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兵学新书》采集各国军政,择精语详,自兵源募选、训练以及布阵运用,下至军事起居、饮食之微,凡军所一切关于军者,无不绘图系说。《兵学新书》揭西国新兵法精理,分叙军制、训练、战法,尤其是对步、骑、炮三兵种合成战法的研究,成为创立中国近代军事理论体系之根本。其在武汉的兵学教学,是《兵学新书》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4日,浙江海宁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纪念我国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逝世70周年,他就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将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人,并同时被海峡两岸誉为“兵学泰斗”和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国防理论体系”之高峰的蒋百里将军。  相似文献   

3.
邵青 《军事历史》2010,(3):47-50
在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下,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研究成果甚丰,颇具时代特色,实现了从传统兵学向现代兵学的转型,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科学的发展,表现出3个主要特点:紧贴实践的指导性、融合中西的时代性和指导功能的多元性。梳理、归纳和分析民国时期学予兵法的研究状况及成果,发掘其时代价值,对新时期发扬光大传统兵学文化、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以及推进新军事变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魏鸿 《军事历史》2020,(3):10-19
宋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高潮期,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文人成为兵学研究主体,文人论兵蔚为风潮。兵学儒学化更为深入广泛,尤其表现在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方面。宋代兵学文献的繁荣并未对军事实践产生积极牵引,个中原因复杂,探讨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兵学以及军事的认识。宋代兵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兵学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军事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军事实践中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各个时代军事主体的“军事文化自觉”。“百家谈兵”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萌芽,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冷兵器形态军事变革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战国中晚期至明清之际,儒学对兵学进行整合进而将兵学完全纳入儒学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一方面为兵学的发展取得了官方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渐迷失,导致中国没有率先完成热兵器形态的军事变革;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近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开始向近代军事文化进行“历史性转型”;20世纪,是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世纪,也是中国催生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世纪。进入21世纪,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军装工业是近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嬗变折射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进程。本文以西方引进的缝纫机与民国时期上海私营军装工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私营军装工业的兴起、发展及蜕变进行考察,以剖析近代西方机械生产工具与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成果卓著。但在这些研究中,有关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制度的情况却不为人所注意,而恰恰是这一制度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二战期间,西方各大国对军事教育和训练十分重视,均建立了较系统的军事教育体系。各级军官一般均要通过军事院校及预备役的培养,而士兵则是通过对平民的军事训练来实现的。发达的军事教育与训练体系保证了部队官兵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同时也使征集的平民有较高军事素养。西方各国很早就建立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军事院校教育体系,注重军事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兵书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培养中国历代军事家、战略家和优秀将帅的智慧乳汁,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以借鉴。但我国古近代的兵书浩如烟海,而且大都比较难读,读者往往难得其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邀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著名兵学研究专家对中国经典兵书进行导读性介绍, 从本期起陆续刊载,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的军事出现了飞跃性发展,从武器装备、军事制度到军事思想都超越了世界其他地区,引领着世界军事的发展方向。这不单纯是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而是各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形态的变革、经济扩张的需求、军事技术的进步、崇尚力争的传统以及神学专制的破除对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兵学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征。与兼有道家和阴阳数术特点的南方兵学不同,齐国兵学倡言虚实用兵之道。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一大批兵学巨子,理论建树丰富,并能以宽广博大的胸怀不断吸纳他人的思想精华,所确立的军事原则和方法统治了鸦片战争前数千年的中国战争史,至今还不断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值得指出是,齐国兵学的形成与发展,直至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兵学的主流,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精兵     
精兵思想是兵学特别是我国传统兵学的重要内容,走精兵之路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在提高官兵素质、改善武器装备、优化体制编制、创新军事理论、营造精兵环境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5.
1999年至2000年,解放军出版社先后推出《军事文化纵横》丛书10册。笔者逐册拜读,好像在我国古代军事文化海洋里畅游,深深感到,丛书的出版是一件开创性的工作。它对军事文化特征的探讨和阐发,对古代兵学精华的挖掘和论述,给人以多方面启示,引导读者从传统兵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人们国防观念的加强。历代兵书,不但系统总结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而且记述了战争实践对科学技术进步,对哲学、文学艺术发展,对文化交流起到的催生作用,甚至许多军事  相似文献   

16.
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条令形成初探周军周兆和军队战斗条令是重要的军事法规,是部队作战、训练的基本依据。历来为各国军队所重视。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条令,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科学总结长期革命战争经验,吸收古今中外兵学精华,依据军队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降,中国军事现代化失误在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误导下,西方以社会全方位转型为前提的军事现代化在中国蜕变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建立现代军事系统,军事现代化置社会整体转型于不顾,以"单骑突进"的错误方式进行运作,并影响了几代人.然而,传统社会结构内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现代化军事系统,这一失误源于对西方文明浑然一体的结构缺乏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8.
克劳塞维茨,著有兵学“圣经”《战争论》,被后世尊为西方兵圣。他一生跌宕起伏、坎坷不平,既有身为亲王副官的荣耀,也有沦为法军战俘的悲哀;既有投身军事改革浪潮的兴奋,也有政治上长期失意的忧伤。但是,无论身处巅峰还是低谷,他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军事理论,从而逐渐形成敏锐的军事眼光和卓越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七亘村之战,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经典之战。战争中,刘伯承通过详查敌情、示形于敌等战术,先后两次在七亘村成功伏击日军,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此战战法运用精妙,将传统兵学文化中"全知料敌""势险节短""虚实相生""因敌制胜"等军事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七亘村之战,不仅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兵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参加编撰《中国古典战略丛书》时,发现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大致在16世纪之前,中国的军事理论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如,早在春秋时期,军事理论名著《孙子兵法》就已问世,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批兵书,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此时就已成为较完整的体系;而西方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军事理论著作。一直到明代前期,中国的兵学理论在世界上仍是比较先进的。但进入16世纪之后,中国的军事理论逐步落后于西方,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被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西方,1512年马基雅维里的《论军事艺术》问世;174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