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航天育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成功发射并回收。9月26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的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已圆满完成从研制、出厂到发射、回收的工程任务。经农业专家审验鉴定,“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舱装载的水稻、麦类作物、玉米、棉麻纤维、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林果花卉、微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9大类2020份农作物种子材料完好无损,符合交接各项技术要求。这些种子将分发到全国94个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用于研究工作,我国航天…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三金”工程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卡和金关这3项工程。具体是:金桥工程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这个工程是以卫星网为主,与邮电系统数据网互为备用。并与各部委和各省市的信息数据专用网互连互通。这个信息网将首先考虑同金融网接轨...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空这块会飞的“农场”孕育的农作物会产生魔力,回到地球优选后能比其家族兄妹优秀得多,50多个航天育种新品种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最近,从中国农科院空间技术育种研究中心获悉,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中取得重大进展,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的进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我国科学家充分利用航天诱变种质创新的优势,还获得了大量特异性十分突出的稻麦新种质、新材料,这些新种质已广泛应用于稻麦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之中。 与此同时,航天育种关键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自主科学卫星计划和第一手的探测数据,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对空间技术发展的独特的牵动和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卫星工程在管理团队、管理内容上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入汛以来,淮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先后出现了持续的强降水天气,造成该流域的洪水泛滥。我国利用多种卫星资料,实时对各种天气系统及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向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到2010年,随着我国2到3个天地一体化卫星应用网络体系的建成,我国的空间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从素有“中国卫星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这个研究院已在现有研制体制、加工工艺、检测手段、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努力加速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形成卫星应用体系。近期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美国在军事空间技术新的发展动向,包括美国空军的“空间军力加强、空间军力应用、空间支援、空间对抗”四大空间军事任务区,快速响应空间,新的空天进攻飞行器,军事小卫星运载器,军事小卫星,导弹防御先进技术等的发展动态。分析了军事空间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8月31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工程合同签字仪式”。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在仪式上签署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合同》及《风云二号02批卫星发射测控合同》。这是我国民用航天领域首次签署的业务卫星研制生产合同,标志着我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建立连续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是民用航天实施由“应用试验型向业务服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各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大航天”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载人航天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稳步提升,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完善,航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空间技术水平实现跃升,载人航天成就辉煌“十五”期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24次成功发射,将23颗卫星和5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完成15颗民用卫星的立项研制,开展了21颗卫星研制工作,已有…  相似文献   

10.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11月24~27日(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空间技术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展览会"上,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相配套的各种应用系统及其用户机成为亮点。  相似文献   

12.
在嫦娥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测控系统至关重要。我国的航天测控网不仅轨道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传输等能力.可对火箭、各种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提供高精度测控支持服务,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启动。交通运输部正在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这是第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即“子午仪”系统)并交付部队使用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大国的重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及欧洲正在发展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国内具有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外层空间开发、卫星、飞船及其他航天器研制,空间技术成果推广,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卫星应用及空间技术二次开发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各种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永久空间站、空间资源、空间工业、空间运输、空间军事技术、航天发射设施及技术、航天测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技术白手起家,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强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和大国地位。一、运载火箭升空,人造卫星上天,卫星回收成功,中国航天实现零的突破发展航天事业的第一个台阶是“卫星上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把发展国防高科技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19…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7-17
大会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中国航天专场报告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胡亚枫在报告中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空间技术方面,继续实施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开展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地观测、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9.
黄嘉 《国防科技》2005,(11):19-21
空间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的属性,现代空间技术发展史就是从其在军用领域先行发展成熟到向民用领域转化渗透再到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历史。当前,空间技术在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战争新的“制高点”和现代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占领这一“制高点”和“增长点”,我们应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空间技术,并由此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实现国家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和空间实力的不断增强,实现和维护国家空间利益与安全。一、空间技术的本质是军民两用技术从空间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空间技术在诞生之初就是军民两用技术,军…  相似文献   

20.
1997财年,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获准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该系统将由高、低轨道卫星两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5颗(含1颗备份)地球同步卫星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道部分称之“空间和导弹跟踪系统(MSTS)”,包括10多颗卫星。因此,与现役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相比,新系统卫星将能完成更多的任务:导弹预警,为防御导弹指引目标,提供技术情报和战场态势信息等。天基红外系统的关键是先进的探测器。该系统将采用双探测器,即在每颗卫星上都装有一台高速“扫描”型探测器和一台“凝视”型互补探测器。两种探测器的元器件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