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有效构建空投缓冲系统效能评估体系,研究建立了不同缓冲系统通用效能评估模型。模型综合分析缓冲系统作战能力与保障能力,建立了空投缓冲系统效能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效能评估ADC模型与AHP方法,结合指标能力量化准则实现对缓冲系统效能的定量评定。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缓冲系统的发展论证与使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投设备气囊缓冲系统的缓冲特性分析与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析分析法,根据排气口流量方程和载荷运动方程建立了无量纲的空投设备气囊缓冲过程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构造了气囊的匹配设计图。讨论了排气口面积、气囊高度、着陆初速度、载荷质量、气囊底面积及排气口开启压力等参数对气囊缓冲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空投设备气囊缓冲系统的参数匹配设计方法,为空投设备气囊缓冲系统的匹配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计算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系统缓冲特性,分析各种因素对其缓冲特性的影响,以理想气体均匀压力模型为基础,采用控制体积法建立了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性能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某气囊缓冲系统进行了地面冲击实验,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分析了主要参数对气囊缓冲系统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囊缓冲系统缓冲特性受空投质量、着陆速度、排气口面积和着陆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必须在其允许的使用范围内才能达到理想的缓冲效果,以保证空投装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空降车着陆缓冲过程车体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空降车着陆缓冲过程车体结构冲击响应,建立了车体有限元模型,运用显式有限元方法,结合实车空投试验的冲击加速度数据,以力的形式模拟车体着陆缓冲过程所受的冲击,仿真得到普通、恶劣和极限3种工况下着陆缓冲过程车体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3种着陆工况下,空降车左后立柱底端均为应力最大位置。研究结果可为空降车空投寿命预测及装备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装备空投的动力学原理及运行规律,对投放过程建立偏微分方程组模型,研究了在指定空投高度及空投环境下,空投的最佳投放位置和投放速度,讨论了在投放位置、投放速度及投放环境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装备单次和多次自主修正空投轨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空投过程进行仿真及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多次模拟,并对单次及多次调整空投轨迹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偏微分方程组模型及轨迹修正理论能够缩小装备的着落范围,提高空投的稳定性,实现空投过程的精确化。  相似文献   

6.
空投设备缓冲气囊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气囊缓冲的机理及工作过程,建立了气囊缓冲过程的理论分析模型及气囊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利用ISIGHT建立气囊优化模型,选择遗传算法对空投设备缓冲气囊的主辅气囊排气孔面积、气囊高度和主辅气囊体积比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果对空投试验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减少气囊设计试验次数从而降低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装甲装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特性,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人环匹配特性评估方法,并结合某典型装甲装备部队使用的实际,对所述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到了定性的评估结果,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可为该车型的人机适应性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结合装备动用与维修保障评估需求,以装甲装备动用和维修保障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装甲装备动用管控的方式方法和全寿命维修保障过程,建立控制台Agent、装甲装备Agent、部件Agent 3类智能体模型,对装甲装备动用与维修过程进行仿真和评估,为陆军部队装甲装备动用策略评估、装备动用计划制定以及维修保障资源调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将主动式保障先进理念应用于装甲装备保障过程,采用UML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装甲装备保障主要业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建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建模,构建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系统用例模型、对象类静态模型、动态交互模型和状态模型,以及体系结构模型,明确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运行流程,为系统仿真与评估、演示验证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均基于横截面数据,并从静态角度进行研究的现状,首先将面板数据引入装备经济性评估,分析了其与横截面数据相比的优越性;然后,以某反水雷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的装备经济性评估模型,系统展示了模型选取与构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面板数据构建装备经济性评估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对提升装备论证方案经济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降车-气囊系统着地缓冲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给空降车及其气囊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降车气囊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正常着地工况下的气囊缓冲过程,得到速度、加速度以及气囊内压等时间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空降车在该工况下着地速度小于3m/s,该气囊符合空降车着地的缓冲性能要求。车体加速度和冲击应力在误差许可范围内,验证了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空降车气囊缓冲过程的虚拟测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研制、生产费用估算的精度,提高估算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时间跨度,构建了基于效能指数的机载火控雷达研制费用估算模型。在分析机载电子设备研制费用建模特点的基础上,以军用飞机的机载火控雷达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效能指数的构建方法,建立了基于效能指数的研制费用参数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效能指数考虑了众多费用驱动因素,该模型形式简明直观,相对误差较小,为研究机载电子设备的费用估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军的某新型飞机,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总线仿真系统设计方法.使用航空机载总线技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重点是VxWorks技术,论证并设计了虚实结合的机载数据总线的通信仿真系统,构造了具有远程通信能力的飞机内部设备连接、分析、研究、实验、测试的通用平台.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仪器的航空电子设备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3):106-109,119
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航空电子设备自动化检测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了通过程序、配置文件管理系统硬件,实现软件的仪器无关性的方法。并讨论了用数据库和文本文件定义被测设备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检测系统与被测设备分离的方法。由于从检测系统和被测设备两方面实现了检测的通用性,对检测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扩展检测新型机载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机载火控设备综合测试系统的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于机载火控设备综合测试系统的检测数据库系统,着重论述了检测数据库系统的项目库和参数库的具体结构设计,并对测试软件操作检测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以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理设计理论装备保障系统级别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备保障系统级别设计领域的特点和不足,在深入分析装备保障系统级别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公理设计原理,建立装备保障系统级别分析模型,并对装备保障系统级别设计目标进行了"目标-设计"的分解,将原来复杂的级别设计问题分解成由若干个模块构成的简单设计策略问题,保证了设计过程中不耦合,实现了装备保障系统级别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确保了级别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油料装备中发动机与油泵的合理匹配是设计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 了油料装备发动机与油泵的匹配原则,分析了油泵和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动力,发现发动机 在驱动油泵时具有一定的功率储备,尤其是共用发动机具有较大的功率储备,提出利用发动 机万有特性曲线进行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18.
虚拟训练系统在场地、费效比、训练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设计了某型机载轰炸设备的虚拟训练系统,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该系统。系统在对航空炸弹弹道模型进行解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座舱环境、轰炸设备和轰炸视景进行模拟和仿真,能够提供逼真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而达到帮助受训人员掌握轰炸程序,提高轰炸设备使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载航电系统自身辐射源特性,提出一种不依赖敌方探测设备的机载航电系统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分析机载航电系统设备在极化域、波形域、能量域中影响射频隐身性能的因素,构建极化域、能量域、波形域射频隐身指标,打破常规的"辐射-接收"模型的隐身性能评估方法,建立基于机载航电系统自身辐射信号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射频隐身定量评估方法。对机载雷达系统进行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正确反映机载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20.
SSR 雷达是英国GEC公司在90 年代为歼七飞机研制的重要机载设备,目的在于实现歼七飞机的多目标探测和增强火控功能。与其交联的956 平显则是英国GEC公司70 年代产品。解决平显与雷达接口软件设计、实现雷达信号在956 平显上的综合显示,成为提高某型外贸机的效费比和实现出口的关键。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接口软件设计的主要思路、平显画面多目标显示及平显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供平显火控系统升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