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寄售式战备物资储备中战储物资的特点,构造了物资相对性能函数,建立了轮换与不轮换两种情况下供应商的期望收益模型和轮换条件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军队在不同时段的策略建议,解决了传统储备模式下“死储”的问题,为寄售模式在战备物资储备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军系列战储物资条令的分析,部分成功案例,结合我军战备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效益的建议。全面介绍了美军战备物资的延期采购机制和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战备物资军事效益和经济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物资消耗量大,保障速度快。而我军现行的战备物资储备体系,既不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后勤快速保障的需要,又难以满足新时期加强我军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的要求。为此,本文在对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军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4.
战储物资维护保养费是我军新增预算科目,其实际运行时间不长。目前,海军战储物资维护保养经费在管理上还存在缺口较大、支出界定不够明晰、预算可操作性不强、指标下达较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海军战储物资维护保养经费运行机制、科学测算经费指标、合理界定经费开支项目、严格经费预算管控、确保战储维护保养项目的审价质量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伊拉克战争中伊军的几个重大失误,相应提出,我军后勤保障准备要抓好重要方向保障设施建设,调整充实战备物资储备,加强技术装备建设,建立后勤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军战备物资采购与储备效益不高的表现主要有:采购与储备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各库区信息交流不足,管理手段落后,采购与储备成本过高,浪费严重等等。因此,要在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战备物资采购与储备效益,应该积极筹建战备物资信息化管理指挥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交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要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保证信息系统的快速建立和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建立战备物资军队自储费用计算模型和企业代储成本分析模型,对军队自储和企业代储两种储备形式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和推导,得出了战备物资军队自储、企业代储和实现军队与企业双赢的三个经济性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战备物资储备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加强军队战备物资储备,应界定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的概念与范畴,确立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的指导原则,制订军队战备物资储备标准,对军队战备物资储备进行轮换更新,从整体上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推进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什么"等问题,在分析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动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从调整战备器材储备标准体系、完善战备器材保障机制、创新战备器材保障手段等方面构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军航空大学某场站按照"分项规范、分步推进、分层巩固"的思路,持续加大党委指导帮建力度,不断强化基层依法抓建意识,稳步推进"四个秩序"落地落实,部队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真练实备,着力打造快速机动的战备秩序针对场站点多线长面广特点,始终着眼战备反应能力提升,坚持常备专练、多备精练、真备实练。一是制度牵引,强化备战状态。常态配置100人战备应急分队,区分不同层级、类型和战备等级制定战备转进值班守则,细化战备组织指挥流程图,明晰岗位责任,统筹兵力运用,确保指挥高效灵敏;调整完善战备物资使用管理规定,依据按任务需求储、按实战标准存、按最优路径取、按便捷要求装的原则配备物资装备,增强战备物资管理、储备、动用效益,保证遇有情况拉得出用得上。  相似文献   

11.
对战备物资进行分类是选择储备模式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把战备物资分类问题抽象为战备物资的军事性和经济性评价问题,设计了物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打分法完成指标打分,并对专家打分程序进行优化,增强战备物资分类的可操作性,由军事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得分确定战备物资所属类别;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 two key stochastic processes of interest for warranty modeling: (1) remaining total warranty coverage time exposure and (2) warranty load (total items under warranty at time t). Integral equations suitable for numerical computation are developed to yield probability law for these warranty measures. These two warranty measures permit warranty manag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ime‐dependent warranty behavior, and thus better manage warranty cash reserv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13.
机构的工作能力储备及工作能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工作能力的定量分析是研究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基础.提出了工作能力储备的概念,分析了工作能力储备与安全系数、约束条件参数及可靠度的关系.指出传统设计中采用安全系数来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存在的缺点,进而给出机构工作能力的计算模型.为机构工作能力的定量描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战备储备方案的Flexsim仿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战役方向的战时物资保障为背景,充分考虑“三线”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储存能力、运输能力、运输线路、仓库和运输工具遭受打击破坏等因素对储备数量和布局的影响,建立Flexsim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报告的数据,找出平时战备储备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将改进后的模型再次进行仿真实验,如此循环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为战备储备计划的制定和储备方案的改进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在一定经费的约束条件下,使所有二级存储场站的所有战备器材期望缺货数最小的模型,通过对后方仓库存量初值和场站库存量的确定,求解出后方仓库和场站之间库存量的优化分配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得出发散型布局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叶文  赵建忠  吕晓峰 《国防科技》2017,38(2):042-045
在现代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中,航空弹药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在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对航空弹药供应保障提出的新需求基础上,指出了航空弹药供应保障存在的不足,并从航空弹药的储备、管理和供应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着眼应急作战的实际需要,搞好航空弹药供应保障,提高应急作战弹药供应保障能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前应急器材储备依然存在“多储”或“少储”风险,为提高储备效益,以企业经济效益与军队采购成本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应急器材柔性采购策略。通过建立企业储备策略与军队采购定价最优化模型,求解得到了在不同战争爆发概率及器材现货市场价格区间等外部环境因素下的军队最佳柔性定价及对应的企业最优储备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得出的决策结论。结果表明,最优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军队与企业共担应急器材数量储备风险。  相似文献   

18.
多战斗分区聚合模型的预备队兵力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指挥战斗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体系以及数学的方法进行辅助决策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基于多战斗分区聚合模型的预备队兵力运用辅助决策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对作战方案的制定和作战指挥决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失供概率的弹药储备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药储备与失供问题是战时弹药供应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师规模的野战阵地防御战为例,运用弹药消耗模式仿真模型进行弹药储备量与失供概率关系定量分析,为合理确定弹药储备构成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harp growth in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interest in the British military.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armed forces’ increasing presence in everyday life, alongside the organizations’ ongoing restructuring, the current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s problematic attempts to recruit 30,000 reservists by 2020; what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Future Reserves 2020 programme (FR2020). We argue that these changes are driven in part by the need to cut costs in defence. However,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y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changing nature of modern military organisation,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armed forces engage with the societies of which they are a part, and with the citizens that make up that society. We locate FR2020 programme in the context of a wider narrative abou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military organisation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democracies, identifying structural, circumstantial and normative reasons for change. We also examine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FR2020 in practice, including issues of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tegration and support, and relations with families and employer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omparator countries to do so.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both for the future of UK armed forces, and for the evolving nature of military-society relations in Brit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