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一书,虽托名于春秋初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但并非出自管仲之手。南宋叶适认为:它“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①近人研究认为:《管子》基本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 《管子》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以及自然科学诸方面,在先秦思想史上,是一部极为罕见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管子》一书,相传为春秋时管仲所著,实际上是托名之作。现在流传的《管子》,是西汉刘向整理汇编而成的,原为86篇,后佚失10篇,仅存76篇。《管子》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是我国的一部著名的古代典籍。它保存了春秋时代以齐国为主的各诸侯国的历史资料,其中也有一些记述中国古代边防的史料。笔者拟就《管子》一书所反映出的边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安边境,亲四邻”据史籍载,春秋初期尚有列国160多,春秋晚期只剩下齐、楚、晋、秦、吴、越6个大国和10多个中小国家。齐国原是东方大国,在管仲执政期间,国家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张,先后并吞10国。据荀子说,齐桓公并国35;  相似文献   

3.
《管子》一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所作。但据后人考证,该书并非作于一人,亦非成于一时,而是管仲及其学派的著述总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其基本思想由管仲所奠定。《管子》一书内容驳杂,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领域,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一本百科全书。本文只考察该书中的军事经济思想。一、“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的富国强兵思想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取决于它的  相似文献   

4.
《孙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成熟的兵书,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管子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人继承和发展管仲的思想而形成的,其主要思想均见于《管子》一书,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等内容。《孙子》与《管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就军事经济思想的全面性而言,《管子》较《孙子》有所发展和提高;就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而言,二者有着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5年卒。管仲相齐桓公历四十年,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实现了齐国“一匡天下”的霸业,诚如《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这里所说的“管仲之谋”,其谋是个内客很宽泛的概念,统指凡是有利于齐国强盛的一切战略策略。在其全部战略策略中,治军用战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军事伦理思想中所反映的军人价值观和战争伦理观,集中体现了他“一匡下天”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的统一,军事、政治与伦理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不能不借鉴历史文化遗产。富国强兵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加强这一思想的研究,阐明这一思想的发展轨迹,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简略勾划我国富国强兵思想发展的脉络为宗旨,不揣浅陋,以求行家指教。大家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富国强兵思想的倡导者当推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史记·管晏列传》称:“管仲既任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子特别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  相似文献   

7.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8.
《军事历史》编辑部: 去年《军事历史》第2期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论辽金军事改革的成败》(作者:刘庆)。该文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后,即进行军事变革。”我认为阿保机称帝时间的提法不正确。据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1987年版)第二册第9页载:“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又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80年版)第1035页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辽,国号契丹。”这都说明阿保机是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的。该文说“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而非  相似文献   

9.
“军事人才”是军事人才学最基本的概念。近年来已出版的关于军事人才的专著共三本:一是《军事人才学概论》(86.8出版,于大清等著),二是《军事人才学引论》(88.12出版,裘克人等编著),三是《军事人才学基础》(91.4出版,阎宝珠主编)。毫不夸张地说,这三本书(以下分别简称《概论》、《引论》、《基础》)堪称是我国军事人才学的“三大基石”。然而,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感到“军事人才”的概念尚需与几位军事人才学对前辈探讨求教。  相似文献   

10.
杜预(公元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是西晋初年晋军的高级将领和军事谋略家。史裁其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军事筹略,为西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晋灭吴的战争中战功显赫。史家评说,杜预“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晋书·杜预传》)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12.
地图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古人早就有言。战国时期的管仲在其《地图篇》中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力,此地图之常也。”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对张松大礼相待,让他献出亲手绘制的详细“西川地图”,为后来刘备进取四川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海军一架飞机被美军击中,坠落在一片沼泽地里。负责清理飞机残骸的美军参谋威廉斯上校偶然在  相似文献   

13.
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潮流的形势下,综合国力的较量随之转变为各国间竞争的主要形式。经济作为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基础,其竞争之激烈已趋于白热化。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经济战上。经济战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国家在动员、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采用各种方法阻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经济战理论的鼻祖,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前645年,字夷吾)。管仲活动于春秋中期周室王权旁落的纷乱之世。他担任齐国相国时,为齐桓公所倚重,并辅助齐桓公首登霸主之位。在记述他的言论、活动的著作《管子》一书中,不但阐述了管仲许多  相似文献   

14.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志龙教授新著《武谋文用》,最近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武谋文用》是一本雅俗共赏、颇具实用价值的好书。著者总结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谋略 ,并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使现代人从军事谋略中汲取智慧。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认为 :将帅依靠武力战胜对手是用兵之下策 ;凭借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是用兵之中策 ;而运用智谋取胜才是用兵之上策。孙子把军事谋略上升到了克敌制胜的最高层次 ,可见战争是离不开“谋”的。一个优秀的统兵将帅应该有勇有谋 ,对于将帅来说 ,“谋”显然比“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汽车制造厂退休干部周鼎来信说:我是贵刊一名热心的老读者,从1989年我就订阅《军事历史》。我认为,《军事历史》杂志内容新、涵量大,栏目多,具有浓厚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当我一收到贵刊时,总有一种眼界开阔、百看不厌之感,它是我学习和写作的良师益友。订阅几年来,我受益非浅,所以1992年的《军事历史》杂志我早就在邮局订了。我在参加编写厂志的业余时间读些《军事历史》,以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这也是  相似文献   

16.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17.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从儒家中分化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有弟子数百。他精通军事,力主“非攻”,提倡“救守”,著有《非攻》、《备城门》等诸篇军事著作,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与军事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以“非攻”说为核心的正义与人道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锷(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的反清武装起义;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起、领导了反袁护国运动。他的一生都与军事活动分不开。年仅18岁时,即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军事著作《军国民篇》,宣传“军国民主义”。这是要求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拯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改革呼声。有人认为,“吾国‘军国民主义’之输入,以此为嚆矢”。蔡锷的军事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计画》一书中。这是辛亥革命前蔡锷在广西军界任职时起草,而在1914年于北京修订完毕,作为国防计划的纲要,呈给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的。这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还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 ,墨子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孙墨二家的思想形成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统一 ,这使得中国的军事思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陈雪良先生说 :“《墨子》中守御各篇 ,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与《孙子兵法》 ,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① 本文从“救守”总方针 ,“救守”义举 ,“救守”统一战线 ,军事工程等方面作探讨 ,研究墨子的“救守”思想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