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晟 《政工学刊》2011,(11):26-27
人才建设是建军治军强军的基础性、关键性建设。它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门学问。学习借鉴科学定律和原理,对于各级干部部门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者进一步拓宽视野,摒弃陈旧观念和不良的习惯做法,提高人才建设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彼得原理的启示:人才建设的最佳效益是合理使用人才而不是提拔人才。要达到人尽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部队建设发展,许多单位对高素质人才求之若渴,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也有一些单位,或不注重人才培养,或不善于合理使用,或不切实际地引进人才,甚至是现有人才也要"孔雀东南飞",导致部队建设受到很大影响。人才是强国之本,强军之基。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做文章,关键是要培养后继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要牢牢把住政治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铸魂育人和政治考察工作,确保培养和使用的人才政治上绝对过硬。文职人员已逐步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如何树立政治标准、践行政治要求,充分调动广大文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直接关乎强军目标的实现和部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建荟萃     
三道闸把住党员廉政关 农一师五团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治理发展软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筑起了"三道闸",有效地管住了权、钱、人,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一道"闸门"从行政审批筑起。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实施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体系,对部分普通审批项目实行限时办结。  相似文献   

5.
当前,军队财务人才建设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统筹使用力度不够、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军队财务人才建设的发展。为此,应按照“专业对口、择优选拔,按需培养、合理使用,资源共享、科学交流”的原则,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统筹使用人才资源,推进联合共享机制;制定人才梯队建设长远规划,解决资源供需矛盾;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加快紧缺专业干部培养,是提高军事斗争人才准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部队遂行任务的必要保证,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转型加速推进,一些紧缺专业干部培养使用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培养意识不超前、培养体系不健全、储备数量不充足、使用效益不够好的问题。为此,必须以人才建设为统揽,以任务需要为牵引,加快紧缺专业干部培养步伐,为完成应急应战任务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部队的基础,基层干部是基层军事、政治、后勤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我认为.加强消防部队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应注意在五个环节上下功夫。生长。部队院校招生和接收地方院校应届毕业生.是干部的来源,要通盘考虑干部的补充、晋升和退役,制定干部生长计划,使“进、升、出”的更替相对平衡,防止比例失调。对接收的地方院校应届毕业生,要考虑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形成合理配套,防止人才过剩和匮乏。干部的生长,只有数量平衡还不够,还必须保证质量。在招生工作中,总、支队要严把招生推荐审定关,按照“德、智、体、能”的标…  相似文献   

8.
部队开展的新一轮深化调整改革,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强干部队伍全面建设,干部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从粗放调控向精确调控转变.传统的干部计划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干部生长补充、调整交流、转业复员等分类管理计划,侧重于从单位总体上保持数量平衡,较少从人才培养使用效益、个人能力素质、具体岗位职责发挥上实施质量管理,呈现出明显的经验式、粗放式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铁岭市某预备役高炮团在军事训练中坚持"四个统筹",有效提高了训练质量。一是合理统筹训练计划。科学统筹训练计划与其他工作计划,尽量避开干部调整期、训练阶段转换期、编兵整组展开期,有效解决了军事训练与其他工作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对新形势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以才立,军以才强,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加快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关键靠人才。近年来,省军区各级党委针对省军区现役干部、专武干部和预备役干部生长来源的新变化,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性、长远性工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省军区系统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能力全面跃升,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期刊发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强国强军决定性因素在人才,最紧缺战略资源也是人才。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国防生干部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来源,转型建设和打赢先锋的生力军作用愈发明显。党委机关务必着眼部队建设发展需要和国防生干部特点,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国防生干部队伍打造成能够引领部队发展、堪当强军重任的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12.
汪立言 《政工学刊》2008,(12):11-12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突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到在政治上把住方向,把忠诚于党作为最高追求;在用权上把住原则,把公道正派作为基本尺度;在生活上把住小节,把陶冶情操作为常修之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牢固确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坚持放眼长远,把研究生干部的培养使用作为部队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辩证看待、多举培养、大胆使用,先后有2人担任团政治处主任、12人担任营连主官、8人担任机关科长,初步走开了适合基层实际的研究生培养使用路子。  相似文献   

14.
郑宇 《政工学刊》2012,(2):32-33
为贯彻落实军委、总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要求,军队干部档案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全面推进干部档案工作信息化转型。转型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原则和标准,扎实推进工作创新发展,确保转型顺利进行。一、注重坚持辩证统一、动态平衡的思路。干部档案工作信息化转型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信息化建设动态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空军财务建设全局出发,分析了跨世纪空军财务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跨世纪空军财务人才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从树立重才思想,营造良好氛围;拓宽育才渠道,构建创新体系;严格选才标准,把住质量关口;优化用人机制,增强生机活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跨世纪空军财务人才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空军转型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空军更快更好发展;深入贯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空军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才转型为先导带动空军转型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战时现役军官补充的主要来源,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和战斗力生成。必须着眼军地体制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可靠、素质过硬、军地兼优的预备役军官队伍。把好"选配关",防止和克服"入口不严"的现象。要积极适应部队职能使命"两个转变"的新要求,按照"着眼需要、量出为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坚持  相似文献   

18.
陈宁 《国防》2013,(4):60-62
海防部队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防卫作战能力为出发点,转变建设思路、创新训练模式、加强手段建设、优化力量结构,扎实推进海防部队转型建设。一、科学把握海防部队转型建设的重点环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防部队转型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2,(23):28
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领导班子、干部、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组织工作与党相伴而生,从始至终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20.
金志方 《国防》2014,(4):22-24
必须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向全军提出的要求。预备役部队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重要、责任重大。预备役部队特殊的编制决定了现役干部是预备役部队的中坚和骨干,是推动部队建设的"领头雁"和"风向标",对于实现强军目标肩负着重要使命。预备役部队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强军目标这个总要求,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深入研究对策办法,着力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现役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