篮子,满脸焦急不安:“阿婆,你知道  相似文献   

4.
在我接触明代《孙子》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宝库中,有明一代兵书数量最多,门类最全,其中《孙子》研究最有特色:《孙子》研究著述在兵书中占主导地位。分析一下明代《孙子》文献状况和《孙子》研究大发展的历史原因,将对我们今天继续开展《孙子》研究、发展《孙子》文化,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明代《孙子》文献概况与主要特点 明代有关《孙子》的兵书约有100来种,200多部。通过下面简单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孙子研究在明代兵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它所提出的一些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军事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孙武和其他任何作者一样,不能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佚;后《孙子》者,不佚《孙子》”,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的。其实,后  相似文献   

6.
“孙吴”的名字首见于《史记》一书,那时离“孙吴”生活的时代已有约四百年的时间。我仔细研究了《史记》以前各种资料中“孙吴”(指孙和吴)一词的含义,认为它指的是孙膑和吴起。我认真研究了“孙子”(即“孙大师”)一词出现的地方,得出结论:按照军事论文的传统,这个称呼指的是孙膑。我仔细阅读过银雀山出土竹简、史记、上孙家寨出土竹简有关孙武的记述,认为里面都是些说教性的故事,对研究历史用处不大。关于孙武预  相似文献   

7.
《军事历史》杂志每次发下来,我们这里的同志都争相阅读。就我自己来说,对《历代军事思想研究》栏目的文章更感兴趣。今年的第一期杂志发来后,我把汪柳同志写的《“孙子·势篇”三议》一文读了几遍,感到文字比较通俗浅显,对我们深入学习《孙子》这部古代兵书很有帮助。我们基层的同志。讨学习《孙子》兵法,常常是望而生畏。感到这部兵书文字难懂,读了半天也不明白讲了一些什么。因此,希望《军事历史》在研究古代兵法时能照顾到我们这些初学的同志的理解能  相似文献   

8.
《孙子》篇次问题,宋代以来诸多学者就予以关注。银雀山出土的简本《孙子》,尤其是篇题木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孙子》古本篇次的信息。如何看待简本、传本之间的篇次差异,是一个《孙子》文献学研究的基础论题,对考察《孙子》在古代的流传面貌也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9.
孙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将领和兵法大师。根据对古希腊军事史的研究和凭借军事历史常识判断,都可证明:古代雅典将领米太亚德虽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部《孙子兵法》,更不可能阅读《孙子兵法》,但在孙子写成《孙子兵法》后的若干年内,就把孙子有关的兵法思想付诸实践了。孙子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而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雅典的米太亚德将军恰逢其地实施了一项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的军事思想至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孙子提出的“不对等对抗”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不对称作战”已成为一种新的作战理论,重新认识孙子的“不对等对抗”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孙子“不对等对抗”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中的对抗是灵活多样的。战争是作战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如何夺取和保持优势,最终获得战争胜利,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对抗方法和形式。简单地说,“不对等对抗”就是避强击弱,以强攻弱。“不对等对抗”原理是孙…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孙子利用环境,调动武力,取得胜利,而避免参与直接冲突的方法;第二部分,根据对孙子的这种用兵处事方法的研究,探讨它同战国思想的三种关系。孙子的著述当然包含着多种思想。不过是其中的一使它名扬四海的,是“间接处置”的理论——不失一兵一卒而取得胜利,或全歼敌人。孙子提出了各种实践这种理论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提到环境。所谓环境,我指的是环绕将军和他的部队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具体地形和气候等。我认为,孙子主张首先采取行动,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值班室     
正联勤某分部干事吴李春我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太爱发牢骚,未了任务我会埋怨工作太多、太累,可是清闲下来我又会觉得自己在虚度年华渐渐地,我发现身边的同事都不爱搭理我了,我也觉得应该改一改这个毛病,可与别人聊天时,还是会经常不自觉地发起牢骚来我该怎么办呢?心理专家:吴干事你好,你对待事情总是牢骚满腹,尽管自己也知道危害,但就是控制不住,这属于"牢骚病"的典型现象。牢骚虽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心理,但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影响个人的认知结构,导敢消极、偏激心理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现任赵屯镇司法所助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是校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吴部长常到学校与老师和我们比赛,大家都对吴部长的球技羡慕不已,更对他在球场上的良好风格赞不绝口。我也从那时结识了吴部长,他也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记得1990年夏天吴部长带人去黑山比赛,他把我也带去了,而且不是关键的比赛中有意让我上场锻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孙子·用间>中,孙子将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反间,就是"因其敌间而用之",是一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计谋.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这样解释反间: "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使用反间计的方法,一是用重金收买敌方间谍,使之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让他将我方故意散布的虚假情报当成真情报,从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下面的例子,就是实施反间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2500年前春秋晚期的孙武,以其字字珠现的兵学典──《孙子兵法》,构筑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坚实基础,孙子也因此被历代兵家奉为兵圣。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指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一语道破了孙子军事思想在2000余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今天,孙子的军事思想,仍然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箴言,这也是《孙子兵法》至今昌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孙子兵法)构筑的军事理论体系,不仅包含着战争观、作战指导原则、治军思想以及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而且也富蕴着军事后勤思想。虽然(孙…  相似文献   

17.
《孙子》与《战争论》都是人类军事思想史上举世公认的璀璨明珠。刘庆撰文就两者不同的文化特征作了比较。(一)从著述目的上看,《孙子》强调知战结合;《战争论》热衷于理论建设。(二)从价值取向上看,《孙子》奉“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将帅用兵的理想境界;战争论则以不受限制的“绝对战争”为战争形态的完美形式。(三)从思维方式上看,《孙子》注重整体直观上的把握;《战争论》则从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清人张之洞曾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可见,一部精校精注的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播、研究,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子校释》(吴九龙主编,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合编),是孙子兵法研究会编纂的《孙子兵法大全》之首册。著者在广泛收集资料,吸取历代校释成就,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19.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是“百代谈兵之祖”,是中国历代兵书的经典之作。正如明末兵学家茅元仪所概括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之首,成为历代军事学校考选武举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