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扫除抗登陆方水雷障碍,既是登陆作战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三军联合破除敌抗登陆水际障碍的前提条件.根据抗登陆方水雷情况想定,研究三军联合破障中海军扫雷兵力的运用,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水雷分为3种类型分别进行分析量化处理的方法,并以此建立了切合实际的海军扫雷模型.根据该模型研制的海军水雷破障辅助决策系统,可以完成已知扫雷时间、扫雷兵力和扫雷率这3个最主要扫雷参数之间的互相求解问题,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了定量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本文对目前世界范围内仍在采用的扫雷方式作了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扫雷领域中已经引进或正在开发的部分新技术、新装备。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案作战方式在扫雷作战过程中无法兼顾作业区面积和自然条件一致性的缺陷,提出了直升机扫雷航路动态优化的方法,建立了直升机扫雷航路动态优化数学模型;在扫雷作战过程中,每当直升机进入下一搜扫线路前,结合水雷障碍区地形起伏和海流情况,根据所建模型可由扫爆水雷灵敏度和扫雷具磁场特性给出优化的直升机扫雷速度和扫雷宽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扫雷作战过程中能优化扫雷线路,从而能减小局部误差,提高了扫雷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地雷炸死或炸成残废,联合国估计,现在全球60个国家的土地上埋设了1亿多个地雷,许多地雷经常被激活爆炸,对平民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幸的是,探测和排除这些地雷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要完全消除地雷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掌握安全可靠的地雷侦测和扫雷工具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防御工业公司为海军实现应急反水雷计划研制了新型扫雷与监视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综合性反水雷系统,它包括航道监视、便携式消磁检测、非接触扫雷具、接触扫雷具遥控扫雷以及反水雷指控系统,为澳海军有效地执行反水雷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11.
德国海军研制了一种供“HL352”级扫雷艇上的无人驾驶遥控艇使用的具有反水雷指控系统的系统。该计算机辅助指控系统能够在一个控制平台上遥控四艘无人驾驶艇,且该过程是安全有效的。下面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反水雷指控系统以及在使用该系统时所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中越边境,由于过去长达十年之久的边境局部战争,在东起广西北仑河口,西至云南江城县十层大山的2000多公里边境线上,分布大小雷区560多处,雷区总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中越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地雷给边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与日俱增、触目惊心。据统计,在第一次大扫雷前,中越边境边民因触雷伤亡已达数千人。而边境上的数百条民间过道、隘口、口岸,由于被雷场封锁,边民探亲互市只能绕道而行。边境贸易、胶林收割、耕地播种、矿藏开采、部队巡逻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爆破法扫雷爆破筒扫雷作用原理,设计了8.2 kg一次引爆型固态FAE扫雷装置。通过改变起爆位置和设置方式,多次野外近地面爆炸试验,采用反射压力传感器在装药正向与侧向离爆点不同位置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在正向测线压力传感器的对应位置设置某型防步兵地雷,得到爆炸场不同位置处的爆炸参数以及防步兵雷扫雷范围。结果表明:水平设置扫雷装药的扫雷范围明显大于垂直设置的装药,最佳炸高约为0.60 m;且其爆炸场正压区作用时间曲线呈“V”形,产物作用范围达63倍装药半径,与等当量的TNT的作用时间有明显的优势;本装置的扫雷范围约为目前扫雷爆破筒爆破扫雷范围的1.8~3.85倍,正向可靠扫雷范围可达其装药半径的77倍,侧向达69倍。由于该装药爆炸作用区域正压作用时间明显加长,因此有利于各种地雷的清除,是一种潜在高效的爆破法扫雷装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列举了地雷尤其是防步兵地雷给受害者及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影响,提出任何禁雷协议都应该是全面的,从而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禁止生产地雷.此外,还略述了地雷的演变、地雷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德国扫雷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欧美及以色列和南非等国家在探雷,扫雷领域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技术进展。本刊将分为上下两部分列出。上篇介绍探雷技术的发展进程,下篇介绍目前采用的探雷扫雷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用有限基本解法,对单板、双板、三板及四板翼板型水压扫雷具的水压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海底的压力系数的分布,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水雷技术的提高使排雷工作更加困难,迫切要求包括猎雷(荷兰海军的Middel-burg和Hydra)和扫雷技术的对抗措施。仿真舰艇特征的新型扫雷系统就是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