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改造,“国家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被写入日本国宪法。然而,日本在战败后不久就开始了重整军备的步伐,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其军事实力的发展更是咄咄逼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日本军事战略的关注和对其依附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背景下,美国对其战略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进行了多次认真地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发展。从总体上说,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更具有进攻性,其发展变化将会对未来军事竞争的态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单通道自旋导弹自动驾驶仪回路的变换及其简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准弹体坐标系下设计单通道旋转导弹的自动驾驶仪,给出了弹体坐标系下的自动驾驶仪结构,通过旋转变换,将弹体坐标系下的自动驾驶仪回路变换到准弹体坐标系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换方法的正确性。对变换后的自动驾驶仪回路进行了简化,忽略两倍弹旋频率交变分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简化的可行性,可用简化后的模型在准弹体坐标系下进行自动驾驶仪设计。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基本解法对舰船下方附加翼板后的水压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光体船、附加单翼板和附加双翼板三种情况,在不同的水深下分别进行计算,获得了相应的纵向通过特性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不同的翼板位置、攻角和离船底距离下对水压场进行计算,以优化得到最佳水压场畸变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布式干扰下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概率降低导致跟踪航迹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干扰下分布式雷达网目标跟踪技术。首先将组网各雷达跟踪滤波后的航迹数据上报到融合中心进行时空对准,然后在融合中心对分布式干扰下上报的不同航迹类型进行关联检验,最后对通过关联检验的航迹滤波融合。该技术能提高分布式干扰下目标跟踪航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超声速变形飞行器翼面变形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高超声速翼身组合式飞行器的射程,研究了采用不同翼面变形模式时,飞行器在马赫数3~8内的气动特性和翼面效率。针对典型的轴对称翼身组合式外形,采用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伸缩、变后掠和二维折叠三种变形模式下的外形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来流条件下进行模拟,并对升阻比、翼面单位面积升阻比和操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范围内,变后掠变形模式在宽速域内升阻比提高明显,同时具备优良的翼面效率及操稳特性,其在马赫数3~8范围内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研究成果能对高超声速翼身组合式变形飞行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耦合求解N-S方程和Euler刚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80°后掠三角翼摇滚特性,讨论机翼前缘构型和滚转轴位置对三角翼摇滚特性的影响。N-S方程的离散采用Roe格式和含双时间步的LU-SGS方法,刚体动力学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精度的差分方法,通过交替求解流动和运动控制方程组的耦合策略,模拟80°后掠三角翼自激摇滚的非定常过程。针对转轴安装于上表面的细长三角翼,研究前缘上削尖、下削尖和双面削尖三种构型的翼摇滚特性,分析前缘构型对摇滚振幅及分岔攻角的影响。考虑到上削尖和下削尖构型在翻转后相当于前缘构型互换但转轴位置不同,进一步考察了滚转轴位置对三角翼摇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攻角下,三种不同前缘构型的三角翼均能形成大幅自维持的摇滚现象,其中上削尖前缘的三角翼振幅最大,双面削尖前缘次之,下削尖前缘三角翼振幅最小;攻角增大到30°以后,双面削尖和上削尖前缘的三角翼会发生翻转现象,翻转180°以后维持等幅振荡。  相似文献   

8.
模拟电热杯正常使用、通电过热、正常使用后受火灾作用和通电过热后受火灾作用,获得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电热杯火灾残留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电热杯火灾残留物中的电热丝显微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电热丝的显微形貌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热杯电热丝的显微形貌,可以直观、便捷地鉴别电热杯在火灾前所处的状态,为电热杯火灾原因的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试验测定的汽轮机启动过程中汽缸的边界温度和机内的蒸汽温度,用有限单元法分别计算了两种启动工况下,蒸汽对汽缸的放热系数。这两种启动方式是:汽轮机在低真空下暧机30分钟后启动;汽轮机在冷态下直接启动。计算所得的蒸汽对汽缸的放热系数,可供分析船用汽轮机启动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源干扰环境下机载MIMO雷达的杂波抑制问题,利用预白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MIMO-STAP抗干扰算法——KA-J-STAP方法,首先利用载机平台运动参数、雷达系统参数、干扰方位等先验信息构造相关协方差矩阵,后利用相关协方差矩阵对接收数据进行预白化,对杂波和噪声预置零,对于预白化后的数据空时自适应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未采用知识辅助的算法,所提KA-J-STAP算法在干扰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杂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机载预警雷达探测效能的高低受雷达作用距离和发现概率的影响,在概率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机载预警雷达探测效能评估方法,通过发现概率的概率密度函数求得探测效能的概率分布函数,从而建立了雷达作用距离、发现概率与探测效能之间映射关系,将作用距离的远近量化为探测效能的高低,并以E-2C和E-3B预警机预警雷达为例进行分析计算,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曹庭 《国防科技》2017,38(4):063-067
2016年年初以来,朝鲜先后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核试验,在此背景下,韩国国防部宣布,韩美同意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朝鲜半岛地区风云再起。美韩此举使原本不安的东北亚局势更加紧张,诱发并恶化着东北亚地区大国家间潜存的"安全困境"。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不仅严重僵化了中韩的国际关系,使得原本对峙局面下的朝韩两国局势更加紧张,更破坏了东北亚军事战略均衡,地区"新冷战"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而且在党和军队,在国家和民族精神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开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政治工作制度。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任弼时确立和巩固政治委员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机关;加强党对政治工作的领导,防止对政治工作传统的破坏;建议恢复八路军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保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对我军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聂荣臻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杰出领导人,通过研究聂荣臻关于我国国防科技的地位作用、发展道路、力量管理、发展重点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述与实践,阐述了聂荣臻国防科技思想。回顾总结聂荣臻国防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某型炮瞄雷达识别反辐射导弹的能力,设计了一种面向炮瞄雷达的反辐射导弹识别与告警系统。系统由雷达信号采集终端和信号处理平台两部分构成。信号采集终端在雷达同步脉冲的同步下,负责采集I路视频信号并传送至信号处理平台,信号处理平台在频域实时处理I路视频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反辐射导弹,并发出报警提示。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可以识别出高速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17.
高语罕是中共早期建党建团的参与者,也是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上积极参加中共建党建团活动,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军事上先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第二方面军秘书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投身南昌起义准备工作,起草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并总结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并对战争和政治的上的人心向背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唐克  袁友萍 《国防科技》2017,38(1):082-088
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系统性军事改革,特别是卢武铉政府的《国防改革基本计划2006-2020》,充分吸收先前改革经验教训,通过法制化实现了此后历届政府的继承与坚持,引领着韩军当前及未来的建设方向。韩国当前军事改革在主动适应国际新军事变革发展潮流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在作战思想、指挥体系、编制体制、国防管理等各领域均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致力于实现部队的减员增效和均衡发展,推动自主国防建设,提升应对朝鲜军事威胁的能力。同时,韩军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作战能力受到质疑、军费预算跟进不足,兵源难以为继等系列问题,成为影响韩国军事改革实施进度和最终成效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赵博文  马建光 《国防科技》2017,38(4):008-013
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反制裁之路卓然有效。西方制裁从根本上说是政治目的压倒经济利益,指向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薄弱环节,国防工业是双方制裁与反制裁博弈的重点领域之一。俄罗斯国防工业反制裁的过程是在危机中寻找转机的过程,通过强化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加速国防工业综合体的中层整合、在世界武器市场中主动出击,基本上走出了制裁带来的危机,但未来发展受制于经济形势的影响,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态算法计算了金属桨和碳纤维桨模型的固有频率和位移、应变模态振型,在桨叶表面贴附电阻应变片并进行了应变模态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铜桨和碳纤维桨的前三阶固有频率与计算值相差分别在3%和12%以内;碳纤维桨各阶固有频率均比铜桨要小,应变模态振型相似,结构阻尼前者是后者的4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