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网络文化正在日益广泛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军人已成为“上网一族”。然而,网络在提供娱乐游戏、聊天交友、生活资讯、即时沟通、商务购物等优质生活的同时,也给官兵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带来了危害。他们不加节制地上网聊天,观看不健康影视图片或者进行网络游戏,患上了“网瘾”症。为此,各级领导要从部队建设大局和官兵健康成长的高度来关注这一问题,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网络给官兵带来的是知识和健康,而不是思想危害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2.
葛宇斌 《政工学刊》2014,(12):59-59
当前,网络的使用管理是部队普遍关注的一个重难点问题,特别是少数官兵违规使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日益突出,给保密安全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靠管理,更要靠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官兵上网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前去了解某装甲旅开展网上读书情况,在该旅局域网的“留言簿”中看到了这样的留言:网上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实际教育训练中没有学到的东西;网上育才,圆了我的大学梦;网络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该旅政委杨以理说:“开展网上读书,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丰富内容、营造环境、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让官兵上网有看头、有学头,使官兵变网上‘玩’为网上‘学’。”他们是怎样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的呢?“网馆”留住了读书者的脚步“网上图书馆”开通初期,官兵们上网读书,下网论网,网络成了官兵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短时间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4.
日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某部新兵上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是有过上网经历的占58%。面对网络给部队带来的新情况,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青年工作,促使青年官兵健康成长,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当前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新课题。思考之一:如何看待“e网”兵?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才能看到“网迷”兵中蕴藏的积极因素。调查发现,迷恋网络的新兵达到20%左右,成为“网民”时年龄最小的才12岁,上网冲浪经历最长的已达9年之久。面对“网迷”新兵的到来,有些同志看法不一,喜忧参半。有的认为,网络青年为军营增添…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军队信息化的推进,网络已成为官兵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上的种种观点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上网官兵。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快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步伐,发挥“网络政工”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所谓“网络政工”,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从形式、内容、手段、方法乃至工作格局进行全方位改进,是一种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  相似文献   

6.
严峰 《政工学刊》2001,(10):45-45
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政治性和知识性。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功 能是育人功能。作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军营文化,必须突出强化这个特点,紧紧围绕培育“四 有”新人,不断加大文化工作的思想“养分”。但从现实情况看,有些单位在上网内容的选 择上值得商榷。有的片面求“全”求“大”,内容选择的过于宽泛,理论气息和传统色彩 不够浓郁;有的缺少军味、兵味和战斗性,上网内容与提高官兵的打赢素质、科技素质贴得 不够紧密;有的内容比较陈旧、单一,知识含量低,不够“经典”,个别的甚至比较低俗, 不仅满足不了广大官兵日益高涨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谭振伟 《政工学刊》2001,(12):38-39
围 绕官兵对“网络文化”的需求 ,增强搭建军营文化新舞台的强烈意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层官兵对“网络文化”的要求悄然升温。在“网络文化”已经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的背景下 ,随着一批批懂得网络技术的青年步入军营 ,官兵对“上网冲浪”活动的追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与传统文化活动方式相比 ,“网络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更具传播的快捷性、内容的广泛性、资源的共享性、功能的开放性、组织的便利性 ,更贴近官兵求知、求美、求新、求乐的文化需求。加强军营文化建设 ,就必须围绕官兵的需求 ,与时俱进 ,以…  相似文献   

8.
严峰 《政工学刊》2003,(3):33-3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上网求知、休闲娱乐、沟通联系已成为越来越多官兵喜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广大官兵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净化官兵网络生活空间,构筑坚强的网络道德防线,已成为当前部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关注和研究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队网络平台建设发展迅速,运用网络开展教育的理念逐步强化,官兵上网用网意识趋于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感到,网络作用发挥和功能拓展还有很大空间,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一、新的格局催生新的理念——要以观念更新促进工作创新,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视野 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必须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一要确立“教育服务官兵”的理念。官兵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官兵站在不同的起点上,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官兵对网络的"情有独钟",98.7%的新战士入伍前部有上互联网的经历,92.3%的官兵每天都有上部队局域网习惯的实际,武警云南总队在引导官兵正确上网的同时,依托总队"政工网"为官兵搭建情感寄托、学习成才、交流互动和文化娱乐的平台,精心打造"官兵e家",建设警营"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官兵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满足了官兵成长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军营互联网正逐步普及,基层官兵用网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提升建网管网质量,对于有效发挥"双网"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官兵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进交流、愉悦身心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建设标准,创造官兵上网条件.一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工网普及方案,增购上网终端,提高基层网络联通率.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国防》2000,(8)
编辑同志:目前,不少营区外都设有“网吧”,一些军人已成为这些“网吧”的常客甚至“发烧友”。尤其是节假日,有的在“网吧”一泡就是一整天。军人上网并非坏事,引导管理得好,既可以使官兵学到新知识,又可以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种营区外  相似文献   

13.
青年军人的“恋网心理”是指个别青年官兵热衷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计算机网络上“冲浪”、聊天或者进行网络游戏,对网络过分依赖甚至“嗜网成性”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笔者也发现,有许多人自上网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写东西时存有从网上抄袭的现象,有的人写论文从网上下载,有的是本应该个人写的学习体会从网上下载,有的连几句话的会上发言都要从网上下载.有的官兵甚至已不是一般的借鉴而是照搬照抄,成了网络“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网络对青年官兵尤其是“80后”、“90后”官兵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贯彻落实胡主席“三个紧贴”要求,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丰富政工网内容,拓展政工网功能,系统研究“网络政工”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政工”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6.
如今,“网生代”官兵逐渐成为了基层部队的主力军,积极研究“网生代”官兵群体特有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以贴合“网生代”官兵需求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育,对搞好灌输授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施教者应当主动放低姿态,接受文化反哺,补齐施教能力短板;善用网络正能量拨开官兵思想迷雾;灵活创新教育方法,鼓励官兵登台发声讨论交流;着力引导带领官兵克服“浅阅读”习惯,学会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把握官兵网络心理需求,有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应关注网上官兵的平等自主心理、求新求异心理、情感认同心理,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教育理念和“立体交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南国早春,细雨菲菲。2月28日上午10时,在新加坡海军舰队司令陈开河上校的率领下,新加坡“坚韧”号坦克登陆舰驶抵湛江,对南海舰队进行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作为新闻干事,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来访活动,和新舰官兵进行了亲密接触,所见所闻,感受颇多。新舰官兵的中国情绪笔者在舰上采访时,一位名叫张友鸿的新加坡海军学员,用汉语自我介绍时说“我姓张,张飞的张,张学友的友,黄飞鸿的鸿,平时最爱上网玩三国游戏。”  相似文献   

19.
肖永梅  侯小蓉 《国防》2006,(4):32-34
随着互联网、军网以及武警部队三级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武警官兵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既拓宽了官兵道德交往的范围, 促进了官兵道德主体意识的觉醒,也给武警官兵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尽管技术、规范、管理等手段在解决上述问题上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网络有着虚拟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20.
正确引导新兵迷恋上网,既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又要认清对新兵健康成长和部队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构建军营网络文化,为官兵打造新的学习平台,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