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人武部归建后,《西南民兵》陆续刊登了一些关于专武干部问题的文章。有些文章高屋建瓴地对专武干部问题做了阐述,但没有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作为一个专武干部站在基层的角度借贵刊说一声:请为专武干部呼吁。  相似文献   

2.
写稿无需“凭关系”我是一名基层专职武装干部,《中国民兵》创刊以来,我成了贵刊的一名积极通讯员,仅今年上半年,就被贵刊采用稿件两篇。因而遭到一些同志的非议,说我在《中国民兵》杂志社里有熟人,有的说我给了编辑什么好处,否则半年里怎会刊两稿。其实,《中国民兵》我既无亲戚朋友,又不曾和哪位编辑、记者相识。我对上述问题无论怎样解释,却都无济于事,使我十分苦恼。  相似文献   

3.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专武干部、退伍军人、从事武装工作已十余载,爱岗敬业,热爱武装工作.同时又是《西南民兵》的老读者。贵刊1998年第6期刊登的《专武于部十二盼》、今年第4期刊登的《请关心解决专武干部的实际问题》等来信,深受基层专武干部的欢迎。这些来信对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的作用和地位作了充分肯定,道出了基层专武干部面临的现实生活状况,表达了专武干部的  相似文献   

4.
贵刊开展“专武干部有没有作为”的讨论,我也吐一吐心中的苦恼。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民兵、预备役工作没有地位,专武干部难当。至今为止,工厂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对民兵工作的要求,文件里见不到,《厂长工作条例》和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们对1988年民兵政治教育情况做了了解,发现在刊授教育中,民兵们希望手头有《中国民兵》杂志。原因有五:一、贵刊栏目多,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趣味性强,是民兵、武装干部的良师益友。二、贵刊围绕民兵政治教育内容,刊登一些辅助教材,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知音。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1996年第3期的“基层之声”一栏,我感触颇深,认为它反映了基层的实情。作为一名基层专武工作人员,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们的处境和“专武干部不专”与“武装部不武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训练班/教导队/直接提干/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军队是所大学校/南京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干部当兵代职/军地两用人才/干部"四化"/文职干部/技术干部/军校生/学生官/复合型人才/国防生/志愿兵/扛飞机/士官/干部轮训/交叉任职/干部考评/人才战略工程/考察学习/军事留学生/人才强军计划/非现役文职从建军那天起,这支军队就特别重视自己干部的选拔和人才的培养,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干部政策和制度:一方面坚持从优秀士兵中选拔干部,一方面接收地方干部、知识青年,同时也从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投诚人员和被俘人员中遴选。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贵刊在《中国民兵》第七期转载了总参的通知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全国专武干部将佩戴县<市>人武干部相同的人武工作专业符号。"广大专武干部阅后,无不欢欣鼓舞,交口称赞。可是10月旧早已过去了,令人失望的是:干部服装既没有下发,人武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9.
广州军区空军积极适应部队建设转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要求,把生长干部使用作为推进人才发展战略的"源头工程",优先摆位,科学布局,合理定岗,管严用好,促进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夯实了人才转型建设基础。一、牢牢把住"一条原则",在科学制订计划中提升使用效能。就是牢牢把住"按需补充、面向基层、专业对口、合理使用"的原则,通过生长干部补充计划制定的科学性牵引补充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一是把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去年,我对贵刊写了一些评论,总认为贵刊的优点是:点多面广,信息丰富,题材广泛,内容全面,编排出色。今年又推出“月月有奖评刊”活动,更是缩短了编者与读者的距离,把刊物办得更加鲜艳夺目。为此,我对今年贵刊谈点粗浅看法: 阅读封面是一种美的享受 收到贵刊1、2期、未及翻开,就被精美  相似文献   

11.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1996年第7期的“基层之声”一栏,我深有感触,认为它符合我们基层专武干部工作实际。为此,想借贵刊吁请上级有关领导引起重视:一、1990年各乡(镇)招聘驻乡警以后,乡党委、政府就把乡武装部推到了参加抓各项中心工作的第一线,各项中心任务分摊到人头上。认为社会治安有驻乡警去抓,特别是1992年建、并、撤以后更为突出,总认为乡武装部每年只不过是搞几个人的训练和征几个兵,就连一年一次的民兵整组等三项工作在财力物力上也很难得到支持和重视,基层武装部受到了冷落。二、基层专武干部的考勤、考绩与工资挂钩,和同级行政干部同等考核。因此,每年的年  相似文献   

12.
曾晟 《政工学刊》2011,(11):26-27
人才建设是建军治军强军的基础性、关键性建设。它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门学问。学习借鉴科学定律和原理,对于各级干部部门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者进一步拓宽视野,摒弃陈旧观念和不良的习惯做法,提高人才建设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彼得原理的启示:人才建设的最佳效益是合理使用人才而不是提拔人才。要达到人尽其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在乡镇基层工作的专武干部,虽然能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业务工作,但缺乏理论水平。特向贵刊呼吁:希望上级部门多举办短期专干理论培训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团场通讯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间不长。我十分喜爱贵刊"刊中报苑"栏目,她就像刊物满园春色中的一点红,总能吸引我的目光。她刊出的哪怕一条简短的标题新闻,都会照亮我前行的路。"咫尺天地展现军垦风情,方寸之间走访绿洲人家。"栏目的每一条消息都十分简  相似文献   

15.
正"我‘当兵'的时候被评为连队最佳内务!""我获得连队理论达人的称号呢!""我当兵半个月,体重减了五公斤,混熟了以后他们都叫我减肥达人。"乍一看,大家一定以为是几个新兵在晒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可是再一看交谈者肩上的星星、胸前的资历章,都是一些当兵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机关领导干部,他们彼此交谈怎么会晒起这些新兵的成绩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照片来回顾一年多以来,领导和机关干部们的"列兵"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人才乃强军之本,人才队伍建设是管长远的部队基础建设,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抓人才建设,由于成绩突出,去年被北京军区表彰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几年来,该团100%的干部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35%的同志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过文章,95%的干部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三分之一的干部取得第二学历证书,20余名干部调入上级机关,12名官兵考取了硕士、博士。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2,(1):80
为研究信息化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特点规律,推广交流人才建设先进经验做法,海军政治部干部部自去年与我刊联合开办"人才建设论坛"专栏。栏目征文得到了部队各职级干部的积极响应。2011年度共收到来稿470多篇,发稿60余篇,在部队产生了积极反响。2012年,本栏目继续秉承:宣传军内外人才建设的前沿  相似文献   

18.
姜蒙 《兵团建设》2013,(20):12-13
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都需要人才作保障。浙江省台州市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实智力援疆项目71个,提供支持资金4489万元;辽宁省实施干部人才援助"双百"工程,为兵团培训干部人才1800余人次,组织1837名兵团各级干部赴内地培训,21名兵团各级干部到辽宁省挂职锻炼。3年来,十个对口援疆省市按照急需、紧缺的原则,与兵团各受援师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方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年初,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贵刊在今年1月合刊开辟专栏"深入学习贯彻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并刊发重要稿件,读罢令我记忆深刻、深受启发。这是贵刊在解读会议精神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我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大有裨  相似文献   

20.
宋涛 《政工学刊》2012,(11):52-53
人的因素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诸多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根本之策。一、紧贴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需求确立人才标准,加快育人观念转型人才培养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克服与建设信息化部队不相符的思维定势,坚持以转变需求为牵引,以完成新的使命任务为目标,确立与之相一致的人才观。坚持打得赢标准,由"业务型"向"作战型"转变。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在干部培养上往往强调业务能力多于打仗本领,机关单纯的"三办"型干部比较多,基层管理型干部比例大,思维层次、知识结构和指挥本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