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隐蔽战线拉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继占领中国东三省以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华北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恶化,日本无止境的侵略欲望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美英等西方国家与日本之间在华利益上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加之苏联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在修正,并明确表示,只要中国的内战停止,国民党政府采取积极的抗日态度,苏联准备予以支持.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坚持内战、坚决反共的顽固立场开始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2.
持久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于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在持久战战略方针问题上的异同点,作一比较。一、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全国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等人就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评价。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其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局部性进攻面前,不但不坚持抗战,反而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解放区战场时,乘机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军事磨擦,破坏抗战团结,削弱抗战力量,因而,国民党的抗战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抗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芦沟桥事变后,又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实行由国内阶级战争到民族解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爆发后,各方面努力促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布《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8月20日,大本营又在发布1号训令《关于全面抗战作战指导方案》中指出:为统帅指挥便利计,将全军区分为5个战区。这是国民党政府设置战区的开始。八年抗战中,多次对战区进行调整,先后在  相似文献   

5.
5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中国,太平洋战争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改变了已坚持四年半之久的抗日战争的局面,使它终于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斗争直接汇合起来。日本对中国公开的军事侵略,实际上早在1931年9月18日沈阳事变就已开始;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9年9月德国  相似文献   

6.
1937年,华北。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战略是:兵占平津,控制整个华北后,在陆路,以六个师团兵力沿铁路南下,进攻华中;在水路,充分发挥其绝对优势的海上军事力量,在中国沿海、长江沿岸水域作战,企图以东方华都——大上海为切入点,大规模登陆作战,然后兴兵溯江西犯,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保障其在东北四省的权利,于1935年开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但迫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和中国国内的抗日怒潮,这一目的没能完全实现,最终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达到控制华北的目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为,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有所改变,但仍未实施彻底的抗日政策。鲁迅对国民党的这种屈服、妥协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党政府在国内的一系列黑暗统治进行抨击,同时鲁迅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黑暗现状的担忧和对中国前途终将光明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首脑主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蒋介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防思想,并在抗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对于日本侵华时期蒋介石的国防思想,迄今为止,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述,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以对蒋介石国防观演变过程、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必要的历史评说,偏颇之处,祈请专家匡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止的14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期。14年间,蒋介石的国防观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民兵》2005,(7):12-15
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党管武装工作,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了“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这是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更加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决策。2005年,世界军事变革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发展,形势更加严峻、逼人,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华北五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被占领而不宣战,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蹊跷的事。  相似文献   

12.
一 安全相对于危险而言,因此安全指的是没有危险,规避风险和消除风险。中国航空工业的不安全主要来自于以下两种风险因素: 第一,硬风险因素。这是由航空工业的国防性质决定的。当一个国家遭到侵略时,航空工业等国防产业首先要遭到侵略者的攻击,从而导致它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平台被破坏乃至被毁灭。在硬风险全面爆发之前,在航空工业等国防产业与国防安全之间存在着不同步性,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落后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如果对此掉以轻心,居安不思危,不采取果断措施恢复航空工业等国防产业与国防安全的协调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13.
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攻,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迫使蒋介石在抗战初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抗战行动。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要求各省军政当局调集地方部队,开赴抗日前线。蒋介石召见云南省主席龙云,要他尽地方人力物力,以应事机,并要求出兵20万抗日,龙云答应先编一个军出发。在云南原来地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表示支持中国抗战,并提供大量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团就是其援助的形式之一。一、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的确立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本来希望美、英等国提供全面援助,但是,与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苏启云 《国防》2003,(4):11-12
国防动员体制,是一个国家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基本组织保证。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之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把“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这是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人民战争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可靠支撑。为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这一指示精神,本文仅从历史与现实、平时与战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整个对华战略的需要,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这是其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活动。为了转移视线,日本从事变策动之初即开始进行外交欺骗。其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引发事变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然后尽力把东北的“满洲问题”和上海事变截然分开,坚持所谓“就地解决”主义。并在国际上准备了一套虚与委蛇的对应策略,开展欺诈外交,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遵守国际信义,不讲外交道德的狡诈手段和邪恶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北平(今北京)被日军占领之前,国民党政府在天坛公园的西门南部设有中央防疫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一支对外宣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的侵华日军迅速进驻了这里。这支部队的规模在日本投降前的7年中不断扩大,修筑了宿舍、病房、工作室、小动物室、地下冷库和水塔等大量设施。但是,日本投降时这支部队的名称从日本华北派遣军的名册上神秘地消失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过方志工作者不懈努力,整理、查阅各种档案资料,走访当年幸存人员后,这支罪恶部队的真实面目终于浮出水面。1855细菌战部队,初称日本陆军华北派遣军防…  相似文献   

18.
1937年爆发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重大步骤,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今年是“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五十周年,治史者有必要追索芦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这段史实,以教育后代,提高警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孙祥林 《国防》2007,(5):37-39
战时国防动员指挥主体是当前国防动员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