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正勇  韩永发  周斌 《国防》2010,(2):68-69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抓好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预备役部队现有训练装备完好率、配套率均达到95%以上,较好地保障了部队战备训练和各种应急任务的完成,也探索总结出了融合军地资源加强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正勇  韩永发 《国防》2008,(3):F0002-F0002
为推进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湖北省军区积极探索融合军地资源搞好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的路子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员、经费、装备能否及时足额征集筹措到位,是衡量预备役部队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作中我们感到这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距,人员选配好编难出,经费筹措好说难办,装备保障好定难动。只要军地需求发生矛盾,就会出现军事需求靠边站的现象。出现上述矛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法律层面探究,主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某预备役炮兵团在抓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装备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部队全面建设规划和纳入部队“双争”活动中去,同时,健全了“平时统管、训练合管、军地联管”的装备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伊拉克战争进程,细致分析美英联军装备技术保障特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装备技术保障应注重三军联勤、军地联合立体保障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实行的是以空袭为先导、诸军兵种联合攻击战略,多种作战手段综合运用,这就启示我们:装备技术保障应注重三军联勤、军地联合立体保障,增强装备技术立体保障能力。随着光、电、磁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使得作战空间呈现出“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化作战的新特点。技术保障行动也随之呈现出立体化趋势,如技术力量的立体机动,保障物资的立体…  相似文献   

7.
实施强有力的后勤快速保障,是预备役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打得赢的重要保证。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后勤的快速保障能力,应加强现代后勤人才培养,建立军地一体的装备物资储备体系,构建后勤保障信息化系统,抓好后勤现代装备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交通运输是战场保障的重点和难点。预备役部队有效地完成保交护路任务,是确保战时部队快速机动、"生命线"持续畅通的基础。因此,必须着眼军事任务需求,紧紧围绕"储、编、建、管"四个环节,不断加强预备役部队保交护路应急力量建设。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储备潜力要把调查和摸清保交护路相关的潜力状况,作为预备役部队交通  相似文献   

9.
孙剑利 《国防》2010,(12):47-47
装备建设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本要素。随着新形势下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参与抢险救灾将成为预备役部队运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为预备役部队配备储备遂行任务所必需的装备器材。一是要明确保障办法。抢险救灾需配备储备的装备器材数量多、种类杂,应按照军地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谢乐婢 《国防》2010,(12):48-48
信息化是建军作战的时代潮流。装备信息化既是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军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推进预备役部队装备信息化建设,一要充分发挥军地双重领导的体制优势。  相似文献   

11.
装备保障力是部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现有装备型号老旧、缺编较多.  相似文献   

12.
杜克明 《国防》2005,(7):30-32
军地共同保障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落实双重领导制度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预备役部队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对军地共同保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积极探索加强军地保障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党、政、军、群各方面积极性,以“保障有力”促进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提高。、一、进一步健全双重领导体制,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双重领导制度,是我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本领导体制。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不仅是各级军事机关的分内职责,也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体制编制限制,预备役部队在装备多人员少的情况下,目前装备维修保障仍然沿袭着我军传统的“粗放式”保障模式,即从事修理专业的官兵人数少且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严重制约了预备役部队的快反能力。就目前的预备役部队装备状况和维修条件,很难保障部队现有装备的维修、保养,更难以保障集中训练和参加上级组织活动的装备维修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落地落实落细,其编制体制、组织架构、职能使命、综合保障等要素日趋与新时代融合、与新需求契合、与新战力结合,快速实现了优化升级、重整重塑,整体建设迎来了脱胎换骨、换羽新生新阶段、新格局、新模式。武器装备作为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克敌制胜强劲支撑,赋能新时代能量元素,加特新时代智能单元,载重厚实、意义重大、未来可期。从时代维度、空间跨度、要素粒度,透析预备役部队装备发展要义,揭示普遍矛盾问题,研判具体原因症结,创新改进举措办法,对缩小“理念差”“时间差”“质量差”,快速形成预备役装备保障能力,具有传棒衔接、助力赓续、快速涌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全要素编兵整组,就是着眼预备役部队装备不足、物资匮乏、掣肘“两应”能力生成与提高的实际,把军地通用装备和物资作为编兵整组的应有要素,实现编人员与编装备、编物资的有机统一,促进“两应”能力各要素之间平衡兼顾、有序整合。  相似文献   

16.
黄光汉 《国防》2005,(2):50-51
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是以预备役人员和预备役常驻人员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的常驻营区的建制分队,主要担负训练示范、技术保障、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以劳养武、营院管理等任务,是预备役部队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应急机动力量。近年来,我们针对预备役部队“亦军亦民”的特点,着眼“战场”与“市场”需要,按照“军事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社会化保障”的思路组建了一支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预备役部队现役军人少、训练骨干不足的困难和矛盾。现结合我们的实践,就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的“建设、训练、管理、使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震  傅群忠  周恭喜 《国防科技》2012,33(5):47-49,75
着眼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非常重要。文章提出应加强应急通信指挥机制扁平化、应急通信装备体制标准化、应急通信装备设计科学化和应急通信装备电源多样化。并针对海南预备役部队的特点,提出搜集信息资源数据、制定通信保障预案、开展实案联合演练、优选通信中转台站、实施军地联合保障这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福臣 《国防》2005,(9):57-58
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是根据军兵种部队作战需要编组的一支新型民兵保障队伍。加强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是提高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搞好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应坚持和运用“模块化”的编组思路与方式。(一)科学划分模块种类。根据军兵种部队需求的情况,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由军地通用民兵分队组成,如医疗救护分队、运输保障分队、工程抢修分队、机械维修分队、气象保障分队、油料保障分队等。由于这些分队是平战、军地两用的…  相似文献   

19.
周瑞华 《国防》2008,(6):24-25
装备是部队战斗力构成最基本的物质要素,是部队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有效履行职能任务的重要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就是打装备、打保障。装备建设搞不好,部队战备、训练就很难真正落实,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20.
邱型柏 《国防》2005,(11):54-55
预备役部队自组建以来,经过军地各级20多年的艰苦努力,部队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逐步巩固,战备训练深入扎实,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作用发挥较为明显,部队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预备役部队建设存在着思想观念跟不上、法规制度不健全、军地协调不顺畅、编组结构不科学等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适应预备役部队“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职责需求。为此,我们必须结合预备役部队自身特点和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组织,狠抓落实,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