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把握官兵网络心理需求,有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应关注网上官兵的平等自主心理、求新求异心理、情感认同心理,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教育理念和“立体交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认知调控法。心理学上有句老话说得好,“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很多心理问题就是源于认知障碍。认知调控方法就是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合理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状况和处境,理清思路,改变心态和自己的应对模式。我们可以让“恋网”官兵列出“恋网”后生活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使其衡量“恋网”行为与参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得与失,最终作出理性抉择。同时,使他们学会发挥自我优势,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奋斗方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不断提高主观幸福感,从而降低从网络中寻求心理满足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战成为战争的主导形态,一种全新的心理战形式———网络心理战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如何加强对网络心理战的防御,赢得网络对抗的主动权,将是心理战防御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一、科学教育引导,打好心理“预防针”。敌方利用网络优势实施“信息攻心”,更多地表现为精神上的威慑和对抗,即动摇军人意志,瓦解军心士气。这就要求每个军人都应自觉地筑起无形的“精神防线”,增强“精神免疫力”。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同人的肌体一样,如果长期处于无菌的环境,其“免疫力”就会降低;人的思想和心理若没有受到锻炼…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快捷、交流隐匿、受众广泛等特点,符合心理服务工作及时性、保密性和全员性的原则。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政工网这个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增强其导航作用,将"键对键"咨询与"面对面"、"线对线"咨询相结合,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服务新格局,切实提高心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是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救灾官兵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科学进行“心理重建”,必须把握正确的心理干预原则,采取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拓宽心理干预和疏导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网络对青年官兵尤其是“80后”、“90后”官兵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贯彻落实胡主席“三个紧贴”要求,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丰富政工网内容,拓展政工网功能,系统研究“网络政工”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政工”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7.
后进战士虽然是基层的“小头”,却是教育管理的“大头”。抓好后进战士转化既要重视发挥法规制度的教育约束作用,又要遵循心理变化规律,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实施有效心理影响,促进转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搜救生命转入到灾后重建,“心理重建”工作也陆续展开了,广大心理专家和志愿者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与“生命救援”一样重要。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不仅应加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而且还应重视救灾一线官兵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9.
《政工学刊》2013,(9):F0003-F0003
近年来,舟山警备区紧贴海岛部队实际,注重大力加强政工网、军营互联网“两网”建设,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连队信息窗、军营“互联网吧”等一批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网络改版升级,在政工网上开设“政策法规”、“指导员之家”、“精品课堂”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李鑫 《政工学刊》2008,(8):52-52
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将心理教育与疏导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加强网民心理的分析和研究是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举措。通过列举几种网民心理的类型,分析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行为表现。从网民心理疏导的角度出发,从引导主体、引导机制和引导渠道三个方面考虑,解决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问题,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06和2008年,美国两次举行代号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战演习,2009年6月又成立了世界上首个网军司令部,从而拉开了信息网络领域军事竞争的序幕。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和全球最大的网络域名注册公司“GoDaddy”相继高调宣布:因遭到来自中国“军方背景”的网络攻击及不满中国政府“严格的网络管理”而退出或消减在华业务。  相似文献   

13.
易越 《政工学刊》2014,(6):88-89
“前几天遇到个朋友跟我开玩笑:‘哎呀,从微信上看,中国人民可幸福了!’全是一派好吃的、好喝的和好玩的。”为什么晒成了主流?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认为,这是由现今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所决定的,网络环境不像从前那样相对私密,只展现“我过得很好”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这就像是出门会穿好看的衣服,回家才会换睡衣”,在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看来,“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晒”是展示自己的过程,也是每个人构建自我与表达自我的过程,而透过观察一个人所晒的景象与方式,我们总能发现他(她)的潜台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受突发事件、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官兵在心理上会出现烦躁、易怒、压抑、失望等反应,偶尔伴有低落、失眠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对上述状态进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心理适应期”。由于外界条件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官兵这种客观变化过程的主观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官兵进行心理调整的关键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适应期”表象入手对其本质现象进行分析,探索提出四种可行性办法帮助基层官兵破解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像其他作战样式一样,心理战包括“进攻”和“防御”两个主要方面。进攻的目的是打破敌人的心理防线,使之不战自溃;防御的目的则是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抵制敌方的攻击。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作为心理战前提和基础的心理防御,却往往被心理战进攻的光环掩盖,不为人所重视。我们在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应未雨绸缪,着力做好心理防御工作,积极应对敌心理战进攻,构筑起牢固的心理防御体系。一、优化部队的心理防御氛围。牢固的心理防线建立在良好的心态之上,而良好的心态则需要一个奋发向上、生气勃勃,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6.
海军部队作为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和未来海战场上敌心战进攻的主要对象 ,其心理防御问题成为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确保“打赢”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对海军官兵现实心理状况分析入手 ,阐述了开展心理防御的意义 ,并围绕怎样消除敌心战进攻的不良影响、如何开展针对性心理防御训练、怎样保持官兵在战场环境中的心理稳定等问题 ,对建立海军基地的心理防御体系模型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一天没怎么训练就感觉好累”“我动不动就会走神发呆”“我不想动只想睡觉”“我感觉一天几乎没怎么做事”,这些都是军人心理疲劳的外在表现,看似习以为常,但不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焦虑、无助情绪以及自卑、抑郁等心理的产生。一、军人心理疲劳产生过程不论是日常训练。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疏导是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官兵心理健康、保持部队战斗力持续生成的有效途径和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有力保证。官兵心理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需要依靠官兵本人的心理成长。因此,基层心理骨干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学会通过心理“赋能”促生官兵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为扎实有效地做好当前部队“个别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最近笔者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八种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20.
眼下,各单位都纷纷上马搞信息化建设;网络设置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何让官兵一“网”情深?怎样使“网”苑长久?是摆在各单位面前的现实问题。济南军区某炮兵团紧紧围绕在网上点击畅通下功夫,及时疏导在网络中存在的“阻塞”现象,从而使网络成为官兵日常生活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