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独具特色的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装备生产国,它所研制的中小型潜艇、轻型水面作战舰艇以及多种舰载武器颇受国际市场青睐。近年来,它设计建造的“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总体设计注重隐身瑞典是最早研究隐身舰艇的国家,它研制的“斯迈吉”号隐身试验艇曾闻名于海军界,“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正是该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维斯比”级舰在总体结构设计上十分注重隐身,在减少舰艇雷达散射截面积,降低红外辐射、舰艇噪声和可见光信  相似文献   

2.
李一蓓 《宁夏科技》2001,(10):60-63
翻开一战、二战时期拍摄的舰艇照片可以发现,一些舰艇的舰身被涂上了各种不规则的保护色,甚至一些舰艇在船体侧面画上舰艇正面图章。这种伪装就是早期的隐身技术,其目的是为了隐真示假.致敌误判。与潜艇不同,水面舰艇完全暴露在雷达、红外辐射、噪声辐射、可见光辐射、自身电磁辐射等面前.它被各种侦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及被各种精确制导武器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要比潜艇高得多,因此,只有具备隐身性能的水面舰艇才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有效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舰艇红外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性描述了舰艇的主要红外辐射源,定量分析了舰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通过分析舰艇对红外隐身的要求,结合舰艇红外隐身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舰艇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隐形舰作为21世纪海军的主装备,各国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研制开发,目前已在船型设计、减小电磁波反射面积、削弱红外辐射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声隐身方面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客观要求隐形舰既要面对各种水面舰船和空中威胁,还要对付水下偷袭,客观要求具备全方位的隐身性能。其中,相当关键的是要有较理想的隐声性能。  相似文献   

5.
瑞典是一个传统的舰船装备生产国,它研制生产的轻型水面作战舰艇、中小型潜艇以及多种舰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颇受青睐。近期,瑞典设计建造的“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以其独具的推进方式和隐身特色,再次引起世界舰船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总体设计注重隐身  相似文献   

6.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军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海上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光电等威胁。各种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如雷达、激光告警设备、红外侦察设备和声呐等相继问世且及其有效,而采用多种先进制导技术的高速反舰导弹又能以高精度使现代化的战舰防小防胜。要提高现代舰船的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目标被探测、发现和摧毁的概率。因此,一种全新的舰艇样式——隐身舰艇应运而生。它通过改变舰船自身的物理特性,以求降低被敌发现的可能性及被敌反舰导弹命中的概率。目前,隐身舰艇已成为世界各国舰艇发展的主流,有的已经开始服役。  相似文献   

8.
朱石坚 《现代舰船》2012,(10):10-11
在现代海上作战的条件下,潜艇的威力及命运均系于其隐身性能。人民海军从诞生之初就将潜艇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武器,因而减振降噪始终是潜艇设计研制的重点和难点。就此我们采访了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朱石坚,请他为大家一解潜艇降噪的门道。《现代舰船》:请您介绍一下潜艇噪声主要有哪几类?产生这些噪声的原因和部位各是什么?朱石坚:潜艇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源有:螺旋桨噪声、水动力噪声、机械噪声。螺旋桨噪声的产生原因是:螺旋桨在水中运转,一方面引起水介质波动而直接辐射噪声,另一方面通过轴系激励艇体而产生水噪声。此外,当螺旋桨旋转时,由于叶片表面局部的静压力下降(有时到负压),产生汽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面舰船机动对其辐射噪声和反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船与声自导鱼雷规避机动对抗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计算水面舰船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生存概率,并分析了水面舰船转向、加速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最后,得出水面舰船对声自导鱼雷防御的最优规避机动方法.提出的规避机动方法对水面舰船水下防御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潜艇战和反潜战来说,目标的噪声特点和噪声等级是进行声纳作用距离估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不确定水声战场环境中的舰船辐射噪声进行有效估计,运用贝叶斯方法分别对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辐射噪声作了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和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对不同情况下的舰船辐射噪声的估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得出舰船辐射噪声一定的统计规律,为指挥员的精确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周边地区新一代隐身性舰艇的引进发展,我国水面舰艇隐身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为澄清隐身性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问题,本刊专程请教了我国两代主战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潘镜芙院士就此做答。问:隐身性是否已成为舰艇设计中的首要指标? 答:我认为对舰艇的评价要考虑生存能力也要考虑攻击能力。隐身性好,舰艇的生存能力亦强,但设计上应进行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追求综合性能兼优。一艘舰艇如果隐身性好,但攻击能力不足,也没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目标舰船的辐射噪声信号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将混沌理论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线性局部投影滤波方法进行信号降噪,并在重构相空间的基础上对每一类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自然测度和关联维数等非线性特征参数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当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大于0且为有限值时,舰船辐射噪声信号具有混沌特性;自然测度和关联维数可作为区分不同目标船型的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有效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声隐身状态评估方法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强的缺点,将评估由数值计算问题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问题来解决.通过航行嚣水下辐射噪声工程估算方法与模糊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相结合,提出了水下航行器声隐身状态快速评估模型.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得水下类柱体结构表面振动信息.快速估算出其辐射声压.抽取分析频段内...  相似文献   

14.
流诱发的噪声主要由流场中的非定常性引起,这种非定常性包括各种尺度的旋涡及湍流引发的脉动.由于流致发声的复杂性,经典声学中一些较为成熟的数值分析方法在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时常常显得不够,CFD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数值方法处理流致发声问题成为可能.VOF方法和SSTk-ω两方程湍流模型被用于求解水面舰船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场,基于Lighthill声类比理论,对船体绕流场的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流噪声的近、远场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对近、远场而言,船艉的声辐射要大于船艏,而船舯即横向的声辐射又显著大于船艏艉即纵向的声辐射.  相似文献   

15.
双谱特征在水下目标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高斯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的一个新领域。以舰船辐射噪声为主的噪声具有很强的非高斯性和非线性性。由此可利用信号双谱,提取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非高斯成份。实验结果表明,高阶谱在声纳目标识别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Dopplerlet变换的舰船辐射噪声特征提取方法,给出了Dopplerlet变换分解流程。使用此种方法及基于小波变换、波形结构、自然尺度等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收集到的舰船辐射噪声进行了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基于Dopplerlet变换的舰船辐射噪声特征提取方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舰艇隐身术     
隐身是近几十年发展的新技术,它在电子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舰船隐身的种类、机理和措施,并介绍了舰船隐身术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隐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出现了“安静”型潜艇和“隐身”舰船、飞机、导弹、水中兵器、战车等低可探测目标,这类目标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和降低目标的特征信号(包括电磁、红外、可见光、声、烟雾和尾迹等)从而使其成为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轴艇耦合结构模型,结合船舶三维声弹性理论,分析了螺旋桨纵向激励下耦合结构的振动和水下声辐射特性及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轴艇耦合结构纵向振动在潜艇水下声辐射中有明显体现,是水下声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减小推力轴承纵向支撑刚度、增加艇体壁厚和增加纵向肋骨,可以有效降低潜艇水下辐射声压级,提高其声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复杂海洋背景下舰船声频辐射噪声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中心频率、复杂度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舰船辐射噪声特征提取及分类识别方法。对四类舰船辐射噪声信号使用变分模态方法分解,得到一定数量的固有模态函数。通过比较提取能量最大的固有模态函数中心频率和排列熵作为特征参数,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四类舰船信号样本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舰船辐射噪声的特征提取,与已有方法对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