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备役军官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是未来信息化战争重要的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建设的立足点是为了保证战时出战斗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预备役军官选拔配备和培养的过程中,依照《预备役军官法》的相关规定,制订切实可靠的措施,以战斗力标准为牵引,把好“进口”,畅通“出口”,尽快实现整支队伍向“实战型”转变,迅速提高实战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唐天标 《国防》2005,(8):7-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加整体作战能力出发,使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由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作战指挥为主向技术保障为主转变,由传统“全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民皆兵”向国防人才储备转变,由“后备后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军新的历史使命为牵引,向“同步使用”转变,使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实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预优势互补。备役军官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较三是要与现役军官队伍相匹配。预备役军高,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动员快速的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军事人才”是军事人才学最基本的概念。近年来已出版的关于军事人才的专著共三本:一是《军事人才学概论》(86.8出版,于大清等著),二是《军事人才学引论》(88.12出版,裘克人等编著),三是《军事人才学基础》(91.4出版,阎宝珠主编)。毫不夸张地说,这三本书(以下分别简称《概论》、《引论》、《基础》)堪称是我国军事人才学的“三大基石”。然而,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感到“军事人才”的概念尚需与几位军事人才学对前辈探讨求教。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明确规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进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指明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这样,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了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全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军研究生教育要有所作为,必须及时调整发展重心,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新的增长点,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调整人才教育的发展重心,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是我军军事教育主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性举措,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的特质,并从时代需要和军队实际要求出发,探索并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一、“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基础必须厚实理论知识是人…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中有效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转变”凝聚共识;改革创新,提高实效,为“转变”提供机制保障;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为“转变”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我叫李伟,是河南西平县的民兵。几年前,经双方父母撮合同姨家表妹订了亲。那时我不懂得《婚姻法》。去年底的一天,我从《中国民兵》“恋爱、婚姻、家庭”栏目中读到几篇文章,其中“转变旧观念,宝黛解婚约》和《“董郎”守法送“七妹”》,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明白了近亲婚姻的害处,属违法。我当即拿着杂志去找表妹,她读完文章后,也觉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大山深处的乐丰乡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民兵指挥官,他就是乡党委书记——朱友吉。 30多岁的朱友吉,虽然一身文气,却对武装工作情有独钟。他自担任乡党委书记的那一天起,为了做武装工作的“明白人”,不当“瞎指挥”,把《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西南民兵》、《国防时报》等国防刊物作为自己的教材、民兵的“课本”,很快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内行、再到“导演”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中央军委《关于推进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应试教育”作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界就对“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育应从根本上改变指导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命题.目前,素质教育已被党和国家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之后,八届四次全会又一次明确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源于用人观念落后和制度安排欠缺的“高学历运动”,造成我国人才浪费程度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基层后勤管理条例》和《军需管理规范》,紧紧围绕“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以抓生产、保生活、促稳定为重点,本着“建管结合,双向并举”的原则,着力提高官兵生活水平,部队全部实现了“8661”配餐模式(早餐8个咸菜1个鸡蛋1杯鲜牛奶,午、晚餐6个炒菜两个主菜),实现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的转变。农副业生产效益逐年提高,全部实现了自给有余。基层设施配套齐全,各项制度健全,  相似文献   

13.
美军参联会在2000年发表《2020 联合构想》,将《2010联合构想》中“谋求信息优势”的目标改为“谋求决策优势”,相应的手段从“四个任何(any)”变为“五个恰当(correct)”。即从“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将任何信息送到任何人手中”,改变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将恰当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交给恰当的接收者”,同时压制敌方谋求同样能力的企图。引起这一转变的根本,就在于美军信息系统从“网络”到“全球信息栅格”(GIG,也称“全球信息网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军队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部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抓?这是摆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学习《决定》和《意见》以及多年来的实践,自己探索出了一条适应部队和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即“四三四一”系统工程。所谓“四三”,是指“三个主义”、“三种知识”、“三讲”和“三带”;“四一”是指四个强化、一个高举。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宪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宪法学》课程教学已落后于 2 1世纪人才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在明确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对《宪法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强化理论知识 ,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法理精神 ,以适应人才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后进行的全球军力调整,近来美国加快了军事人才建设并启动了相应的人才战略计划。美国国防部在《2001-2006年人事与战备工作战略规划》中提出:“人才是完成任务的核心……不能把人才视为可以削减的短期开支,而应将视为长期资源,这种资源是我们成功的基础。”概括地讲,如果把美军的人才工程比作一栋“大厦”,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储备机制就是这座大厦的4块“基石”。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对阅读中外将帅传记和军事人才著作有特别的偏好。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输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者国必弱。”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关于将帅的记述和研究倍受垂青。从《孙子兵法》中的将之“五德”,《六韬》中的“论将”、“立将”,《诸葛亮集》中的“将苑”,到近代《韬园文录外编》中的“择将”……;从中国古代《史记》、《汉书》中的将帅传记,到外国近现代的《拿破仑传》、《十九颗将星—一对美国四位名将之研究》,有关将帅的著述恰如群山巍峨,星汉灿烂。每当读到一本好书,笔者常心驰神往,或掩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武部预备役军官的教育管理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单位。一是从随意性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区人武部认真按照《预备役军官法》加强对预备役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转民》2013,(3):13-1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 建议实施“军工企业千人计划”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我区成人高校管理改革应更新观念 ,突出重点。首先应把握“应用性”原则 ,实现我区成人高等教育合理定位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管理改革。确定培养目标 ,优选培养模式 ,扩大实施“联合学分制” ,建立“高中后教育”统一体系。其二 ,突出主体性原则 ,实现教学过程管理改革。管理观念立足于人的主体精神的发扬 ,管理内容实现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管理方法重视激励与自律。其三 ,突出实践性 ,进行考试管理改革。编制、颁布《考试大纲》 ,实现“三定”与“三重” :考核主体二元化 ,途径多样化 ,方法适用化 ,特别重视“两课”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